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敬畏是一种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敬畏之心是"敬"和"畏"两种情感在人心中的互动结合;敬畏之心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一种文化现象。全面从严治党规定了敬畏之心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包含敬畏人民、敬畏党纪国法、敬畏道德、敬畏权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敬畏体系。以敬畏之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有党;强化宗旨意识,做到心中有民;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心中有责;严守纪律规矩,做到心中有戒。  相似文献   

2.
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客体保持的一种敬仰、尊重、畏惧。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关键要做到"四敬畏"。即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律。一要敬畏历史。敬畏历史能够对个人行为的匡正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对历史怀有敬畏感的人会行为谨慎小心地书写自己的历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个人的所作所为,历史都会为他打下深深的烙印。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都应该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理性地去对待。现在,  相似文献   

3.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为官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更应该"心存敬畏",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做到"心存敬畏",就要做到敬畏法律法规、敬畏党纪政纪和敬畏道德伦理三条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4.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为官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心存敬畏",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要做到"心存敬畏",就要守住敬畏法律法规、敬畏党纪政纪和敬畏道德伦理三条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5.
康庄 《江淮》2011,(5):50
前不久,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谆谆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即"敬重和畏惧之心"。也就是说,每个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其人品官德贵在敬畏。古人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孔子"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讲的就是"敬  相似文献   

6.
正人生不可无敬畏。敬畏不是怕树叶掉下来砸破脑袋,做个平庸官,而是敬畏权力的神圣性,依法用权、秉公用权,任何时候不搞特权,防止权力的滥用,尊重人心民意,敬畏党纪国法,敬畏党组织的监督,敬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预防"蝴蝶效应"的发生,成为一名"敬畏的快乐者"。世间有许多不可抗拒的力量,有许多不可侵犯的原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6,(2)
正在"三严三实"要求中,做到严以用权、用权为民,就要知敬畏,守规矩,尽职责。严以用权,当怀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党员干部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组织授予的权力,要严以用权,心怀敬畏。有了敬畏之心,做人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有了敬畏之心,用权才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有了敬畏之心,才会知所避、知所止、知所守,行为才会受到约束。敬畏权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作风,审慎用权。要做深入细  相似文献   

8.
刘根生 《唯实》2013,(12):95-95
<正>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南京主政者坦言:要持续科学发展,务必做到三个"敬畏":敬畏老祖宗、敬畏老天爷、敬畏老百姓。城市人文资源如同隐形宝藏,也是城市之魂,铸就了不同城市个性和风范,构成了城市令人神往的魅力。敬畏老祖宗,是在城市建设中,带着使命感保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丰厚人文底蕴,让历史文脉神韵永续,使城市因"独一无二"更具个性和魅力,以文化育文明。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6,(2)
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党员干部若想从政需常怀敬畏之心:一是敬畏人民群众,二是敬畏法律制度,三是敬畏道德规范;还需警惕"两种现象":"登门槛现象"和"闭门羹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律,始终心怀敬畏之心。他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这样的要求,有的放矢、掷地有声,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领会深意,认真践行。尤需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畏",不是惧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一种敬畏,一份清醒。然而现实当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敬畏当做不干事的挡箭  相似文献   

11.
德国大思想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敬畏之心源自人的信仰,只有当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维持着社会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是敬畏之心?"敬"是尊敬、恭敬;"畏"是畏惧、佩服。而敬畏是"敬畏相连,敬中有畏,畏中有敬",是人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畏惧"与"敬畏"是有根本区别的。前者来之于外部的刺激,后者发之于内心的反省;前者有特定的对象,后者由于信仰有别,各有不同的理由。外部自然界高大迅疾的事物、不可抗拒的力量、未知的世界、社会上种种压迫人的势力、生活中的困难都可能成为畏惧的对象,但是它却不能成为敬畏的根源。懂得反省的人们才会有敬畏之情,"敬畏"的本质是人类对自己有限性的清醒的认知,只有心存敬畏,人类才能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蔡建军 《奋斗》2013,(8):64-64
正领导干部对人民怀有敬畏之心,蕴含的是一种信念和境界,折射的是一名领导干部履职心态和职业操守。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面对"官位","敬畏"可以励志,"敬畏"更能众服。心有"敬畏",才有人民,就能亲民,更会为民。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敬畏不仅是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体系的核心,更是党员干部的心性秩序。道德敬畏是一种道德情感,是社会个体基于对道德的崇敬和畏怯,面对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而建立的"人心秩序"。党员干部应践履道德敬畏之行,对权力敬畏是重点,对党纪党规敬畏是关键,对人民敬畏是根本。  相似文献   

15.
敬畏是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敬畏而后方能有为。为官者只有把敬畏放在心间,时刻谨记畏民、畏纪、畏责,才能在为民务实担当的道路上走稳走好。  相似文献   

16.
高圣先 《党史博采》2009,(9):7-8,11
胡锦涛同志指出,把安全生产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安全发展体现了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李军 《实践》2008,(Z1):39-3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设备维修中心来说,首先是要抓好安全生产,因为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综合管理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倡导和树立安全发展观。安全发展观是指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实现安全与经营,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发展,把煤炭企业建设成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有安全保障的行业。安全发展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煤矿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廓清"人与自然"关系的地平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前提。人类在对待自然中经历了"敬畏自然"到"控制自然"的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变化。近代以来,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真正元凶是"资本的逻辑"。调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超越和扬弃"资本的逻辑";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中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于人的革命,是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和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何谓敬畏?《新华词典》解释为"又敬重又畏惧"。笔者认为,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客体保持的一种敬仰、尊重、畏惧。敬,源于自然和社会;畏,发自人性和天理。敬畏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智者、圣人,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所以不凡。而平凡之人,常  相似文献   

20.
9月5日,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