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叫王庭臣,今年五十六岁了,现任梅河口市红梅镇敬老院院长。在我五十一岁那年,镇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去敬老院当院长。当时的敬老院里庭院杂草丛生,门窗损坏严重,冬季取暖煤不足,室温很低,老人们饮食单调,不要说菜,就连大葱都没有。亲戚朋友都劝我不要接这个烂摊子,但看着院里那三十四位孤寡老人期待的目光,我下决心,用我辛勤的汗水,让这些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2.
<正>在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有一位被老人们称赞的"好闺女",她用自己的辛勤与真爱,悉心照顾着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86岁,1949年进疆的老军垦胡德才住在农二师二十一团敬老院已有12个年头了,有一次,敬老院院长刘清为胡德才理发,老人端坐在凳子上说:"别看我有5个儿女,可是能来给我理发的还没有一个。"老人那茫然的目光,深深地刻在刘清的心里。从此,刘清成了敬老院的义务理发员,无论工作多忙她都要抽空为老人刮胡子理发,这时她经常看到老人眼里含着泪。建于2000年的二十一团敬老院,2002年5月从团招待所调任新院长刘清的时候,院里仅住有4位老人,团场离退休人员2000多人,如此低的入住率,与农二师第一团极不相称。而这位女院长时年35岁。二十一团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老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6,(5)
正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这座敬老院,让112位老人安度晚年。他为老人们带来家的温暖,却太多地亏欠了自己的家人。他,就是宁城县汐子镇敬老院院长周绍堂。67岁的周绍堂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可他依旧每天奔波忙碌。早在1983年,周绍堂就跟着当年的老院长亲手盖起了汐子镇敬老院,1988年老院长退休后,憨厚肯干的周绍堂接过了院长的重担。敬老院先后接收的112位老人都是五保户,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得滋润些,周绍堂费尽心思。他在院内建起酒窖,酿酒挣钱补贴敬老院开支;在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5,(1)
<正>走进突泉县宝石镇敬老院,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院内整齐划一的住房掩映在绿树下,蒙古族、朝鲜族、满族、汉族老人们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有的在院内健身,有的在文化活动室内看电视、打扑克……孤寡老人们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说起从事的敬老事业,蒙古族院长卢书芳娓娓道来。18年前担任村副书记的他,被镇政府选中聘请为敬老院院长。上任第一天,他傻眼了:  相似文献   

6.
沈聪 《前线》2010,(8):8-8
<正>1986年,和平里敬老院成立。在街道居民科负责社会救助工作的于艳挑起了敬老院院长的担子,负责照料老人们的生活。那年她30岁,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0多年。当时,于艳就给自己立下了准则:"把小事当大事做,以寸草报春晖的真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对待社救户、对待孤寡老人,为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7.
王志民  李纪 《世纪桥》2009,(22):48-51
通河县红林善德敬老院院长汪晓影,今年45岁,2004年12月参加政协通河县第五届一次委员会议,为县政协委员。 汪晓影从2002年4月30日办了“红林善德”敬老院,现已七年了,她对人们说“我愿做三无老人的女儿”。80岁的金玉奎老人说:“晓影就是我们的女儿。”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没有光的业绩,也说不出什么深奥的理论。我只是尽着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朱远英朱远英是1988年出任内江市中区史家镇敬老院院长的。此前,她在村支书任上已经摸爬滚打了整整15个年头。组织上找到37岁的朱远英征求意见说,镇敬老院需要你这样一位里里外外都能操持的院长,那是个苦差事,与村支书相比不容易出成绩,可敬老、爱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朱远英没等领导把话说完就插了句:“我去吧!”就这样,她就操持起这个老人之“家”。尽管职务是院长,可手下就管一名会计,另外30位老人都是朱远英需要精心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别人看来,郏县渣园乡敬老院院长孙枝荣退休后,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她卸任不卸担,仍不辞辛苦、精心地伺候着五保老人。24年来,她先后服侍过50多位老人,为30多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了彭阳县草庙中心敬老院。虽夕阳西下,但天气仍然有些燥热,敬老院的老人们有的坐在房前纳凉,有的在健身器具上锻炼身体,还有的在菜园子里侍弄蔬菜,老人们穿着整洁,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问及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由衷地表达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草庙中心敬老院建于2010年,投资30多万元,占地面积10亩,建60余间房屋,是彭阳县第二大敬老院。敬老院现寄养72个老人,涉及全县11个乡镇的孤寡老人及残疾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5人,最大年龄84岁。在敬老院,所有生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谢谢你们来看我。"80多岁的老奶奶拉着一名官兵的手激动地说。武警贵阳支队执勤二大队教导员江广彬和战友们一走进息烽县敬老院大门,就受到老人们热烈欢迎,官兵们放下米、面、油、水果、奶粉等慰问品就开始忙碌起来,彻底清理敬老院的院子、花坛等。忙完后,官兵们围坐在老人身旁拉起家常,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诚  相似文献   

12.
《兵团工运》2020,(1):21-21
1988年,六师军户农场成立敬老院时,25岁的冶芝梅自愿选择了敬老院护理员岗位,开始精心护理不同民族的孤寡老人。当冶芝梅第一天上岗时,老人们见到这位年轻的回族媳妇,个个都撅着嘴,谁也不理她。为了打破僵局,她每天主动和老人们聊天,拉家常,为他们拖地、做饭、端饭,擦洗身子、折叠被褥,把所有老人伺候得十分周到。  相似文献   

13.
正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2015年3月28日,笔者走进敬老院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沐浴在阳光下一盆盆生机盎然的花卉。3间老人居住的小屋门敞开着,几位老人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一眼望去,一张张床铺摆放有序,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室内到处干净整洁,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农四师六十六团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30多人到该团"金秋"敬老院奉献爱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来到敬老院,巾帼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一技之长,来自团场医护岗位的巾帼志愿者们为老人们量血压、检查身体,会理发的志愿者帮助老人理发、修面,有文艺特长的志愿者就为老人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令老人们笑逐颜开。其他的志愿者有的与老人谈心,有的志愿者帮助久卧床的老人按摩肢体……  相似文献   

15.
唐勇 《兵团工运》2011,(5):18-19
<正>一位普普通通的兵团女职工敬老爱老的事迹在天山南北,龙河两岸被广泛传颂。她,名叫张新玲,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现任农六师五家渠市一○二团敬老院院长。今年51岁的张新玲在农六师一○二团敬老院已工作了20个年头,她集管理员、采购员、炊事员、护士、保姆诸多角色于一身,把每一位老人都当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09,(1)
李广英老人四年来,义务为马鞍山市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缝制了448双棉拖鞋。李广英说,只要她身体允许,她会一直做下去,争取让全马鞍山市敬老院的老人都能穿上她亲手缝制的棉拖鞋。  相似文献   

17.
<正>26年来,她一个人用柔弱的身躯,精心护理34位不同民族的老人,先后为17位老人送终,她是老人们的亲"闺女"。"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兵团劳动模范"等荣誉诠释了这位敬老院唯一的一名少数民族护理员工作的内容全部。1963年10月,冶芝梅出生在军户农场五连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1979年9月高中毕业后在连队承包土地,还在连队担任团支部书记,由于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共产党人》2012,(13):29-30
正5月21日傍晚,记者走基层来到平罗县第二敬老院,穿着朴素的院长高明真站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王记者,先走一走,看一看,怎么样?"这位高院长非常随和。整齐的宿舍楼,宽阔的水泥路面,生机盎然的绿化带,在夕阳的照射下,敬老院里的一切显得那么温馨。刚吃过晚饭的老人们正在活动,散步的散步,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丝毫没有暮气沉沉之感。记者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正是在这个富有生气的大家庭里,流传着一个个关于"高妈妈"高明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3月18日,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敬老院王振兴老人过78岁大寿。中午。敬老院院长冯学忠与妻子、女儿买来蛋糕,到食堂打上饭菜,来到王振兴老人屋里过生日,其乐融融的样子就像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20.
“我没那么高的觉悟,也没干啥惊天动地的事。在敬老院干了这么多年,一是熟悉;二是舍不得;三是老人们得有人管。他们没儿没女,本来就够孤单、可怜的,所以我心里撂不下他们。既然自己能干就坚持,干不动了再说,就当他们是我自己家的老人吧。”这是静海县梁头镇敬老院护理员张永芳最常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