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我国能否较快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农村是关键.因此,立足于在全国农村率先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典型,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出其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对于广大农村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其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奉化市滕头村是浙东沿海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享有宁波市文明单位标兵、浙江省小康示范村、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球生态500佳等多种荣誉称号.先后有5万多位省内外客人,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000多位外宾,慕名前来参观考察.江泽民总书记也曾亲临视察,并欣然为之题写村名.滕头村为什么能够获得那么多的荣誉,受到人们如此的青睐?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对滕头村作了全面考察之后,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跑了全国二十几个省,像这样实现全面发展,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典型还是第一个.”事实的确如此,如今滕头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平衡、环境优美、道德高尚、科教进步、文娱活跃”这种全面协调发展的美好景象.  相似文献   

2.
浙江奉化滕头村,一个被江泽民赞誉为“了不起的村庄”,是一个只有297户,790人的江南小村。村里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也使这里成为了一个绿树成荫、花果相间、百鸟和鸣、四季花香,人与自然相得益彰的桃花源。滕头村于1992年成立宁波滕头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总资产97215万元。现下辖各类企业60家,现有固定职员工6500名,其中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3人,大专以上学历职工400多人。先后获得全国经营之光怀特等奖、中国最大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典范的滕头村的农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下一步,“滕头村”有基础、有条件从生态农业迈向都市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质量和水平上继续走在前列。本文据此提出了四个方面加快发展“滕头”都市型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滕头村是浙东沿海一个小村庄,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8.2亿元,利税1.8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5300元。滕头村先后获得“全球生态500佳”、全国首批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多项国家级以上的荣誉,是国家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江泽民同志称赞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从贫困到小康,从小康到富裕,成为新农村建设排头兵,滕头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实现了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与政治的立体和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生态和谐:人的生存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滕头把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与自然友好相…  相似文献   

5.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这样的诗句来概括滕头村的发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滕头”位于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镇,总共只有200多户,800多人,可就是这个小村许多工作却连连跃居“全国先进”: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环境教育基地……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前来视察,夸他们“了不起”,并欣然为之题写村名。1993年,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多德斯韦尔将“全球500佳”匾额授予滕头,感叹道:“我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很少见到像滕头这样美丽整洁的村庄。” 一个小村创造了世界奇迹其…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走进车间、农村,从基层干起,他们不嫌脏和累,与农民工同工同酬同吃住。这一现象被人戏称为“民工化就业”。  相似文献   

7.
夏昕  乔昱 《新湘评论》2009,(7):52-54
他们是中国大地上级别最低的“官”,“管”着几百到几千号人:然而他们又不是“官”。但实际上他们什么都要管,国家政策要在农村落实得好,离不开这群“不是公务员的公务人员”。而“大学生村官”在近年更是一个热门词。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8.
《前线》1998,(6)
纠正“左”倾错误,调动农民积极性是农村改革的主线日前,万里同志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长篇文章:“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文章指出,包产到户是农村改革的起点,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段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仔细研究这一段历史,写清楚这一段历史,无论对当前深化改...  相似文献   

9.
黄立华 《新长征》2006,(9):60-61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提出: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两年后.此政策将在农村普遍推行。这一承诺对1.5亿农村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极好的消息,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长久解决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是农村教育的关键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要完成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全国农村远程教育系统。这是教育部负责人最近在“第二届中部崛起人才论坛”透露的。  相似文献   

11.
生动的一课     
为在农村一线锻炼干部,转变干部队伍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惠民县以“干部素质提高年”活动为载体,从县乡两级选派240名干部开展了“干部驻村百13整顿”活动。驻村干部谈起这100天的农村生活实践,感慨地说:“这是人生中最生动的一课。”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划 调整和村组撤 并工作的全面 推开,农村中 大量干部将被 精减清退。如 何引导他们继 续发挥“余 热”,这是摆在 各级党组织面 前的一个重要 问题。 ——精减 的村组干部 “数量可观”。 适应农村税费 改革的要求, 农村乡镇、村组撤并,大量精减人员,这是大势所趋。被精减清退的村组干部数量可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就其在农村中的作用来看,却不可抵估,这是一支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队伍。 ──精减的村组干部“潜力可挖”。这次精减的村组干部是一支数量可观的队伍,他们之中有许多熟悉农村工作的人才,可谓“人力资源”十分…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13,(2):8-9
牢牢牵住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两头跑,饿不死,吃不饱!”这句流传在开县农村的口头禅,是温泉镇东坪村农民工陈永中的真实写照。“在农村,种水稻、小麦,收入仅够维持温饱。”陈永中说。  相似文献   

14.
像一股温暖的风,吹过太谷县辽阔的田野。这是一股带来勃勃生机的风,这是一股给农民带来富裕和幸福的风。这风的源头便是党中央作出的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便是中共太谷县委闻风而动,将“三级联创”的内容与时俱进,把“学教”活动在全县的农村开展得蓬勃而富有实效。试点引路带动全局遵照党中央作出的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太谷县委从2001年3月到5月,便在全县9个乡镇和县直部门开展了“学教”活动,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即把“学教”活动列为“三…  相似文献   

15.
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切不可忽略了“村官”这一阶层。“村官”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腐化堕落现象。这些“村官”虽然官小职微,权力有限,然而一旦发生蜕变,其危害却是很大的。俗话说,“千里大堤,毁于蚁穴”。村委会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村干部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第一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打工族”以及上学、就业人员流向城镇,农村发展党员源头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拓宽选人途径,努力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的问题得到一定改善,但这仍是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关注和探索改进的重要内容。本期我们请北京市房山区的党务工作者,就“怎样破解农村发展党员难”这一话题,谈谈他们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周祖斌 《党课》2006,(2):61-61
最近,笔者发现部分乡镇干部存在着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不安心农村工作的思想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工作的开展。产生乡镇机关干部不安心做“乡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五难”: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4,(2):56-56
“潜绩”与“显绩”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三农”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这就有一个如何认识“潜绩”与“显绩”,创造政绩的问题。“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新时期农村改革理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历史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他一向十分注重农村工作的结果。早在抗战时期,邓小平就十分注意根据地的农业生产,指出“发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则是生产的重心”,“谁有粮食,谁就有了一切”。①挺进中原期间,邓小平同志针对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工作中出现的“左”倾错误,尖锐地指出有些同志“以为枪杆加土地改革就可以解决一切。”“引起农民的不满”。②及时地扼制了新解放区“左”倾土地政策漫延。这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农村改革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石之一。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农…  相似文献   

20.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