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台湾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达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共识,并于2002年11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台湾当局声称这是大陆对台“经济战”的开始,并将加入自由贸易区作为其当前首要工作之一。本文从台湾谋求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人手,对各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地区至今在区域合作方面的最大突破。而湄公河开发作为该合作框架中的重点领域,必将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同时也符合东盟自由贸易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为中国与东盟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必将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机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后的正常运行,还将面临着新的考验,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还需要我们对一些问题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灵性如昆明、南宁者,优势一旦激发出来,便势不可挡。经济因素如此汇聚,政治思维也孕育而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城市经济链条的深化,长远来看,意味着广交会腹地大开。  相似文献   

5.
近10年台湾岛内的政治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过去夹杂在“共产世界”和“民主世界”之间,现在又夹在中国大陆与美国两强之间。岛内人民在政治人物不断的挑动下,逐渐去思考和把握不同的政治立场,乃至“国家认同”,并由此分裂成不同的群体。岛内的人民大约有35%是希望“独立”的,其中又有1/3是不惜一战也要“独立”的人。大约也有35%的人是接受“一国两制”的。其他30%的中间选民是看哪  相似文献   

6.
1984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厂长,曾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从此,一脚踏进中国官场。1992年,他罢免市长不成,反被“公、检、法”联合专案组关押214天,受尽折磨。《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以长篇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详细记录了那场发生在基层中国的政治风波,为他在中国政治史上留下了特别的位置。此后10多年里,他先后以省、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正科级“财委主任”、副处级“蔬菜局局长”的职位,浸淫在湖南娄底——这个中国中部贫穷地级市的种种政治纷争之中,乐此不疲,他也因此6次被立案查处,被他的上级领导列为三大“政治毒瘤”之…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有别于传统的“国际问题”研究模式的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在中国悄然而起,对此,国内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普遍持肯定态度。我认为,中国的国际政治理论研究者应力求使自己的研究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立性,以求建立“国际政治学的中国学派”。 这种认识首先基于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学研究状况。目前,在全球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界,美国的国际政治理论居于主导和统治地位,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真正”的国际政治理论基本上就是美国的理论,美国的  相似文献   

8.
民主的自信     
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后,针对有关中国民主政治的问题,坦诚地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的判断。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民主问题上的自信,让世人感悟颇多。曾几何时,一提到民主问题,西方舆论界便占领了某种“道德高地”,把中国描绘成一个“经济改革、政治保守”的独裁国家。胡主席在世人面前坚定地承诺:今后的中国,就是要“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从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在建设自己的民主政治方面的突破。中国的民主自信已经从排除对西方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9.
张华 《台湾研究》2014,(3):70-78
美国对台湾“政治安排”的政策对“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有重要影响。美国对台湾政治定位的政策是“认知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独”或“两个中国”,但同时又“对台湾地位不持立场”。在两岸关系的解决方式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前途持开放立场,但认为应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且要尊重两岸民众的意愿。美国这一政策增加了对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难度,但在某些方面与大陆对台政策也有一致性。目前,两岸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契合的政策,推进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0.
袁伟 《台湾研究》2001,(4):87-93
10月底,陈水扁“执政传记”《世纪首航》出版,迅即引起岛内朝野和社会各界对“政治人物出书热”的再度关注。观察近10余年来的台湾出版界,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出现了主要政治人物亲自撰写或其亲信、随从捉刀撰写的“政治书籍”热,而此类“政治书籍”的选题内容广泛,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来看,在现阶段乃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党内民主是重点中的重点,关键中的关键; 在关注“党内民主”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和“依法治国”的原则。真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所向。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三十年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际学术界似乎形成了某种共识:国际政治经济学(IPE)正在改变着国际关系研究中“高级政治”和“低级政治”这种二分法;在过去十多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中,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IPE正在改变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基本原则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揭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之路:坚持和发展宪政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党接受人民通过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制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根本转变和中国走向宪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关于我国国际政治学科建设的诸多讨论中,究竟要不要突出“中国特色”的问题逐渐成为争论的热点之一。我认为,中国国际政治学科的建设必须突出“特色”。这既是由社会科学理论内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又是理论自身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当前我国国际政治学科建设起步晚、差距大、任务重这一现实情况的要求。关于“特色”问题的争论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能不能在世纪之交为我国国际政治学科建设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将决定着下个世纪我国最  相似文献   

15.
彭维学 《台湾研究》2006,(6):29-32,40
1996年以来的10年,两岸围绕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大陆坚定地捍卫一个中国格局。两岸政治关系震荡倒退,两岸经贸关系更加密切,“政冷经热”、“官冷民热”的矛盾更加突出。总体上,有利于“反独促和”的积极因素显著增强,“反独遏独”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两岸关系总体上朝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发展。回顾过去10年来两岸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因素的变化,对于预估两岸关系走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国历来把埃及视为中国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2006年11月,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中埃建交50周年联合新闻公报》,强调埃及在阿拉伯、伊斯兰和非洲范围内的“独特地位”,并希望埃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从中非合作论坛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埃及在非洲大陆享有历史与地理、人口与经济以及政治与外交等三个方面的“独特地位”。与此相应,埃及也能够在中非合作中发挥三个方面的“有效作用”,即“政治合作中的带头作用”、“经济合作中的示范作用”以及“文化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台湾研究》2002,(1):9-15
一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和各种交流继续蓬勃发展,庞大的大陆市场为台商带来无数商机;两岸政治复谈没有实现,政治僵局依然如故。对于正在向前发展的两岸经贸和各种交流,祖国大陆态度明确,政策到位,措施积极;台湾当局开始松绑“戒急用忍”政策,改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方式,继续限制两岸经贸和交流的进行。对于政治僵局和政治复谈,两岸针锋相对,在坚持还是拒绝一个中国原则、接受还是否认“九二共识”问题上,缺乏交集点,民进党当局政治上“独”、经贸上“卡”、“外交”上“斗”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因此之下,由2000年度延续下来的“经贸热、政治冷和民间热、官方冷的两极局面”继续存在,给两岸关系带来高度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实事求是地总结国内外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深思熟虑得出的科学结论。认真研读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地位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①这里说的是一个定位问题,也就是说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二元社会结构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在二元结构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压力转移”和农村“精英转移”的互动机制的确发挥过重要的政治稳定功能 ;然而 ,这一稳定机制具有内在的局限性 ,迫切需要在从城乡分治到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 ,再造中国政治稳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95年8月1日至29日,我系为日本成蹊大学学生举办了“中国政治外交与文化进修班”。在安源茂教授率领下,20名学生参加了学习。进修班讲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及其基本政策”、“中国政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国文化发展脉络和特点”、“中日文化交流”、“今日北京”、“中国戏曲”等。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