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这是一个孝亲敬老的故事,这是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他,75岁,身高1.5米,体重不足80斤。他,已尘满面,亦鬓如霜。他,身患高血压、心脏病、胃下垂等多种疾病。他,也是一位需要人照顾的老人,但他却不离不弃守在瘫痪母亲的床前,嘘寒问暖,精心照料……他就是八师一四一团,人们心目中的好儿子赵志荣。一双枯瘦粗糙有力的手,艰难地抱起又高又胖的母亲,为母亲换下沾满屎尿的内裤,为母亲擦洗身子,梳理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话     
正百善孝为先。9月6日,一条贵州大学老师带着年迈母亲上课的微博,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这名老师是贵州大学经济学院一胡姓副教授。胡老师说,他母亲因为患脑瘫,特别依赖他,一刻也离不开他,他思来想去只好把母亲带到学校。在课堂上,老人很安静,只在后排静静地看着儿子。"我不是要给谁树立榜样,只是做好作为人子的本分。"胡老师说。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一笔价值不菲的遗产。按照法律规定,作为长子的恩格斯应该得到一笔遗产,但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让他放弃继承权。这时,他们的母亲正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因兄弟间的财产纠纷而病情加重,恩格斯毅然决定放弃继承权。后来,母亲康复了,恩格斯才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每当说起恩格斯放弃财产的事,母亲就十分内疚,亲朋好友也纷纷为他惋惜,他却说:“我不能让母亲因家里的纠纷而悲伤,没有什么事比让我母亲安度晚年更重要。我以后还有机会有很多财产,但是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4.
许力 《党建文汇》2009,(4):54-54
他做生意发了财,成了大款?一天,他遭遇了一场车祸。好在事故不大,他只是划破了层皮。在等待维修车辆的时候,他忽然想到这附近是他父母的家,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在这个地方出了并不大的车祸,是不是父母在想着他,想让他回家一趟?为表孝心,他特意在父母家住了一夜。第二天走的时候,他接过母亲递过来的西装,发现衣服上破损的地方已经被母亲密密的针脚缝好。看着母亲通红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在许世友的情感世界里,占有绝对位置的仅仅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他的母亲。“活着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尽孝,替老母守坟。”这便是许世友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在母亲面前,许世友永远是个大孝子。他常为自己参加革命之后,母亲遭受的灾难和折磨而深感不安;他常为自己因军务繁忙,不能侍候老人而倍觉内疚。  相似文献   

6.
卑微的父爱     
黄健 《党课》2008,(5):104-104
父亲长得清瘦矮小,大字不识几个,人又老实木讷,甚至有些迂腐。他一辈子就喜欢鼓捣村里分给他的那块地,精心伺候着这几亩薄田。而母亲年轻的时候,高挑清秀、端庄美丽。母亲怎么会嫁给极不般配的父亲,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直是个谜。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母亲的祖上是富农,出身不好,只得嫁给了当时一贫如洗的父亲。于是,我很为母亲愤愤不平,对父亲也多了一丝怨恨,甚至不愿意和他多说话。父亲偶尔和我搭话,我也吝于回报一个笑容。  相似文献   

7.
大爱无言     
刘礼 《廉政瞭望》2004,(6):40-41
他是一个拥有几百万资产富婆的独生子。正当他想当然地准备在妈妈公司里出任要职时,可自知身患绝症活不过一年的“狠心”母亲却只他1000元现金让他离家出走。到哪她不管,一年后才能回来。在这一年里,他不得回家,不得与母亲通信,更不能要钱……  相似文献   

8.
孝顺的门道     
康拉德·希尔顿是美国的连锁酒店大王。当年,他开始经营酒店时,母亲非常支持他,给了他不少帮助。当他赚了些钱后,就想买些礼物孝敬母亲。于是,希尔顿来到珠宝店,为母亲精心挑选了一副手镯。当他兴冲冲地将镶有钻石的手镯送给母亲时,母亲开心极了,把镯子戴在手上,看了好久。但让希尔顿困惑的是,母亲虽说很喜欢镯子,却从此把它放进抽屉,再没戴过。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在论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曾用了一个很生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与大地”。传说安泰的父亲是海神波赛东,母亲是地神盖娅。安泰每次与敌人作战都能取胜,这是因为他每次在与敌人决斗感到力气不足时,就把身子往地面一靠,大地母亲就会传给他无穷的力量。后来,他的  相似文献   

10.
他说:“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最坚韧不拔的。我热爱祖国母亲,坚信母亲也一定会爱她的优秀儿女。”他还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会象生长在墙头的狗尾巴草那样软弱,我把自信建立在报效祖国的基础上,这是我赖以生存、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 一  相似文献   

11.
8年前,他因截留私分公款而潜逃出国,年迈的母亲最终没有等到儿子的归来。当母亲离开人世后,儿子终于明白,这是上天给他最严厉的惩罚,和亲情故土相比,自己做的一切是多么不值得,出逃的他终于决定回国自首——  相似文献   

12.
最美的月亮     
张世普 《廉政瞭望》2009,(10):65-65
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母亲的手术是八月十二那天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了岗,他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  相似文献   

13.
蒋光宇 《学习导报》2013,(10):50-51
2012年11月中旬,余秋雨的老母亲突发中风,失去意识,病情危重。他得知后立即从北京赶回上海,陪母亲最后一程。几个早巳安排的课程,他只能请假。对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他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  相似文献   

14.
律师日前接待了一位康先生。他说他母亲年事已高。名下有一套房产。康先生有同胞兄弟两个。康先生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母亲一直由他照顾,故母亲想将自己的房产让孙子继承。康先生询问她母亲的房产可不可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  相似文献   

15.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  相似文献   

16.
(一)这几天,牛卿的感觉很不好,几乎不能进食了。一直陪伴着她的二媳妇几次想打电话给她的儿女们,她总不肯,怕影响孩子们的工作。可今天,一种绝望死死纠缠着她,催促着她无论如何要给儿女们打电话。小儿子是在市里开会时接到电话的,他心里明白,母亲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给他来电话的。散了会,他很快赶到母亲住处。母亲看见儿子,眼里闪着奇特的光亮,拉着他的手,轻声说:“儿子,妈有话对你说……”  相似文献   

17.
<正>94岁高龄,眼不花可以读报,耳不聋可以听声,腿不麻可以柱着拐杖走路,一辈子没住过院、打过针,要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这是事实。这位老人叫李冬梅,是十三师红星二场四连退休职工甄玉慈的母亲。1989年,李冬梅从陕西宝鸡来到红星二场养老后,一直由儿子赡养。现在,儿子也有71岁了,但照料母亲的事,他毫不含糊。关于这一点,甄玉慈说,他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身世,所以更懂得母亲的辛苦。  相似文献   

18.
正"老大,你父亲走后,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千万要走稳当点,不能有事啊!"这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日报社原党组书记、总编辑唐云峰母亲常常对其说的一句话。案发前不久,唐云峰的母亲曾三番五次地告诫他:路要走稳当。然而,走到如今这一步,唐云峰每每想起母亲的谆谆教诲,都悔不当初。作为一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文化人",唐云峰并  相似文献   

19.
一技在身     
崔鹤同 《求贤》2009,(7):50-50
1962年10月,一个男孩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个贫困家庭里。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十年文革”的打打杀杀中度过的。与同年代人一样,1978年高中毕业的他并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但虽然生长在那个“荒漠化”的年代,他比他周围的同龄人还是要幸运得多,他有一位知书达理的母亲。在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岁月里,母亲经常告诫他们兄妹三人,“人不怕穷,怕的是没有本领。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男孩便把母亲的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20.
刘目卿 《湘潮》2014,(5):25-27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由1291块军表布展的"伟人风采""光辉历程""现代军防""神圣使命""军中英模""和平万岁"6个方阵展品,特别引人瞩目。这是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黄明开少将历时20多年,为呼唤和平精心收藏的军表。2009年12月19日,在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际,他将这些军表无偿捐赠给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军表熔铸着黄明开对毛泽东和党的耿耿丹心,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他被誉为"中华军表收藏第一人"。勤学苦读多次获得第一1951年4月,黄明开出生在新邵县坪上镇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聪颖活泼,热爱劳动,勤奋好学。由于母亲身体不好,他不到10岁,就在每天放学后,主动帮助母亲煎药、剁猪草。母亲时常教育他:“男子汉要立大志,为国为民做大事,就要努力学习。”母亲这些教诲,深深触动了他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