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防御术     
周正猷 《中国减灾》2011,(16):18-19
生物各有其自卫的本领,人类更是得天独厚。例如,人会设法取暖、保暖以防冻伤,避开热源以防灼伤,戴钢帽以防击伤,避开毒物以防中毒,打预防针和避开致病微生物以防染上疾病等等。人类这些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避开有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伤害的行为,统称为生理性防御。其实,人的心理如人的身体一样  相似文献   

2.
边境作战新的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有许多新特点,战场心理调控对提高官兵抗敌心战能力和战场适应能力,确保心理防线巩固有着重要作用。从"连锁反应"背景下边境作战战场心理调控新特点、面临的新挑战出发,探讨时策,对我军未来边境防御作战心理调控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培培 《青年论坛》2008,1(3):48-50
人际交往对大学新生有重要的功能,在人际交往中新生可以获得归属感,促进心理健康,提高自我认知和沟通的能力。现实生活中他们在交往时却存在多种矛盾心理,主要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强烈的孤独感之间的矛盾,过分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矛盾,现实交往与虚拟交往心理的矛盾等。对此,老师学生都不应回避,而是要正视这些矛盾:老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引导新生走出矛盾的困境,新生自己也要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角色发生了转换。然而,从内在心理上看,大学新生面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变化,在心理上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又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大学新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心理问题,而这种不适应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调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素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艳坤 《人大论坛》2009,(12):34-34
甲型H1N1流感在考验着我们身体免疫力、抵抗力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我们时而紧张时而松弛的神经。 最初,“甲流”在国外、在国内其他省份、其他城市出现的时候,在它离我们还很遥远,或还没有威胁到我们自身安全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人仅以一种旁观的态度来对待。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疫情的出现或许也曾惊讶过也曾恐慌过,但毕竟疫情离我们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7.
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诱发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强度,检验心理应激强度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应激事件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其中受惩罚、学习压力及人际关系引发的应激强度最大。(2)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对心理应激强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存在着优越感与自卑感、兴奋感与困惑感、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孤独感与渴望交往的矛盾,提出大一辅导员应根据新生的心理失衡,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6,(6):99-100
从里根总统提出太空导弹防御计划以来。20多年来。美国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导弹防御系统。布什上台以来。撤:回了与俄罗斯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把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作为国土防卫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彩云  赵冬梅 《人民论坛》2011,(11):164-16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受到很大冲击。同时,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独生子女居多,又形成了中国大学生独有的文化心理特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合理构建大学生文化心理,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各高校和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谈高校新生心理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 ,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以期引起教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和大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雪艳  胡文彬 《前沿》2013,(12):116-117
以问卷法测量天津三所高校242名大学生,考察其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指导可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就业压力和就业危机也影响到了刚刚入校的大学新生。本文拟从大一新生的就业危机感入手,分析其具体表现形式和功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呈现出城乡差异,在多数适应维度上,城市生源的适应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在学习适应维度上,农村学生的调适状况优于城市生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受到很大冲击。同时,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独生子女居多,又形成了中国大学生独有的文化心理特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合理构建大学生文化心理,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各高校和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历史事件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关系着民族的存亡 ,刺激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对当时整个国民的心理防卫能力和应变的心理机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警校新生适应情况的群体差异,以便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新生尽快适应警校生活。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适应水平在性别(t=2.572,p<.05)、民族(t=3.097,p<.01)、是否为独生子女(人际关系t=2.046,p<.05;校园适应t=2.214.p<.05;自我适应t=2.743,p<.01)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男生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好于女生;汉族学生适应情况好于少数民族;独生子女的新生在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适应、校园适应、自我适应中好于非独生子女的新生,但是对大学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不同家庭所在地的新生适应情况无明显差异;公安专业和非公安专业的新生适应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邓超华  王立皓 《前沿》2012,(10):193-194
大学生进入高校以后,由于环境的转换,容易因为情绪情感及人际关系等原因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有责任为新生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合理过渡提供服务保障。构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导航系统,无论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还是生命教育的角度都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旨在构建心理健康导航体系的原则、方法,并为学校和政府方面可提供的政策支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是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帮助和求助方式的研究,包括对8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时25名学生的访谈.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帮助和求助方式以及对心理服务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更多人际心理互助,更注重情感宣泄,更倾向于理性层面的"非指导性"帮助,对专业心理服务持更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派出所民警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极易造成民警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可能给基层公安队伍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应在制度保障方面提供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缓解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