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曲丽秋 《学理论》2009,(26):58-5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资源型城市因地区资源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使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双重困难。本文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入手,对我国现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型城市犹如中国的“工业粮食主产区”。在一批资源型城市逐步陷入枯竭危机的背后,折射的正是我国自有资源保障能力逐步降低,资源对外依存度逐步攀高的现实。中国矿业联台会会长朱训介绍,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四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最近的调查发现,我国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过持续探索,已初步实践出资源转换、科技主导、发展循环经济和延长产业链、建立再就业特区等四大转型模式。辽宁阜新是实行资源转换模式的代表。阜新是国务院2001年确定最早实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试点城市,近年来将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转型的突破口,先后引进和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36)
如何避免矿业型城市因资源枯竭而“撂荒”,是一道世界难题。 中外的矿业型城市,几乎都是因矿成市,城市的所有产业都依附于、服务于矿业。一旦资源枯竭,则一损俱损,百业萧条,经济凋敝。城市的“撂荒”,意味着大量固化投资的失效,意味着城市生产力要素的集聚功能、劳动就业的吸纳功能等功能的全面衰退甚至丧失。为了摆脱矿竭城衰的困境,我国的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进行了艰巨的努力。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这类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是其基本问题之一.由于资源型城市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的特性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资源型城市普遍形成了高度依赖其自然资源赋存的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随着资源衰减、资源开采企业逐渐老化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资源型城市普遍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不景气、大批员工失业等问题,影响到当地乃至全国的稳定,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及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进而实现城市转型就成为资源型城市规避风险和克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资源性产业这“一根救命稻草”无法拯救劳动者、城市和企业的命运记者年前对甘、辽、云、川、豫和内蒙古等省区的8座资源型城市调查后发现,矿产资源采掘和加工业长期“一业独大”造成的产业结构单一,是造成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种种转型困境的最重要的结  相似文献   

7.
衡阳是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但衡阳资源的开采是“先城后矿式”模式,所辖的未阳市和常宁市已相继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资源枯竭垂城市。衡阳市资源型产业发展经历了兴起期、发展期、衰退期三个阶段,目前衡阳发展绿色经济在社会氛围、产业结构、绿色绩效评价机制和核心技术人才四个方面面临着挑战,打造“绿色衡阳”需要采取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导致了人口迁出率增长、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剧烈的变迁等人口收缩问题。本文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定量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收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并与经济发展呈现出正相关,人口老龄化和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并提出了推进产业转型,实现人口回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鼓励人口流入;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吃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带来资源型城市的“早衰”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对资源的需求,缓解了资源型企业和城市过去积累的矛盾。但同时,各资源城市资源开采能力扩张的内在冲动也难以遏制。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态势持续下去将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竭城衰”进程加速,而且会使资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Z1)
<正>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转型、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城镇体系不合理、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城镇化,成为除生态环境脆弱、老少边穷地区集中等基本制约因素之外的新"门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触及实质性问题,失业高潮会随之而来。但失业矛盾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会突然引发社会危机。首先,我国城标失业率虽呈上升趋势,但速度不会太快。近两年内,如果将失业率控制在8%,即社会积存的下岗职工总数压缩到700万以下,需要在IM年和lop年每年消化AN万左右下岗职工。这一目标虽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当前,我国失业与下岗职工的集中区域主要是主导产业单一、大型国有企业集中的城市。由于区域经济主要依托的资源趋近枯竭或主导产业面临缩减,我国东北和中西部一些城市的实际失业率已经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陈俊任会斌 《瞭望》2016,(29):48-49
经济下行压力下,资源枯竭城市进行中的升级改造转型面临产业政策调整的压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面临资金不足困难,需要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输血,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更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战略关键点。资源型城市因建立和发展的特殊性,逐渐形成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下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以大庆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在城乡发展中显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关系,提出在统筹城乡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户籍制度、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及均衡公共服务等对策来协调城乡关系,以期为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型城市曾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煤炭资源开发、主要围绕矿区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日前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决策圈的高度重视.在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寻找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未江涛 《学理论》2015,(7):22-23
城市总是处在动态的演化进程中,与经济发展周期伴随而行。当经济进入繁荣或衰退期,城市发展也会随之发生转型。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城市职能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做出历史贡献的同时,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在对资源型城市内涵和特征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系,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练崇潮 《学理论》2011,(11):86-87
景德镇以出产陶瓷而成为世界闻名遐迩的瓷都。然而,历经千年,瓷土资源几近枯竭,2008年景德镇成为第二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单靠发展陶瓷产业已难以为继,必须实现产业转型。在分析景德镇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以详实的材料分析了景德镇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采取质性研究的分析路径,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二代的代际流动图景及其背后逻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二代代际流动态势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选择离开抚顺的矿二代大多实现了阶层向上流动,而留在抚顺的矿二代则大多未能实现阶层向上流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二代的流动决策显现出明显的情境性与复杂性。具体表现为教育作为一种主要机制其作用的发挥具有"情境性"。同时矿二代的流动决策还受制于对流动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个性特征、包括父母期待和健康状况在内的家庭因素、社会资本、高等教育就学地等理性化因素与情境性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世界各国的城市均在致力于这一目标建设。作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其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并影响了经济发展及人居。因此,必须借鉴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秀美宜居城市。本文以资源枯竭城市黄石市为分析对象,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建立生态宜居城市需要突破的重点以及需要走出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务必提前做好各项工作的风险评估,厘清具体挑战.制订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转型期间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地理课本上这样写着:抚顺,煤都。然而,再过若干年后,编写者们恐怕就会加上这样两个字:曾经。煤炭资源锐减的现实的确不容抚顺人乐观。 资源型城市都会遇到资源枯竭后怎么办的问题。像抚顺这样一个长期由计划经济控制运作的老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