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广宇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0):148-148,158
网络教学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主要谈了对于网络教学的一些基本认识,从网络教学的基本构成、课程设计原则以及在网络教学中师生的基本素养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网络给人类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现象。目前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分析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成因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有利于网络道德的健全和网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犯罪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信息资源网络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负面影响——网络犯罪也随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本文分析了网络犯罪的成因、类型、特性,并针对网络犯罪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种新型危机形态的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独特的场域、主体、客体,而且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互性、范围广域性和难以控制性。网络特性的外在诱因、求实追责的内在机理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本质特性引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搭建网络对话平台、争夺网络话语权及加强制度供给是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网络危害行为的主要表现 ,根据现有网络犯罪法律规定分析了网络犯罪行为所具有的侵害客体复杂、犯罪主体多元、犯罪手段多样、危害严重的客观表现以及主要出于故意心理等构成特点 ,并指出网络犯罪是行为人违反刑法规定 ,运用网络技术知识、网络工具或网络环境 ,对网络安全运行进行攻击与破坏或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特性、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独特的场域、主体、客体,而且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互性、范围广域性和难以控制性。网络特性的外在诱因、求实追责的内在机理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本质特性引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搭建网络对话平台、争夺网络话语权及加强制度供给是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学是以网络技术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为研究对象 ,以网络技术对政治的影响、政治实体对网络社会的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新兴学科。网络政治学源于网络技术在政治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政治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网络政治学研究的技术路线是问题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网络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虽未最终确立 ,其研究的整体水平虽还有待提高 ,但人们对它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发展前景始终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数字化技术催生了网络政治学 ,网络政治学将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网络暴力事件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对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现实社会构成了强烈冲击,已引起了社会民众、专家学者的广泛专注。本文拟从网络暴力现象问题的提出入手,试对网络暴力的概念内涵予以界定,分析其产生的起因并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当今威胁社会秩序的主要犯罪行为之一,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网络犯罪特点,并提出了预防网络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各国带来了诸多法律问题,而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首当其冲。印度政府自2000年开始规制信息技术产业,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进行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通过对印度的宪法、网络专门立法、机构建设和网络自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整理并梳理出其十余年在网络谣言治理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思考我国网络谣言治理方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与青年人际价值观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正处于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网络为青年提供了全新的交往方式和平台,网络交往在对青年人际价值观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负面影响。立足于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网络人际交往进行研究,以期有效指导青年合理运用网络,树立科学的人际价值观,建立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促进青年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在为人类带来便利、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挑战。种种网络失序现象的存在,不仅给相关网络主体造成了现实的权益损害,更对网络的健康发展和网络自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政府的网络监管职能日益重要,网络监管立法对于确保政府依法实施网络监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网络监管行政立法的必要性,我国网络监管行政立法的现状、不足、立法原则及改进方向等几个方面对网络监管行政立法问题展开探讨,以期规范制约政府监管行为,保证政府网络监管的合法与有效。  相似文献   

13.
网络消费是网络社会的重要消费形态,主要有网络信息消费、网络实物消费、网络劳务消费等三种类型,并在社交、经济、娱乐等三个领域形成了典型消费现象。网络消费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转型产生了双重影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创新发展、网络文化的形成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网络信息消费的“虚实之间”、网络实物消费的“消费主义”和网络劳务消费的“泛娱乐化”又使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应对网络消费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我国社会治理需要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网络消费情境,着重在树立互联网思维、遵从网络消费逻辑、及时把握动态变化等方面更新治理思路,充分发挥互联网正向功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党和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及其原因以及提升党和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根本途径。提升党和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网络善治。我们只有以网络核心道德价值观(至少包括网络自由、网络正义、网络诚信、网络和谐)和基本伦理原则为指导,把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特别是代码、市场、规范和法律有机结合,有效化解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自由之间的张力,才能实现网络善治。  相似文献   

15.
以网络空间为基础的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它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传统。因此 ,我们不能仅用传统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手段来预防网络犯罪 ,而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尤其是有关网络的技术、管理和法律因素 ,来预防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多样性,网络信息交流的开放性、互动性,网民身份的匿名性、虚拟性,网络言论的非理性化、情绪化,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面临许多新挑战。由于网络信息的难于控制,网络有时直接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有时间接推动了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党政部门在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中,应加强网络管理,实现有效控制;重视网络信息收集,关注网络舆情动态;积极正面疏导,控制和引导网络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本文从网络技术的特点出发阐述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网络伦理问题。要进行网络技术伦理建设,首先就需要进行人和人类社会自身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犯罪越来越多。僵尸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犯罪方式困扰着我们的生活。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僵尸网络的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并说明了国家及社会各部门对打击这种犯罪所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标题党"现象实质上属于社会失范的创新类型。网络"标题党"现象更多由社会行动个体信奉的价值观与制度化手段出现裂痕而致,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促成了网络"标题党"现象,正式制度惩治力度不足助长了网络"标题党"现象,非正式制度影响力式微弱化了对网络"标题党"现象的约束,网络监管规则不精细为网络"标题党"现象提供了生存空间。推动网络"标题党"现象由失范向规范转变,需要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设立严格的网络使用准入制度、加大正式制度的惩治力度、重塑非正式制度的软约束、制定精细化的网络监管规则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