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权属和效应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整体品牌命名“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最适宜的概念术语应为“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简称“区域产业品牌”)。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具有区域俱乐部型公共产品、区域共有产权和区域标识性知识产权等显著属性。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对集群企业、产业集群本身以及集群区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转移作为国际产业转移在一国国内的延伸,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在长期的区域产业转移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区域产业转移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立足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区域产业转移模式设计必须适应"区域地位平等、产业要素互补、政府市场分工明确、产业园区健全、产业发展可持续"的理念原则,同时要选择实施创新、后发优势、选优、结构优化、共赢等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产业转移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2000年以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呈现出东西部差距收敛停滞、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缓慢、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等三大新特征,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西部地区普遍存在产业政策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作用,加快推动新时代西部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着力打造“通道+平台+产业+制度”的区域协调治理新体系,在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加快实现西部开发格局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区域公共问题是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区域性公共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以相互联系与合作的新思维取代各自为政的旧观念,打破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引发的"碎片化治理"现象,建立以区域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为目标取向的协合治理体系。就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已经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协合治理提倡通过引入一系列理念、机制和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之间在区域公共问题上出现一种"治理互赖"结构,从而促进各地方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协同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区域产业整合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三角产业结构分析可见,产业结构趋同度高,产业结构变化速度慢,阻碍了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殊三角外资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生产型的财税制度、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市场环境对产业整合支持力度不足,是珠三角区域产业整合缓慢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统筹产业发展规划,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整合推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4,(4):87-87
邹会聪在《行政论坛》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物联网已经产生并将持续深化对区域公共管理的影响。随着物联网的持续发展,区域公共管理模式将至少在四个层面实现对传统模式的超越,即对区域公共管理价值、区域公共管理权力、区域公共管理结构和区域公共管理关系的超越。这种超越将导致网络化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蔡恒 《群众》2010,(11):62-63
<正>2000年以来,农业领域悄然兴起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品牌建设新模式--区域公共品牌,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区域公共品牌,指的是在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形成的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并为该地产业与企业所共同享有的品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担负"公用概念"的功能,二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缘起及治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华 《前沿》2010,(19):177-180
区域公共管理是以区域公共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跨界治理的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区域公共管理的兴起源于区域公共问题的"跨界性"而单个的行政区政府由于权力行使的"边界"制约性而无法对区域公共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区域公共管理应运而生。区域公共管理的主体权力来源于各自具有一定地域行政管理权的地方政府,区域政府合作是区域公共管理的本质要义。从区域公共管理治理的角度分析,区域公共管理具有跨界治理、合作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理论与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多种悖论与矛盾:利益主体多元与经济一体化的悖论,行政区分割与经济一体化的悖论,绩效评估价值与经济一体化的悖论,多中心体制与合作协调的悖论等。以集权的官僚政府组织取代多中心的公共管理背离事物逻辑,企业和民间自发、分散的合作意愿和经济要素的流动会全面推动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的建立。这就要求:创新区域公共合作关系、建立区域公共政策协调机制、明确区域公共治理合作主体、优化区域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0,(5):95-95
马蔡琛、李璐在《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经济运行市场化和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中国预算管理的公共化呈现出渐推渐进、体现传统政治哲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实体和程序公共化分别推进、以边角改革推动核心改革等典型特征。预算公共化改革的进程,对于重塑政府治理结构,构建共同治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盛琳 《湖湘论坛》2008,21(1):63-65
制度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恰当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主要制度有区域资源配置的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制度、区域分工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区域的公共管理制度与区域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等。而制度创新将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新洲区抓住武汉“两型社会”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机遇,利用本地优势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取得明显实效。本文总结介绍了新洲区林业生态建设中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为主要载体、政府管理为主、在林权改革的同时逐渐引入市场机制等主要经验,并针对该区存在的林业产业发展比较滞后、新时期林业资源管理难度较大、部分公共绿化区域的管护主体不明晰、管护经费缺乏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管护责任,创新管护模式;分类管理森林资源,优化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武汉教育科研力量,进一步借鉴国内外生态保护经验;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更好建设生态文明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蔡玉胜 《长白学刊》2010,(4):104-106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对区域产业结构的生态化重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主要经济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产业结构的生态化重构。以东北为案例的分析表明,区域产业生态化重构过程中遭遇金融支持困境。生态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推动区域产业绿化进程的重大金融创新支持,应引起更多关注。从地区经济的实践出发,可以综合运用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选择适宜的生态产业投资基金构建方式,以求激发区域产业的绿化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上海》2008,(7):8-8
上海外滩滨水区是上海市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但外滩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存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形态,在北京正处在一个成长期。2006年以来北京市先后认定了2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但是,由于各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自身定位、发展方向.公共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各个集聚区在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蔡田 《公安研究》2012,(1):45-51
警务一体化是警务合作最优化程度的表现状态或最高境界。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其区域警务一体化首先是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主导形成的警务一体化。在驱动苏浙皖沪警务合作迈向警务一体化的进程中,长三角城市群各公安机关应着眼合作的基本动力构造,依托区域独特优势,整合公安机关、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奠定警务合作的基础,放大警务合作的功能,编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互联的联动网络,建立集约化、高效型、可持续的反应对接机制,以形成地域性新型公共警务。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其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江 《中国发展》2010,10(2):69-72
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趋同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学界与政府决策部门探讨与争议的焦点。通过对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程度的测定,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呈现出分化的状态,并未导致过度的恶性竞争。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资源禀赋相似、市场与技术紧密联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只要对策合理,完全可以消除因同构造成的某些负面影响,而且将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集聚与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区域政策的变化轨迹可知,人口和产业的双重再集聚是贯穿后工业化时期英国区域政策的主线;而区域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演化,就是区域政策变化的基本依据。借鉴英国区域政策调整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分析广东现行区域政策失效原因,调整广东区域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大都市区发展进程最快和最明显的国家之一,这些大都市区包含众多地方政府,互不从属,在处理跨区域问题时,公共选择学派和区域主义关于治理模式的讨论,贯穿美国大都市区近百年的发展史。无论是公共选择学派还是区域主义都强调直面当前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和各种问题,并通过自己主张的治理机制作出回应,都非常重视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尽管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存在差异,仍可以从当代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实践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聚集不断扩展,聚集了一个依托交通干线融合、集散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区域经济综合体.其经济聚集的机理在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脉优势和市场体制优势等,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层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局面.但随着经济的聚集,环境资源问题凸显,经济转型的困难和压力大等问题,因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改革进程,推进珠江三角洲经济聚集效应的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