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1995,(9)
离教师节还有一段时间,“城市故事热线”便不断收到来自各地的学生们对老师的祝福。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十分腼腆的大男孩来到编辑部。他一头的汗,不肯坐,不肯说姓名,甚至不肯喝一口水。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马上就要考大学了,老师天天加班加点为我们补习功课,心里很感激,又不知如何表达,请‘城市故事热线’帮我谢谢我们的老师。”他红着脸说完,转身就跑,编辑追到楼下想问问他是哪个学校的,楼下却连影子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2.
李伟明 《法制博览》2008,(21):34-34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卷记载: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太仆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当公孙贺被引来举行拜授丞相的仪式时,他不接受印信,叩头哭泣不肯起来。汉武帝根本不理这些,仪式结束即起身离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公孙贺不得不接受印信,出宫后长叹一声:“我从是殆矣!”  相似文献   

3.
息怒妙计     
一次,世界房地产大王约瑟夫接受政府的命令,去拍卖新泽西凯普顿一带1898栋房子。这些房子原是南北战争时建给造船工人居住的,而到了拍卖的时候,真正战时搬来居住的工人只留下3家,其余的都已不是故主。但是这些“屋主”却仍以“从前政府让我们搬来,现在又要赶走我们”为理由,对政府采取的行动加以抵制。他们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坚持不肯迁让。这使约瑟夫大伤脑筋。如何对付这一群疯狂的住户呢?当然,他很有理由证明他们都不是战争时的原有住户,使这些无理取  相似文献   

4.
以数字加上个“甫”字替路、巷命名,那大概属于广州西关一带的特产。有心人希望弄清楚西关到底有多少“甫”,殊不料一数到“十八甫”就卡壳了。为何没有“十九甫”?其中缘由,原来得从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那一天说起。话说清兵大举南下,在广州城一带屡遭抗清民军的顽强抵抗,一些清军的头目也被抗清志士杀死。攻入广州后,一部分百姓抵抗情绪甚为激烈,不肯降服,不肯“薙发”(剃去前半截头发),清统帅恼羞成怒,竟丧心病狂地下令屠城。史载,当时被清兵杀死者达几十万,一部分百姓躲藏在六脉渠之下,而当时又遇大雨,被水淹死或逃走时因互相践踏而死的又有数千人,真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5,(25)
<正>前两天,一个律师朋友A在微信圈里感叹:当事人不讲诚信,官司赢了,也执行到位了,但就是不肯支付律师费,还反过来威胁他。我给A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案件执行中,为了当事人的案件能迅速执行到位,他请了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吃个饭。在饭局中,也邀请当事人B参加。邀请B参加这个饭局的目的是,想让对方知道,作为他的代理律师,A尽力做了工作。不过,当一切如愿时,B反悔、不肯支付律师费。"约有50万元律师费,一年的工算白打了。"律师A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告诉他说,"你就和B打官司嘛。"朋友说,"打不得,因  相似文献   

6.
旗王 《工会博览》2006,(2):49-49
儿子在上小学前很听话,过年时亲朋好友给他的压岁钱,无一例外都上交给他母亲,可自从上学后,儿子对压岁钱有了特别的看法,坚决不肯再上缴“国库”。理由是班上别的同学压岁钱都由自己支配,他  相似文献   

7.
荥阳激辩录     
一方是不肯服气,坐牢不怕的刑辩律师; 一方是有信心要“办成铁案”的市检察院; 庭审上,高潮迭起,笑声不断。 谁更有理?谁更有力?这是滑稽,还是悲凉?  相似文献   

8.
以色利和约旦最终签署和平条约的消息刚一传出,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就立即前往开罗,同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讨论这一条约所隐含的内容。 叙利亚在同以色列实现和平的问题上一直持谨慎和不肯让步的态度,这使它在约以于10月26日签署和约后处于比以往任何时  相似文献   

9.
刘卫京 《工会博览》2013,(35):53-53
只要做事,就有可能出错。做得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当出了错而被别人嘲笑时,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过分羞愧。应该羞愧的是那些在旁边袖着手从来都不肯做事的人,他们倒是不会出错,但是也一定将是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0.
阿拉法特放出话来,他准备当烈士了,这回是真要当了。阿拉法特确实是大事不妙,小事不好。美国人准备与他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欧盟装聋作哑,不肯伸出手来拉他一把。阿拉法特的两位下属秘密见过以色列总理沙龙。也就是说,阿拉法  相似文献   

11.
影子     
安宁 《工会博览》2010,(4):63-63
文学 在初春的月亮下走路,常会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紧不慢地跟着我的脚步,穿过路灯的昏黄,经过一家即将打烊的花店,穿过一片小小的树林,掠过一只机警的野猫,抚过在风里飞旋的落叶。我很轻很轻地走,犹如一只夜间出行的蚂蚁。我甚至不敢回头,怕我的影子受了惊吓,躲到某片灌木丛里去,再也不肯陪我度过那些孤单行路的夜晚。  相似文献   

12.
丁东 《法制博览》2010,(19):78-78
今晚不放人,明天就登报 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失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军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吞吞吐吐,以军事机密为由不肯说明真相,引起在场记者一片鼓噪。财政部长俞鸣钧、行政院参事张平群欲出面解围,伏公报》王芸生起来嘲笑说,“这是什么话!究竟机什么密啊!抗什么战啊!走吧,不听这个招待会了!真是岂有此理!”说罢,与会记者纷纷随他退出了会场。  相似文献   

13.
石破 《南风窗》2010,(18):59-61
<正>"这又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最可贵的精神与品格是‘不肯苟同’,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缺乏的--这样的凡事苟且的国民性如何形成,它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根源,都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看楼现场遇到一名想用银行按揭方式买房的个体户,虽然他不肯透露姓名,但还是将他渴望买房的经历告诉了我们。) 十年前,如果你让我拿出十几二十万  相似文献   

15.
心香瓣瓣     
《南风窗》1998,(2)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相似文献   

16.
德平 《工会博览》2006,(24):54-54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妇人,没有任何亲人、朋友,长年生活在一家收费低廉的敬老院。除了必要的花销,不多为自己花一分钱。老人去世后,敬老院工作人员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写有老人名字的存折,上面有6万多元的存款。周围人不解,她完全可以吃饱些、穿暖些,可其实再想想,就明白了老人为什么不肯用这笔钱: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人世,不知道明天是否会需要一大笔钱。为了不可  相似文献   

17.
轶闻趣事     
《青少年与法》2006,(2):28-29
在阿根廷人的意识中,认为坐在出租车司机旁边是件丢面子的事。因此他们“打的”愿坐后排,除非后排人坐满了,是不肯前排就坐的。  相似文献   

18.
周乃耄是广东省优秀的企业家之一。一九八五年度广东省十大优秀企业家的奖杯,周乃耄获得了一个。塑杯上的“V”字,是英文“胜利者”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今年五十一岁的周乃耄,脸色红润,头发有些花白了。很引人注目的,是他戴的一副大眼镜。那塑料框架的沂视眼镜,差不多占了他脸部一半的面积。镜片后面的,却是一对不大的眼睛。那眼睛看着你时,你分明会感到一种坚强和活力的存在。请不要大声跟周经理交谈。也许一经交谈,你就会怀疑,自己跟许多人那样,一向大声说话的习惯是否必要。周乃耄说话,总是轻声细语,以让对方听清楚为限度,决不肯给交谈者以外的人造成干扰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按理说,强奸罪要比抢劫、盗窃犯罪多得多,可史料记载却少得多.其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封建的贞操观束缚了妇女,把贞节看成天理,即使受害也很少告官.从秦朝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守节",表彰"贞妇"、 "节妇",一本本《列女传》相继出现,记载表彰一些女子守节的范例.如西晋皇甫谧的《列女传》记载:三国时夏侯令的女儿嫁给了曹文叔,曹文叔不久死去,又没有儿子,父亲叫她改嫁,她割去两个耳朵表示不肯.  相似文献   

20.
六六 《法制博览》2010,(18):37-37
早上,母亲在争执中将我吵醒。 下去一看,是一个送快递的。该快递是圆通公司的,每次来态度极恶劣。我家在五楼上,他不肯上楼,回回都是通过对讲机要求我们下去拿。以前家里有保姆,妈妈会让保姆去拿。偶尔家里没保姆,妈妈要求他送上楼,他总是恶狠狠将快件往地上一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