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9年出生的阿拉法特一生充满传奇,在其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逢凶化吉,奇迹般地与死神擦肩而过.阿拉法特自1961年创建"法塔赫",率领巴勒斯坦人民打响武装抗以的第一枪以来,遭到过以色列多次暗杀、经历过飞机失事、重大车祸等各种险情,但总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因此,人们常这位巴勒斯坦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称为中东政坛的"不死鸟".  相似文献   

2.
殷罡 《当代世界》2008,(4):17-18
2008年5月14日是第一次阿以战争正式爆发60周年纪念日。根据联合国大会1947年11月通过的第181号决议的安排,独立的“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应该在1948年10月1日之前建立,两个国家应该结成“巴勒斯坦经济联盟”。60年过去了,以色列早已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强国,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国家依然没有建立。通过对历史教训的回顾,可以发现:巴勒斯坦人的自主斗争和内部统一始终是巴勒斯坦能否实现建国目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一、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地带风险犹存8月26日,在埃及方面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结束了自以军上月发动"护刃行动"以来长达五十余天的军事冲突。"护刃行动"是以色列以犹太青年遇害为由发动针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该行动是六年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打击。虽然以军以数十名军人伤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以赢得绝对多数的结果胜出,媒体称之为是“一场震撼政治版图的绿色大海啸”,进而将一个重大的政治板块在巴勒斯坦和中东地区隆起。在长期的巴以冲突中,哈马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也是巴勒斯坦解放事业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哈马斯的迅速崛起说明巴勒斯坦社会期待变化,反映出巴勒斯坦人民一定程度上对几年来法塔赫执政的不满。巴以和平遥遥无  相似文献   

5.
一代英雄阿拉法特已长眠于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巴勒斯坦 热土上。他是一名意志坚强的战士,更是一位目标明确的精神领袖。当他在被迫离开谈判桌时,有人曾预言他的政治生命会完结,但实际上他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巴勒斯坦的大权,站在斗争的最前线。现在他静静地走了,但那块黑白相间的阿拉伯方格头巾,那套墨绿色的军便装,和他那威武宽厚的领袖形象却永远地留在了世人的记忆中。作为巴勒斯坦和平与独立运动的精神支柱,他将永远活在巴勒斯坦人民的心里,正如阿拉伯舆论所指出的:他"依然是巴勒斯坦人民的  相似文献   

6.
正(7月22日至8月21日)7月25日,巴基斯坦举行国民议会选举,正义运动党以较大优势领先其他政党,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和人民党分列第二、三位。8月17日,正义运动党主席伊姆兰·汗在政府总理选举中获胜。根据巴基斯坦宪法,政府总理每个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7月28—30日,委内瑞拉执政党统一社会主义党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委总统、党主席马杜罗等领导人和670名代表出席,古巴、玻利维亚、巴勒斯坦等国友好政党派团参会,各国驻委使节50多人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内阁5月25日以微弱多数通过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是以色列政府第一次正式肯定了巴勒斯坦人独立建国的权利。总统布什对此颇感振奋,称将于6月在埃及旅游胜地、有“和平之城”之称的沙姆沙伊赫同以色列总理沙龙、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以及阿拉伯三个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会谈。 和平之门似乎正在为中东开启。但据笔者观察,各方领导人一时的专注、妥协,不足以消解中东多年的积怨。当下“美好  相似文献   

8.
阿拉法特是国际政坛上一个著名的传奇人物,他为巴勒斯坦争取独立与解放奔波操劳了一生,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与声望。20O0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总统府见到了这位巴勒斯坦领袖,并对他进行了专访。这次采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2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第二次是1994年后,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直接影响到西方大国对华政  相似文献   

10.
新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世界公众和 媒体的聚焦点从以巴血腥冲突上移开;借 着美军对巴格达的"惊骇"轰炸以及延续 不断的战争火光,以色列主张对巴勒斯坦 人进行严厉镇压的保守势力加紧了全面扩 张和铁腕行动,除了对巴勒斯坦极端组织 领导人进行"逐个消除"以及对他们的家 属实行用重装甲推土机(也是人类的一大 发明)"毁家除根"的传统方式,也开始了 新的方法:加速建设隔离墙。 联合国最新否决以色列建墙意味着什 么?法国与以色列因为"反犹太浪潮的指 控"和"撤侨"争议的背后,所凸显的世界 力量对比与大战略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或许是为了冲淡以色列的国际困境,或许  相似文献   

11.
哈马斯执政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马斯赢得大选后,便紧锣密鼓地筹组新政府.从一开始哈马斯就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希望建立一个能代表不同阶层、各个派别利益的、尽可能广泛的民族联合政府.为此哈马斯领导人分别会晤了巴勒斯坦境内一些主要政治派别,包括法塔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民阵)、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等组织,邀请他们参加哈马斯主导的新一届自治政府.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新的和平机会出现了,一个建立在布什总统的远见和和四方路线图基础上的机会,我们已经没有任何保留地接受了该计划。我们的目标是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与安全地生活在一起”。 ——摘自巴勒斯坦首任总理阿巴斯在亚喀巴峰会上的声明  相似文献   

13.
杨诺 《当代世界》2008,(10):21-22
以色列执政党前进党举行的党主席选举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仅仅因为这是年轻的前进党自2005年11月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主席选举,更在于它发生在地处中东风暴中心的以色列,而且当选者极有可能取代党主席埃胡德·奥尔默特成为以色列新一任总理。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 构首次在阿拉法特主席之下设立了总理职务,并任命马哈茂德·阿巴斯担当这一要职。在巴以和平长期处于僵局的情况下,巴勒斯坦的这一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如何政治解决以/巴两个民族冲突的问题上,世界范围的主导观点是所谓两国方案,即在原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边界内建立两个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实上,这个立场没有任何新颖之处。人们可以说,它在整个20世纪都是世界范围的主导观点。英国政府1917年《贝尔福宣言》[TheBalfour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1月9日巴勒斯坦大选中胜出的阿巴斯,一向被认为是巴解组织中地位仅次于阿拉法特的"二号人物".虽然阿巴斯没有阿拉法特的魅力,但是他仍然在巴勒斯坦的组织机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美国和以色列政府的另眼相看.长期以来,阿巴斯作为阿拉法特的亲密助手,为中东和平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海湾战争以美国率领的多国部队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硝烟散去,世界的目光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焦点——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争端。战后中东面临重组;人类要在此谋求新的和平与安全。无论在中东、在西方,还是在联合国舆论一致认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争端是中东实现永久和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国际     
雷志华 《南风窗》2012,(21):23-23
希腊又见全国性大罢工9月26日,希腊主要工会组织举行全国性罢工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拟推行的新一轮紧缩措施。希腊主要私营及公共部门工会称,当天有超过10万人参加了24小时罢工和示威活动。此次罢工是萨马拉斯政府上台以来希腊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罢工。  相似文献   

19.
希拉克访英之前一周,英相布莱尔作为布什连任后访美"第一人"受到了白宫的热烈欢迎。布莱尔希望布什在6个月内重启中东和平进程,从而为自己明年的大选增添外交筹码。布什则把赌注押在明年1月相继举行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两场大选上。应布莱尔之请,布什还答应明年1月20日他正式连任后将首先访问欧洲。然而,彼岸的琴瑟和谐对此岸的一位刚刚访问过东亚的老人来说,却显得有点生涩难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在探讨苏联为何坚定明确地支持现代犹太国家在巴勒斯坦诞生并为其立足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究其深层次的动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英国争夺中东势力范围的需要;第二,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选择了具有浓郁社会主义色彩的犹太复国主义;第三,冷战时期争取世界公众舆论支持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