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世纪研究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热潮。十多年过去,认真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解读中国现实国情和引领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基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研究传统的差异,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概括以"中国模式"为主;而国内学术界则经历了有无中国模式,用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案例、中国道路来取代中国模  相似文献   

2.
丁磊而立     
中国的企业要中国人来管!在中国找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很难!没有合适的人选!中国企业是不是一定要到美国上市?中国企业在中国上市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成为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当我们深入分析中国奇迹的时候,不能只关注经济领域,还需深入分析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破解中国模式形成的密码,即中国式民主。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成功运作,并使之得到丰富和发展。新中国诞生以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虽有过曲折和迷茫,更有成功和辉煌。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发展,是对既定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国的成长过程是和世界一起分享的,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实现了“中国梦“,我们并不是把“中国梦“只留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思想在内涵和时空坐标体系上是按"三分法"架构的,在实现路径上也表现为"三分法",生动体现了"三分法"哲学思维。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现实途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中国梦又为中国道路铸魂,为中国精神凝心,为中国力量聚力。中国梦理想信念与中国梦实现路径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发展,是对既定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国的成长过程是和世界一起分享的,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实现了“中国梦“,我们并不是把“中国梦“只留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曲星 《国际展望》2010,(5):23-24
<正>中国外交现在的确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中国在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诸多新挑战都出现了:如中国自身定位问题;中国被放到放大镜下,国外对中国压力和期望在不断增加;中国国内民众高昂的心态和中国受到制约的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0.
排行榜     
《工会博览》2008,(18):50-50
“符号中国系列”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套包括《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玉》《中国京剧》《中国瓷》《旗袍》《北京胡同》《太极》《中国茶》《中国玉》《中医》《笔墨纸砚》等12本书。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的全景式扫描、梳理和记录,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忠实地记录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而更好地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韩冰 《法制博览》2015,(6):166-167,165
清末的士绅阶层是中国宪制发展初期的主力推动者,他们的利弊得失对当代中国的宪制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传统士绅阶层的源起、中国士绅的社会作用和知识结构及中国士绅阶层不能推动中国宪制良性发展的原因三个方面入手,试图对清末中国士绅阶层作为中国宪制进程推动者的局限性这一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宪制发展阻力重重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中国清末士绅作为中国宪制进程的首批推动者对中国的宪制发展施加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正在诠释通过复兴、包容、创新三部曲,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主旋律。"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通过中国国内一体化,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开创包容性全球化,体现出中国的担当与智慧。"一带一路"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体现在中国理念、中国哲学、中国伦理、中国方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大体经历了停滞的帝国、沉睡的雄狮、革命的堡垒、崛起的大国四个时期的曲折变迁。西方中国观变迁背后是以文化、制度、民主等观念性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的软实力话语语境。作为对西方中国观的回应,中国软实力在塑造西方中国观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议题导向作用、观念构成作用和价值评判作用。明确中国软实力在西方中国观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软实力,形成对中国有利的西方中国观。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三个深刻变化:一是中国与世界的利益相关性进一步加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与世界对中国的影响都在扩大;二是中国的利益更趋广泛,更趋多元;三是中国拓展利益的渠道、领域不断扩大,拓展利益的手段、途径日益多样。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大变化,一方面,使国内国际社会对中国对外战略的走向、风格、定位越来越关注,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在看到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对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又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中央一再强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时间,讲好中国股市,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以异样眼光看待中国发展而导致的奇谈怪论也不时冒出,除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黑洞论”等怪论外,近期,又悄然蔓延一种“中国输出通缩论”。 “中国输出通缩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师斯蒂芬·罗奇,他在去年10月间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的通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与“天下大势”解读“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读书频道     
符号中国系列丛书符号中国系列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套包括《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玉》《中国京剧》《中国瓷》《旗袍》《北京胡同》《太极》《中国茶》《中国玉》《中医》《笔墨纸砚》等12本书。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堪称中国奇迹。然而,在对实现中国奇迹的道路进行阐释或者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走道路的性质进行评价方面,却存在诸多偏颇之论。与此类偏颇之论不同,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国从未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当今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正是因为改革开放进程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的。事实上,中国创造了中国方案,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发展道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18)
<正>中国要用另一种影响力与世界"对话",中国品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中国要用另一种影响力与世界"对话",中国品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第十一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荣耀发布,在海外被誉为"中国名片"之一的青岛啤酒连续蝉联中国第一啤酒品牌,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千亿品牌价值的啤酒公司,其中青岛啤酒公司所属的崂山啤酒的品牌价值也达到了81.72亿元。在中国啤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