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造成听力损害的特点,为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1例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的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声导抗(acoustic immittance,AT)、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 AERP)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多≤60dB,少数患者听力损失较重或为混合性聋,部分患者可伴耳鸣、眩晕、恶心或短暂呕吐等症状;伤后不同就诊时间的各项听力检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听力损失在高频区明显;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Ⅲ波间期差异不显著(P〉0.05),各波潜伏期、Ⅲ~Ⅴ波间期、Ⅰ~Ⅴ波间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害和脑干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考虑迷路震荡在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伪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Y 《法医学杂志》2003,19(1):22-23,26
目的寻找识别伪聋的客观方法。方法运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伪聋组、正常对照组及感音神经性聋组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结果(1)正常对照组的平均检出率为94.00%,感音神经性聋组的检出率为2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感音神经性聋组患者,通过DPOAE检查,可以发现其听功能障碍。(2)伪聋组的平均检出率为93.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通过DPOAE检查,可以识别伪聋。而且,当听力下降>50dB时,检出率为零,这更表明DPOAE技术对伪聋有识别作用。结论DPOAE作为识别伪聋的客观检查方法可应用于法医临床学活体损伤鉴定。  相似文献   

3.
经CT或MRI检查提示前庭导水管扩大并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等症状者称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该病多见于儿童.但在成年中亦有发病或症状急剧加重者。多数患者出生时听力尚正常,或伴有轻度至中重度的听力损失,却因坠床、玩耍或体育活动中的轻度碰撞以及感冒后出现明显的听力波动性下降或突聋现象.部分患者存在无明显诱因而发生听力下降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1案例资料伤者,女,39岁。2001年8月9日因交通肇事头面部被损伤。查体:神志清,颌下部有一长5.0cm的不规则伤口,深达颌骨面,创口内有大量玻璃碎片,伤口周围散在数个小伤口。伤后第2天出现右耳耳鸣,听力下降,有发闷感。经耳科会诊,诊断为右耳传音性聋。伤后1个月经电测听诊断为右耳感音性耳聋。伤后1个半月出现右眼球突出,有吹风音,彩超示右眼动脉管径明显扩张,右眼静脉充盈扩张;头部CT示眶内静脉曲张,考虑为动静脉瘘。伤后4月余,头部MRA示右侧海绵窦扩大,右眼上静脉曲张,确诊为右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经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右耳鸣消失,右眼突…  相似文献   

5.
通过52例外伤性鼓膜穿孔鉴定资料分析表明,伤者以男性体力劳动者为主,年龄在集中在16~35岁.致伤以掌击耳部为主,拳足击耳颞部次之.穿孔多位于鼓膜中央和前下部,形状多不规则.穿孔后绝大多数出现耳聋、耳鸣,部分可有耳道出血.掌击耳部一般只形成单纯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属传音性,21~30分贝左右;拳足或其它钝器击伤,多合并迷路震荡及听骨链损伤,听力下降在41分贝以上,若继发感染,听力损害可达91分贝以上而成重伤.此类损伤鉴定应重视预后.  相似文献   

6.
既往国外文献报道用ART推算PTT,但结果差异较大。选择正常听力和感音神经性聋的400例大样本,将全部有关数据用Foxbase数据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再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包中多元逐步分析程序,建立了用纯音ART和WNART推算PTT的数学模型。经配合适度和偏回归系数等显著检验(P<0.00001),且新建方程的准确率和可信性较过去方法为好。年龄、轻度中耳阻抗异常对推算准确性无显著影响。作者认为,新建数学模型可作为法医听力学评定中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中常见鼓膜损伤的案例.鼓膜穿孔需区别外伤性和病理性所致,本文现就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作如下探讨,供同仁参考. 1案例资料 案例1 张某,男,23岁,201 1年7月12日,自诉被人用掌击伤左耳,伤后听力下降,到医院就诊,耳镜检查紧张部鼓膜穿孔,穿孔周围有少量血痂,听力下降20dB.法医鉴定结论为轻伤. 案例2陈某,男,53岁,2012年1月13日,自诉被他人用拳掌击伤右耳,听力下降,医院检查松弛部鼓膜穿孔,穿孔呈圆形可见脓血等.法医鉴定结论穿孔为病理性鼓膜穿孔.  相似文献   

8.
1案例资料某男,49岁,体瘦。在其低头弯腰前倾闭口位时,被人从对面用右拳击中左耳前,当时感耳鸣,左耳听力下降,左外耳道渗血。次日医院检查,左外耳道有血液,近鼓膜处前下壁皮肤挫伤,翘起呈山丘样,遮盖部分鼓膜,鼓膜可视部未见穿孔(照片1),鼓室内积血积液,中耳CT报左侧鼓膜增厚(照片2),电测听示左耳感音神经性中度耳聋。伤后16d复查,见左外耳道前下壁近鼓膜处有局限性隆起,鼓膜无穿孔;CT示左侧颞骨下颌凹内后壁鼓板(即鼓室前下壁)不光整,有碎骨块向鼓室内嵌入,呈爆烈状,听小骨位置失常(照片3)。伤后4月诉从外耳道内脱出痂皮一块,仍耳鸣,听力…  相似文献   

9.
损伤程度与伤残等级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是我国法医临床学教学、科研与鉴定实践的核心内容与任务,因其学科固有特征涉及众多临床学科,且部分学科专业性较强,已成为鉴定实践中的难点.有些学科在国外已发展独立,如法医听力学、法医放射学、法医眼科学、赔偿医学等.而在我国尚属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处于逐渐完善与成熟的过程,无论鉴定人技术水平、职业操守、鉴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均亟待进一步完善与充实.为彰显法医鉴定作为科学证据-公正客观准确的目标,实现鉴定文书格式与内容的规范性;法医临床学检验过程的符合性和完整性;分析说明的合理性和逻辑性;鉴定意见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可靠性.针对法医临床学鉴定全流程中各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伪聋的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识别伪聋的客观方法。方法 运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60个案例分3组,即伪聋组、正常对照组及感音神经性聋组进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测试。结果 (1)正常对照组的检出率为96.67%,感音神经性聋组的检出率为2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伪聋组的检出率为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EOAE检查,可发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功能障碍。TEOAE技术对伪聋有识别作用,并当听力下降>40 dBHL时,检出率为零。  相似文献   

11.
听力测试组合在听觉障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范利华  杨小萍 《法医学杂志》2005,21(4):255-258,261
目的分析不同听力测试方法对听阈评估的作用,探讨组合听力测试在听觉障碍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87例外伤后听力损伤者进行听力测试,将纯音听阈测试(PTA)、声导抗、40HzAERP、ABR、ASSR、DPOAEs进行组合。听阈评估采用PTA+ABR+40HzAERP/ASSR,损伤定位采用PTA+声导抗+ABR/40HzAERP+DPOAEs。根据致伤方式的不同,分为头部损伤组和耳损伤组。比较组间DPOAEs阳性率,比较纯音听阈、40HzAERP、ABR及ASSR对听阈评估的作用。结果头部外伤组DPOAEs阳性率明显高于耳损伤组(P<0.05);纯音语频听阈异常耳与40HzAERP语频阈值及ABR比较,纯音语频阈值异常率较40HzAERP及ABR明显高,主、客观听阈明显不符。26耳40HzAERP与ASSR比较,两者在0.5kHz、1kHz、2kHz反应阈均值数相关性较好(r=0.862),ASSR语频均值较40HzAERP低,平均差17dB。结论纯音听阈与ABR、40HzAERP或ASSR组合测试对听阈的评估有互补作用。40HzAERP与ASSR均可以用于语音频率的听阈评估。声导抗、ABR、40HzAERP与DPOAEs多项检查组合,有助于确定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ERP)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联合应用在法医学上的意义。方法 纯音测听结果可信86耳,分为听力正常组62耳,听力障碍组24耳。40Hz AERP用短纯音,刺激频率0.5kHz、1kHz、2kHz、4kHz。20耳进行自然睡眠及清醒两种状态下反应阈测定。ABR用短声(Click)。结果 86耳40Hz AERP引出率为97.67%,ABR为95.35%。听力正常组及听力障碍组40Hz AERP反应阈均较纯音测听气导主观听阈高,在不同的频率二者差值不同,两组差值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四个频率40Hz AERP和ABR反应阈与主观听阈回归方程的r,前者分别为0.90、0.89、0.78、0.79,后者分别为0.54、0.58、0.60、0.83。自然睡眠状态Pa-Na波的波幅明显降低,反应阈值提高。用听力障碍组反应阈代入四个回归方程,预估值与实测值接近,差值小于20dB。结论 40Hz AERP可以客观反映言语频率范围(0.5~2kHz)的听觉状况,ABR可以客观评定高频范围的听阈;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用40Hz AERP和ABR反应阈客观评定听力状况;联合应用40Hz AERP和ABR可以提高客观评定听阈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40Hz听觉相关电位与听性脑干反应评估听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Fan L  SUN H  ZHU G  SHEN Y 《法医学杂志》2000,16(4):193-195
对 42例 74耳(正常听力组 32耳,检案中主诉听力下降 42耳)分别进行纯音测定,声导抗测定,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 0.5~ 2kHz范围的 40Hz听觉相关电位 (40Hert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 AERP)测定,对其中 20耳进行睡眠及清醒两种状态的 40Hz AERP测定。将纯音听阈、 40Hz AERP反应阈、 ABR反应阈三者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听力耳 40Hz AERP反应阈值较纯音测听阈值高,在不同频率的校正值 (差值 )不同, 0.5 kHz为 12.7± 6.4(dBnHL); 1kHz为 14.7± 6.3(dBnHL); 2 kHz为 15± 5.6(dBnHL)。 ABR阈值比行为听阈高,校正值为 8.9± 5.3(dBnHL)。睡眠状态时 40Hz AERP阈值较清醒状态阈值高,校正值为 9.7± 2.45(dBnHL)。检案中主诉听力下降者主、客观语音频率均值之间明显不相符 ,误差率为 61%。本研究表明单纯使用 ABR、纯音测听中任何一种方法估计语音频率听阈均有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受检者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40Hz听觉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AERP)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ASSR与AERP评估听阈的准确性及其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受检的37耳分别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ASSR和40HzAERP测试。ASSR和40HzAERP测试均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结果ASSR和40HzAERP反应阈均与纯音听阈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阈值均高于纯音听阈;ASSR与40HzAERP反应阈对纯音听阈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确定合理的校正值后,ASSR可以用于行为听阈的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5.
轻型颅脑损伤ABR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轻型颅脑损伤的电生理学指标 ,为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提供依据。 方法 对相关病例进行脑干诱发电位 (ABR)的动态观察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 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 48小时ABR的检测 ,显示主要异常表现为I-III峰间潜伏期的延长 ,说明此类损伤可造成脑干的功能紊乱。同时通过对其中 40例进行ABR追踪检测 ,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受伤三个月后脑功能状态恢复正常。 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ABR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征 ,提示可作为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以及法医学活体伤害鉴定的客观依据 ,应引起关注并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冲性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冲性眶壁骨折在眼眶骨折中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以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对42例对冲性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资料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均进行临床常规检查及双眼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冲性眶壁骨折在眶壁骨折中占6.2%,致伤同侧42眼均表现为眼球钝挫伤,其中视网膜震荡18眼,重影症15眼,CT扫描显示眶壁无骨折。对侧42眼均无眼球钝挫伤及视网膜震荡表现,其中重影症10眼,CT扫描显示均为眶内壁骨折。双侧84眼全部出现视物模糊及视力下降。结论 致伤同侧眼表现为眼球钝挫伤以及对侧眼CT扫描显示眶内壁骨折为诊断对冲性眶壁骨折的主要指标,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  相似文献   

17.
了解轻型颅脑损伤和脑震荡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生理功能的变化情况。以流体液压冲击法及胶锤打击的方式 ,分别造成闭合性脑外伤及脑震荡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 :较大的钝性外力可造成脑组织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脑电、心电等生理功能的持续性改变 ,即脑损伤 ;较小的钝力则只能造成动物意识的一过性丧失 ( 3 0min以内 )及脑电、心电的可复性变化 ,脑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学改变不明显。区别脑震荡与轻型脑损伤应以有无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为“界” ,以脑电、心电、意识障碍等改变是否可复为“度”来划分脑震荡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76例113耳的耳蜗电图及听性脑干反应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NicoletSpirit诱发电位测试系统,结合纳音测听等对76例耳部和头领受伤者113耳进行检测。受试者分为两类:一是鼓膜穿孔32耳,分为小穿孔、中穿孔及大穿孔;二是鼓膜无穿孔81耳,分为轻度聋、中度聋、重度聋、严重聋及极度聋。分别进行耳蜗电图(EcochG)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将鼓膜小穿孔、中穿孔和鼓膜无穿孔的轻度聋、中度聋与正常对照组的相关反应波潜伏期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在方差分析和60项双项比较的Q检验中得出有显著差异者(P<0.05)达76.7%,其中极显著差异者(P<0.01)达70%。  相似文献   

19.
损伤导致精神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评定标准。方法受理的297例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97例中,重伤91例,轻伤93例,轻微伤44例,伤病关系评定69例。结论通过对297例精神损伤程度司法鉴定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以期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