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本文认为,四川应用独特的巴蜀文化作统率,以创意产业为龙头,以“三大领域”为重点,以“四大模式”为途径,加快四川文化资源的整合,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集团,实现四川向文化产业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罗毅 《湖北宣传》2006,(9):23-24
随州的发展要打好“开放牌”、“特色牌”、“文化牌”。要高举文化名城大旗,重视炎帝神农文化和古乐编钟文化两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吸引人们的旅游资源,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步伐,通过打好“文化牌”来促进随州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德宁 《前沿》2012,(18):15-17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散”“粗”“泛”“小”,产业增加值不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立足区域文化资源和产业特色,深度开发和有效整合区域内丰富的文化资源,解决好资金和文化创意人才问题,打造出文化精品,并在此基础上促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扩大产业规模,最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湖北宣传》2007,(7):F0002-F0002
近年来.荆州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科学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富市”战略,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一通过大力实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宣传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文化艺术产品创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大型舞蹈诗《呀口火咿嗬》、《楚韵荆风》受到国内外岘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有其鲜明特征:物质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文化体制还不够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文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所以,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造就大批文化人才、推动产业的文化化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6.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这一表述中,“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成为文化强省的首要标志。当前,江苏正处在承前启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引领力,有利于培育全省干部群众的发展新动力,形成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共识,对筑牢全面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的思想基础,丰富我省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8,(10):F0004-F0004
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藤县坚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三结合,整合旅游和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大县品牌,促进“无烟工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崔彤 《前进》2004,(12):47-48
的十六大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建设山西小康社会的意见中提出要“努力把山西建设成文化强省”。2003年,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印发《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全省到2010年,基本建成拥有强势文化人才、强势人文学科、强势文化活动、强势文化产业、强势文化品牌的文化强省,实现文化及其产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纲要》强调要以组织强势文化活动为突破口,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培育强势文化人才,建设强势文化产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  相似文献   

9.
根据鄂湘赣皖四省的构想,打造“中三角”,要整合资源和产业链,强化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三角”地区要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和生态保护一体化.其中文化一体化是各方合作的思想基础,是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根基.本文分析了“中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建构文化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揭示了阻碍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及舆论宣传等方面的障碍,提出了打造“中三角”文化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振建 《今日浙江》2008,(19):58-59
南浔区充分保护、挖掘、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构筑“三大平台”,创新发展旅游文化,着力增强旅游文化的传承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推进南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成都的生态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与民间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源的品牌战略提供了可行性。从文化资源品牌转化到文化产品品牌要经历品牌定位、策划、营销、宣传、维护、延伸的阶段性连续演进的过程.有其内在成长机理。成都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内涵深厚丰富.文化样式特色鲜明,文化资源品牌极具个性。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儿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但文化产品的品牌化程度及规模、结构等,还是与自。  相似文献   

12.
王建莲 《群众》2012,(6):61-62
实现“两个率先”,文化是灵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当前,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首先,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城乡统筹要求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科学组合,  相似文献   

13.
《湖北宣传》2007,(4):F0002-F0002
党的十六大以来,黄石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挖掘丰富的矿冶文化内涵,整合全市文化资源,拉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推动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变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为现实文化生产力,文化没施日益完善.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以来,先后建成了广电中心大楼、湖北师范学院演艺大楼、  相似文献   

14.
《湖北宣传》2007,(4):18-19
近年来,黄石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整合全市文化资源,拉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变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为现实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做大做强文化事业与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再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化资本概念的疏理和诠释,探讨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揭示了传统文化由资源转化为资本的环节和途径。提出以“创意”精神为导向,创意产业为基础和运作模式,推进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落实。这是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新契机,也是学者的应尽责任使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快速崛起,发展势头迅猛。政府的政策支持、特色鲜明且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经济基础都是山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山东文化创意产业要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发挥行业协会职能,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引领市场需求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11,(3):20-24
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集“三江并流核心区——老君山”、“东巴文化古籍”、“丽江古城——白沙古镇”的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于一身,同时还拥有宝山石头城、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丰富的人文资源。玉龙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文化资源富集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2月7日晚,“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完美落幕。《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海口之春”是依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进行“跨地域、跨行业”整合资源的创新举措;是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周边产业,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探索实践;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孙凌 《浙江人事》2006,(12):40-41
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越剧之乡、名士之乡,素有“江南明珠”、“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美誉的绍兴县,在两千年的悠悠岁月中,积累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跻身全国十强县后,绍兴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以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为突破口,整合文化资源,强化文化实力,营造文化氛围,打造“文化强县”,积极探寻一条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共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社会文明和谐并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马世龙 《今日民族》2013,(12):55-55
一、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依托东川“铜、石、江、山、地”旅游资源,努力将“乌蒙牯牛寨”、“泥石流汽车越野赛”、“铜文化博物馆”等打造成国内外知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