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伊斯兰文化对于“和平”的认同 在中国人的认识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尊崇和平的民族,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是一位传播和平思想的先知,和平理论是伊斯兰教思想的根本。《古兰经》中这类经文很多,而且穆斯林每天都在理解、省悟“和平”的理念,平日见面时的寒暄语也离不开“和平”的问候。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14)
正美国是狂热伊斯兰及其杀手的主要攻击对象,一点都不亚于欧洲。现在,美国不应该重复"这与伊斯兰教无关"之类的老生常谈,而应该承认美国已经成为激进伊斯兰与开明伊斯兰和法治之间的战斗的新战场。日前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发生的大规模枪击案已经造成50人死亡(包括凶手在内)和50多人受伤—其中一些伤势严重,并且至少留下了三个问题。首先是美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轻易获得战争武器的问题。据估计,美国有数百万支AR-15半自动步枪(奥兰多袭击案和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  相似文献   

3.
2014年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对中东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无论从武装人员构成和财力状况、还是装备水平方面来说,"伊斯兰国"都已超越"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等其他极端组织,一跃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和影响力最大的恐怖组织,并引发全球暴恐势力的纷纷效仿。尽管美国主导的国际军事联盟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发展,但由于它凭借不断把握政治机会结构、提升资源动员能力和强化意识形态叙事等优势,国际社会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该组织还只是一种愿望。然而,"伊斯兰国"生成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也正是目前国际社会打击这一极端暴恐组织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海外军事基地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基地的获取方式。本文归纳出大国获取海外军事基地的六种方式,即殖民统治、和平转让、军事占领、军事结盟、提供援助和撤离原住民,并以美、英、法、俄、日、印六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部署为例加以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国家、历史时期和地缘环境下,上述六种手段的作用不同。军事结盟和提供援助是大国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殖民统治是英法获取军事基地的重要手段;军事占领是美国获取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和平转让与撤离原住民是大国获取军事基地的补充手段。中国在中东虽无军事基地却有军事存在,以索马里护航编队、维和部队等为主要形式。为更好地保护海外利益,增强人道主义救援能力,中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建立任务导向型后勤补给基地具有必要性,其获取方式将以政治谈判和外交协商为主,不同于其他大国的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5.
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不同文明对话的决议,并将2001年确定为"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年",这一主张得到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然而,就在开展对话活动之际,在美国发生了"9·11"恐怖暴力袭击事件,这使得"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一时间伊斯兰教徒成为恐怖分子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初步胜利,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民主改造计划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扩大"民主战果",改善在穆斯林国家的形象,美国加大了对伊斯兰大国的倚重,特别是对"两印"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由于实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不满,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渐行渐远。布什新政府曾提出进行“新十字军东征”口号,继阿富汗战争之后又绕开联合国,悍然发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紧张。尽管其中有文化价值观的冲撞,但这并不是纯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8.
林东 《当代世界》2016,(7):50-54
正作为网络生态型组织,过去几年"伊斯兰国"迅猛崛起,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网络战,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倍感威胁,于2016年4月正式对"伊斯兰国"发动网络战。在此背景下,我们要高度警惕美国与"伊斯兰国"的网络战无限制和扩散化导致全球卷入,从而引发网络世界大战。2016年4月,美国宣布对"伊斯兰国"(IS)发动网络战,打响了人类历史上首场正式的网络战争,其结局如何尚难预测。不仅难以预测谁赢谁输,而且难以预测何时结束,更难以预测今天的局外人会不会都变成局  相似文献   

9.
于时语 《南风窗》2007,(21):90-91
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对付共产主义和其他世俗敌手行之有效的"现金方式"和"包办民主"之所以面对伊斯兰信仰却突然失灵,正是伊斯兰民主潮流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世界霸权和在亚太的地区霸权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所必须正视的现实,妥善应对其霸权对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意义重大。和谐亚太有利于弱化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和约束美国对中国的不利行为,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应当努力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追求自身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巴以和平进程步履维艰,耶路撒冷问题、边界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双方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都有很大发展,导致冲突不断升级。这与美国长期推行偏袒以色列,压制阿拉伯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以本·拉登为代表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反映出一些人绝望情绪和铤而走险的恐怖精神,而实际上是美国自身种下的仇恨种子所结出的恶果。 “9·11”事件发生后,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许多阿拉伯国家处于两难境地。美国的中东政策也面临困难的抉择。一方面为反恐怖需要,它必须联合阿拉伯国家,而要取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就要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却又很难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还要积极支持沙龙政府以反恐为名打击阿拉伯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鸣鸣 《当代世界》2014,(11):39-42
<正>2014年8月以后,面对"伊斯兰国"对中东地区和全球构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美国在一个多月内通过一系列外交努力迅速组织起有近50个国家参与的反"伊斯兰国"全球联盟,其中有十国左右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空中打击行动。美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获得广泛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全球战略选择的难题和考验。过去六年,以从伊拉克撤军为抓手,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以收缩为特征的重大调整,基本  相似文献   

13.
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诞生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挑起叙利亚内战紧密相关,也与基地组织密切相连。在"建国"目标、军事能力、财政经费、招募手段、人员构成等方面伊斯兰国远远超过了基地组织,由此开辟了恐怖主义的新纪元。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与行为具有极端残忍性、种族主义、宗教分裂与教派冲突、国际化和国家实体化的特征。在美国及盟国、俄罗斯的打击下,伊斯兰国的军事攻势和侵略扩张将受到有效遏制,但伊斯兰国的组织及其恐怖行为将依然长期存在,而且有死灰复燃的可能;随着战略收缩,伊斯兰国有可能在中东地区以外的国家如欧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动更频繁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9)
正去年年底,计算机和网络研究人员透露,"伊斯兰国"在所谓的"黑暗网络"(dark web)上表现得异常活跃,这一进展首先表明"伊斯兰国"正在建设某种即使当它在地面战争中被击败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继续部署的网络能力。在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展开空中轰炸的同时,他们的目标"伊斯兰国"可能正准备在另一条战线上展开报复行动。通过将战争拓展到网络空间,"伊斯兰国"将取得非对称战争的众多优势—除非美国组织起来对抗该组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5)
正斋月期间,"伊斯兰国"涉嫌策划与支持的暴力袭击遍布亚欧非美四大洲,在美国、约旦、利比亚、黎巴嫩、也门、沙特等十余个国家至少造成300多人遇难。近一个多月来,全球反恐形势可谓"喜忧参半"。喜的一面是,"伊斯兰国"(IS)在失去辛贾尔、拉马迪等军事重镇后,又在伊拉克与利比亚两国连丢费卢杰、苏尔特等数城。忧的一面是,从6月12日美国发生史上最严重枪击案,到土耳其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爆炸案,乃至开斋节前夕伊斯兰圣城麦地那先知寺遭遇"肉弹","血腥圣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中一个经久不变的现象是:当霸权国的地位受到崛起国的威胁时,它们之间的竞争有可能演变为冲突。现实主义认为这种导致战争风险的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和平崛起"理念恰与现实主义这种"霸权易位、战争难免"逻辑相反。中国近十多年来一直承诺要"和平崛起",而且可能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启动之时就已经奉行"和平崛起"政策。回顾历史,能够声称自己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大国可能只有美国。中国和美国是仅有的两个试图和平崛起的大国,考察它们各自历史经历的异同是一项有研究价值的工作。美国崛起于1865—1945年,在时间上比当今中国的崛起早一个世纪,虽然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崛起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如果有经验可供借鉴的话,中国可以从美国崛起之路学到哪些?本文在深入分析"和平崛起"的含义和中美"和平崛起"的案例可信度的基础上,比较当今中国的崛起过程与19世纪晚期美国崛起之路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得出了可供中国与国际社会参考的六条经验。  相似文献   

17.
于时语 《南风窗》2014,(18):70-72
<正>直到遭遇直接进攻,库尔德族是"伊斯兰国"崛起和伊拉克内乱的最大赢家。而需要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是与库尔德族一样的大赢家。最大输家则是面临解体的伊拉克国家。随着极端主义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势力和地盘迅速扩张,美国重新出动军力干预,伊拉克危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一乱局具有非常复杂的内外因素,发展过程也诡秘曲折。例如"伊斯兰国"的前身年前就控制了伊拉克安巴  相似文献   

18.
我从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情形下听到如此动听的伊斯兰圣乐:波士顿市中心的凯普里广场,一片开阔的草地,9月23日中午,这里聚起了近千个市民。他们手持各种标语,拉起大大小小的横幅——由该市14个民间团体联合发起的反战集会在这里进行。开始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被一声长长的呼啸镇住。站在我们面前的一位年轻男子闭着眼,手持话筒,既似歌唱又似吟诵的曲调从他嘴里缓缓地吐出。那是伊斯兰圣乐中为和平祈祷、为安宁祝福的乐  相似文献   

19.
古代伊斯兰文明中的世界主义有悠久的历史和多维的展现,主要体现在古代伊斯兰的社会文化生活、宗教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及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领域,并长期以来在上述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从社会文化生活来看,世界主义主要体现在伊斯兰社会的民族构成、宗教状况、语言状况、学术状况及其与世界各地的互动状况等方面。从宗教政治思想领域来看,世界主义主要体现在对宗教多元、宗教大同、民族平等以及世界和平等主张的阐述。从哲学思想领域来看,世界主义主要体现在对中道理念和人本理念的宣扬。从历史地理研究层面来看,世界主义主要体现在对于"伊斯兰中心"的历史地理观的突破,进而在"世界/人类中心"的历史地理观的指导下所开展的诸种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具有干涉主义传统的国家。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广泛推行干涉主义。克林顿政府由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以北约名义出兵索马里、海地和前南地区,参与缔造和平、维持和平、国家建设,使用武力推动全球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