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3.
一、理性思维是理论创新的灵魂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自然辨证法》)。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那么,理性思维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实现创新的灵魂和根源。所谓理论创新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中华民族曾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巨  相似文献   

4.
赖姓源于河南息县□戴金瑛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世本·氏姓篇》载:“赖氏,国名,以国为氏。”众多历史文献一致结论:赖氏以国为姓,赖姓源于赖国。但古赖国究竟在何处?其说不一。一曰:在今河南息县包信镇;一曰在今湖北随州厉山店。关于记载赖国史实最早的史书见于《春...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我党素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把“弘扬民族精神”的习惯提法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新增“培育”二字,标志着我党对民族精神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弘扬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民族精神增添新因子,更加强调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产…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族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民族学名称,泛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但是,这个族体已存在数千年之久,其族称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江荣海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古人很早就有“廉”的观念,《周礼·小宰职》说:“以官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楚辞》说:“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兮,...  相似文献   

8.
纵观历史与未来,当今之中国实现国家统一,乃是民族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惟有统一,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和文化力。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的统一精神蕴藏在深厚的文化力中。孔子《春秋》的“大一统”主张,苟子《王制》“天下为一”,吕不韦《吕氏春秋》“一则治,两则乱”等。近代康有为指出:“中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孙中山为国家的统一奋斗了一生,他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  相似文献   

9.
陈赟 《探索与争鸣》2023,(4):163-176+180
费孝通以“多元一体”理解“中华民族”的格局,“中华民族”在“名”上是现代的发明,在“实”上却与中华文明同样悠久,西方族裔民族主义视角不但不能理解它,反而会解构它。当代学术界倾向于以“多元性”解构族裔民族主义在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单一对应原则,而对“一体性”不够重视。然而,正是这种“多元”中的“一体性”,才是中华民族在有实而无名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始终具有凝聚性与向心力的奥秘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立身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四项内容理解这种“一体性”:一是“中国”认同,构成多个具体民族的凝聚中心;二是礼义,一种基于华夷之辨的文明论归属;三是斯文,一种超越具体族群及其社会的文化宇宙;四是经史,一种在民族混杂流变中的处变贞常之道。2014年起,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社联党组的领导下,《探索与争鸣》推出了一揽子青年学人支持计划—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总主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于2022年11月20日—2023年1月7日举办,主...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新干涉主义与反华势力的骚动下,李登辉终于赤裸裸地暴露出了他的原形,7月9日对《德国之声》的采访者道出了他久蓄于衷而未敢全盘托出的谬论: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这种“两个中国”的谬论,否认了一个中国、台湾只不过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历史与事实,否认了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大势,破坏了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破坏了海峡两岸平稳发展和积极谈判的基础,分裂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分裂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心。在中华民族过去的历史上,只有…  相似文献   

11.
夏、商、周——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商、周———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李埏宋孙宗《东皋杂录》载一轶事曰:“王荆公一日问刘贡父曰:‘三代夏商周,可对乎?’贡父应声曰:‘四诗风雅颂。’荆公拊髀曰:‘天造地设也。’”这则轶事也许是传闻或假托,但不管怎样,都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在宋...  相似文献   

12.
张子睿 《创造》2023,(2):64-6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新时代的创新成果。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就要运用创造性思维,适当改变思维的方向、变换思维的角度,采用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合向思维,实现思维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3,(3):1-1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向世界庄重宣示“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新的领导集体向中国和世界作出的重大昭示。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辑部 《小康》2006,(1):108-109
“小康”是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标准,这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理想,更是人类的一种永恒诉求——富足、和平、积极、乐观、健康、环保、科学、公平、法治、民主等等。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求是》杂志社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创办《小康》杂志。“小康”作为《小康》的旗帜和灵魂,歌颂和弘扬一切符合小康精神、理想和标准的内容,鞭挞和批判一切违反小康精神、理想和标准的现象。《小康》以“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为己任,搭建一个交流与研究全面小康建设的平台,全力打造“中国小康指数”,记录中华民族走…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新近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王联斌教授撰写、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华武德通史》(以下简称《通史》),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崭新的领域,揭示和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武德文化内涵。我很同意张岱年先生在“序言”中的评价:“这是对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项崭新的贡献”。通览全书,其新贡献有以下几点。一是全面系统地整理、开掘了中华武德文化资源,展现…  相似文献   

16.
张立文的和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的《和台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问世了。当张先生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完一个甲圜道而进入下一次“轮回”时,他在学术思想上也完成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即由’“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由哲学史家到哲学家的转变。和合学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转生的问题.亦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相接轨问题深思的结果。其核心在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层面,在于其文化精神,亦即中国哲学。因此,首要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转生,其结果是民族新哲学的建构。从发展形式而言,这种建构活动是“接着讲”中华民族本土…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饱含深情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中国梦”就成为激发民族热情、凝聚全国力量、引领发展方向的一面光辉旗帜。“中国梦”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目标理想和价值意愿,有着丰富深厚的价值内蕴,那么,什么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追求呢?  相似文献   

18.
来信     
面貌一新的《今日中国》中文版伴随着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铺在我的书桌上,人微言轻经常阅读这本杂志的读者,我为它的变化而高兴,杂志变得更加美观了:大开本全彩精印,设计简洁大方,“数字与图表”、“视窗”、“漫画”等栏目的加盟使版面比之以前更显活泼了。然而在杂志全彩化已成一种潮流的背景下,不客气地说,《今日中国》要想脱颖而出还有很多的事要做:选题要新,视角一定要独特:内容要丰富多彩,加大信息量,坚决拒绝信息垃圾:图片要更精心地选择,提高制作质量:设计思想及色彩搭配也有进一步提高之处。王虹北京伴随新千年的到…  相似文献   

19.
遵循科技人才队伍的特殊规律,研究新情况,掌握新特点,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需要在思想上突出一个“新”字,在工作上突出一个“实”字,在方法上突出一个“活”字。具体说来,主要是要做到“四个创新”:(一)观念创新是当务之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哪一个民族和国家重视创新,善于创新,就充满活力,就发展快,否则就会失去创造力,就难以发展,就会在竞争中被动挨打。在知识经济浪潮扑面而来,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制定出符合这个实际需要的科技人才政策、创造一个适合…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盛夏来临,酷暑难当,我刊将带给您一片海的气息。临着清凉的海风,您将看到中国人与海有着久远的渊源,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历史学家史式在《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一文中所说:“在我们的血液里,有的是海洋民族的基因。”这种关系今天更加紧密。海军政研室吴纯光上校以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使人感悟到海洋给我们带来的新思维、新文化、新商机。 中国人的“数字英雄”──张朝阳可以说是海洋文化的身体力行者,他远渡重洋求学,学成后回国创业,成为中国网络界的佼佼者。他的创业与成功构筑的传奇,预示着“回国潮”,和“中国梦”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