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依法治国的中心是依法行政,法治关键在于治“权”。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法享有的所分配的国家权力,其权力必须受到相应制衡和监督。其权力必须依法规范行使,否则极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健全权力的约束监督机制是防范权力滥用,确保依法行政,实现法治目标的有力保障,治“权”的根本在于建立健全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章、程序和法规体系,规范权力的分配、运行、监督,促使权力主体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实质在于依法治“官”,依法治“官”是民主宪政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反腐倡廉的迫切需要。依法治“官”要求执政党的党委机关必须依法执政,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国家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社会团体必须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3.
刘亚妮 《求实》2005,(Z1):19-20
一、对依法行政的理解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强调"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依法治国方略对政府及官员行为提出更高要求,"治官"之道掷地有声,值得期待。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把行政权力或者把握公权力的具体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依法治政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要加强行政立法工作,深化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并明确地把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作为国务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着重抓好的三项工作之一。而依法治政的关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一、依法治政的法律前提与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一、对依法行政的理解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所谓依法行政,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实体法方面,另一是程序法方面。从实体法方面去理解依法行政,首先应是在主体方面有要求,即行政主体合法。即行使行政职权者必须是依宪法或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近期出台《关于推进依法治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建设"权力清单"、"收费清单"、"负面清单"三大清单制度。具体说来,"权力清单"就是指依法优化和公开权力运行流程,逐步形成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监督有效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以有效解决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权责交叉、权力寻租等突出问题;"收费清单"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率先启动省级政府机关行政职权清理试点改革,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省保密局闻风而动,迅速拟制了保密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通过实施"两个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依法保密,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按照职权法定、程序合法、权责一致的要求,省保密局详细梳理了现有的行政职权,重点从行政审批入手,制定"权力清单"。一是  相似文献   

9.
常珍 《实事求是》2000,(3):76-7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这是对行政机关实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而要实施依法行政,不仅要靠广大行政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律范围内实施行政管理职能,更要依靠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依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一、充分认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依法行政主要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的必要性,认识到…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表示,有人提出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甚至依法治村,认为这些“治”的背后,是用法律去治老百姓,事实上,法治更重要的是用法律管住官员,严格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1.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依法行政已基本成为我省各级政府及部门领导的共识;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从无到有,队伍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发展;地方立法工作成绩显著,行政执法得到了规范;行政执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行政执法监督逐步制度化;法制宣传教育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推进依法治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依法行政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我省的行政法制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与一些行政法制建设工作搞得好的兄弟省(市)相比,与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和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不平衡"、"三个不适应"。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我们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依法治省的各个环节中.指导依法治省工作深入开展,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依法治省的实践中得到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涉及一系列观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变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依法行政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只有依法行政取得成效,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才不仅仅是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14.
张凌楠 《世纪桥》2010,(9):59-60
为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要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重点抓好依法行政,努力改善法治环境,并且围绕中心工作狠抓专项治理和基层治理,以提高依法治区工作的整体水平。此外,还要切实加强监督工作,有力地促进依法治区工作的全面开展,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申欣旺  王雪 《学习导报》2010,(24):34-35
在8月27日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政府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规范权力运行和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其实质是通过行政程序立法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11,(1):57-57
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邵景均撰文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任务。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在依法行政上取得实效。将“依法”作为“行政”的前提,需要转变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分宜县钤山镇是于2003年10月由原苑坑乡、松山镇、大岗山乡、新祉乡合并而成,自组建以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法制教育,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     
我国的依法行政,可以界定为:各级人民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实施的活动。甘藏春等撰文指出,依法行政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依法行政是对行政主体即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要求,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是治“官”,而不是治“民”的。在我国,既不可将依法行政等同于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也不能将依法行政等同于依法治国。 二是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行政意义上的行政,即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是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范,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行政推动、“人治”管理为主的传统运作模式;计生干部落后的思想观念;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因此必须大力提高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10,(7)
<正>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夯实"法治安徽"建设的基础,切实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改进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努力建立起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建设"法治安徽"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结合社会矛盾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