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诉答程序具有确定争点、防止诉讼突袭并开示事实与证据的功能。应将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行为定位于被告的权利。在我国,被告不按时提交答辩状的不宜采用英美法系“不应诉判决”的制度。考虑到被告提交答辩状,对充实审前准备程序,避免诉讼拖延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制定设计上鼓励被告按时提交答辩状。为了使当事人在诉讼的初期尽可能提出全部的攻击防御方法,并有助于简化和限缩争点,民事诉讼法应进一步规范起诉状与答辩状的记载事项。  相似文献   

2.
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文书的修改主要体现在确立以起诉状为主的起诉方式、修改答辩状提交时限与提交材料、规定裁判文书对未采纳的证据说明理由、规定裁判文书对未采纳的证据说明理由、规定生效裁判文书公开查阅、增加行政诉讼调解书作为执行对象、增加对行政机关不履行裁判文书和调解书的强制执行措施等方面.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文书的修改适应行政诉讼实践,实现法律统一;体现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司法理念;在一定程度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六个方面公安执法行为不服,是否可以提起公安行政诉讼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当事人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重新认定及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可起诉;当事人不服当场盘查、强行驱散、强行带离现场不可起诉;当事人不服公安刑事执法不作为和公安机关交通管制通告、立即拘留是否可起诉,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本文对公安行政诉讼是否需复议前置问题,从公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答辩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辩状是民事诉讼程序合理运作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有着自身所特有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在于对其进行内在的透析 ,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行政审判程序是行政诉讼程序中的核心部分。目前法学理论界多从宏观角度探讨行政诉讼程序,却甚少对行政审判程序进行论述。本文拟就行政审判程序的特殊性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一关于审级制度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在刑事、民事(包括经济,下同)案件的审理中普遍采用两审终审制,即允许当事人在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刑事、民事判决时,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法院依第二审程序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所作出的裁决,为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刑事、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6.
当行政补偿请求人对补偿义务机关不予补偿或者补偿不足的处理不服时,有权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结果和监督检查结果不予公开,被许可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终局行政裁决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仍然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安机关是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的双重主体。准确界定公安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是明确当事人救济途径和规范公安职权行为的前提条件,需要综合运用行为主体、行为种类、行为程序、法律依据、案件性质和行为目的等标准,从程序到实体、从形式到实质对公安职权行为进行全面审查。人民法院是界定公安行政行为与侦查行为的权威机关,为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原告不服公安职权行为而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应当受理,并在进一步审查后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8.
作为行政诉讼程序的起始阶段,起诉对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行政诉讼活动的开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因而其遵循一定的规则显得很有必要.从行政诉讼起诉的一般规则、程序规则、时间规则、形式规则等方面对我国大陆学界关于行政诉讼起诉规则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论述评.学界应当深入研究行政诉讼起诉规则的细微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将起诉规则放至行政诉讼程序制度的整体框架内思考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一度成为传媒的热点 ,也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校方处分学生的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诉讼标的 ?本文作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韩行政诉讼程序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构建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意义很大。但在其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很多问题,其立法本身也显露出很多问题,表现之一就是现行《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程序的规定同国外的行政诉讼程序相比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必须修改和完善现行《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程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美国法上的简易判决,是在当事人双方对案件要件事实不存在实质争议且一方当事人有权获得有利判决的条件下,法院做出的一种不经庭审的实体终局性判决。简易判决被美国从英国引入后,与美国的诉答程序、证据开示等制度紧密结合,具有过滤案件、避免无益庭审等功能。虽然这项制度对我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鉴于目前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不完善以及事实认定方面有很大的任意性,暂时不宜引入该制度。  相似文献   

12.
诉答程序是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就整个诉讼过程而言,它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性阶段。没有诉答程序就没有民事诉讼的启动,因此诉答程序的完善与否也直接影响着整个诉讼程序的进程。而我国的诉答程序极欠完善,应借鉴美国民事诉答程序,建立与完善诉答制度。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同志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过"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并以此作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最基本要求,前两关属于思想、政治层面,以前虽经常强调,但在"五关"中又有其特定的涵义;后三关是在思想关和政治关的影响下,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具体的作风层面上.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五关"论,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对于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存在区别,二者在推理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适用方法,适用规则的推理可称为先例推理,适用原则的推理可称为原则推理。而根据规范先例推理的四项命题,原则推理只是先例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四项命题的存在,法官的推理不总是司法推理,也常常会变成立法推理。先例推理理论的缺陷只能通过实践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对司法归类中事实与规范的关系问题,概念法学派、历史法学派与自由法学派一直存在争论,哈特和考夫曼对其均进行了批判。法官运用法律时有法律适用与法律发现两种方式,相对应的是,存在着涵摄与等置两种逻辑思维技术范式:其相同之处在于都试图将事实与规范连接起来;不同之处在于涵摄直接通过种属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来沟通规范与事实,而等置则通过比较事实是否具有法律意义的同一性来判断事实要件是否符合对应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6.
证明妨碍是妨害诉讼证明致使事实难以解明的行为,它会对妨害行为的实施者带来不利益。拒绝亲子鉴定的证明妨碍以妨碍行为人被科令负担鉴定协力义务为前提,其法律后果因行为人为当事人或第三人而有所不同,仅在当事人拒绝亲子鉴定时法官始可进行事实推定。我国相关的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不够完善,新近施行的《婚姻法解释(三)》第二条意义积极,但也有不足:适用条件不明确、拒绝鉴定所生法律效果较为模糊且过于单一、适用的主体范围偏窄、当事人程序保障条款缺失以及与实体法没有很好地对接等。  相似文献   

17.
一起案件事实从发生到有关部门依据法律处理完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事实形态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案件事实的整体传播和对某一阶段事实的传播,所产生的传播效果是有区别的,事实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寓意,决定了传播方式和原则的不同。依据不同阶段案件事实的特征和传播者所期待的传播效果,案件新闻可以分为预警新闻、案件本体事实报道和案件完全事实报道等类型。对案件的分类传播是实现案件新闻传播正面效应的必要途径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行政性垄断与经济垄断有所区别,但行政性垄断的实质仍然是经济垄断,我国目前还存在行政性垄断。反垄断法最新修改稿对行政性垄断的规定是不妥的,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必须规制行政性垄断。  相似文献   

19.
密尔在《功利主义》第五章中讨论了功利主义与正义之间的关联,通过将功利与正义的观念和与正义相关的情感联系起来,说明了功利主义和正义并不矛盾。功利主义和正义的这种相关性是通过规则建立起来的,密尔强调规则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将功利直接与正义联系起来的行为功利主义者,但他也并不因此就是一个规则功利主义者,而实际上是一个间接功利主义者。同时,他还强调了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刑事案件涉外证据是指能够证明刑事案件犯罪实体事实、诉讼程序事实的证据,是具有涉外性的一种证据类型。其内容主要有表象事实、犯罪事实、程序事实和佐证事实;其形式可以粗略分为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电子证据和文件证据;其形成主要涉及地域、主体、手段和程序。它与一般证据特征有所不同,收集、审查、运用时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