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父母官"是旧时对封建官吏的专称.我们党历来教育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公仆"的称谓与"父母官"的称谓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相似文献   

2.
公仆与权力     
“公仆”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新华词典》上解释:“公仆就是为公众办事的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人民群众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为“公仆”,这是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肯定和称赞,其中也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时下,对领导干部的时髦称谓是“老板”,还有的把地方领导干部称作“父母官”。把领导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自己称为“公仆”的却越来越少了。 如何称谓党的领导干部,看似小事,有些领导干部也不以为然,其实不然。把党的领导干部称为“老板”、“父母官”,其结果是颠倒了主仆关系。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公仆”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新华词典》上解释:“公仆就是为公众办事的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人民群众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为“公仆”,这是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肯定和称赞,其中也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5.
谁是父母     
田丹 《党建》2002,(11)
近一些年来,媒体上多次出现“父母官”的提法,称某某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为“父母官”;有的干部也自称是“父母官”。究竟谁是父母?党和政府的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父母,还是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干部的父母?这是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必须在思想上明确。“父母官”是封建社会对官吏的称谓。封建社会官与民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当时,“父母官”在社会上是一种褒称。清官廉吏以“父母官”自勉,要求自己爱民惠民。贪官污吏以“父母官”自诩,借以掩盖自己的恶行。但是,把“父母官”的称谓移用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6.
切实转变“官”念,带头摒弃“父母官”这个称谓,树立正确的“父母观”,视百姓为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当党和人民的好儿女,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7.
“公仆”一词,表义指为公众服务的人,喻义则指各级领导干部。当干部的若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则是民之福事、国之喜事。  相似文献   

8.
《湘潮》1989,(7)
公仆,为公众服务的人。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的老爷?党的十二大党章对此是这样规定的:“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既是对干部的作用,地位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干部所具本质的科学表述。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他们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的干部和老百姓,究竟谁是“父母”?写下这个命题,我想起了当年焦裕禄顶风冒雪访贫问苦时,握着老农民的手说:“我是你的儿子,看望您老人家来啦。”老人感动得直抹眼泪说不出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邓小平生前所发的那句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种视人民为父母,心甘情愿做人民的好儿女,是一种宝贵的“公仆”意识,闪耀着共产党人特有的人格魅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干部常以老百姓的“父母官”自居,开口闭口,动辄便是“我作为父母官……”众所周知,父母官是封建社…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 《江淮》2012,(4):47
人生在世,理当志存高远、情系万物苍生,怀抱家国天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不仅仅是一种称谓和荣誉,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要求。"心为民所想"为首要。《礼记·大学》上说:"欲修  相似文献   

11.
眼下,老百姓对我们公仆台勺说词越来越多,有关公仆的顺口溜成串、成行,甚至成篇,让人听了特别难受,也让人更加忧虑。因为群众对公仆的不信任,直接影响到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怎样才能提高公仆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信,从而更加提高党的崇高威望?关键是公仆要实实在在地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做好自己台勺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党建文汇》2002,(22):45-51
137.为什么说“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138.党选拔使用干部的原剃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这个原则?;139.为什么要“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必须摆正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关系。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对党负责,包括对上级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我们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李抒望 《党课》2007,(6):10-17
公仆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最起码的政治常识和政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伦理底线。在新的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为了防止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犯常识性的政治错误,也是最危险的错误——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把党的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不仅充分表明监督在于部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至关重要,而且为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四风”是一种不正之风,为害甚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其中,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不称“同志”称官衔,其实便是官僚主义的官本位思想。在党内一律称“同志”不称官衔,看起来是一个称谓之事,实质是群众观念、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然而如今一些自诩为“公仆”的官员,正嬗变为以权谋私的“情仆”。其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18.
一、公仆人格及其意义“公仆”又称“人民公仆”、“社会公仆”,顾名思义,就是人民或社会共同雇用,为人民和为社会办事的人。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公仆的前提是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这只有公有制下才有可能;第二,公仆所指对象是社会管理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意的;第三,公仆反映的是一种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公仆必须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为人民服务是公仆的本质。公仆人格,是指公仆作为国家公职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11,(5):72-72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机关干部。前不久,单住召开会议,动员部署“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在会上,当领导说到这次活动的主题之一就是改变机关作风时,一些老同志开始嘀咕了,“啷个又整起机关作风来了嘛”,“人民好公仆是领导的事,跟我们一般人员有啥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这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鉴于此,笔者就如何当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谈点浅见。一、把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两个特征1.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最广大人民”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我们所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一部分、或者是少数人的利益。把握这一特征,我们就能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