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公诉人简介: 公诉人郝连峰、杨帅、王兆国,均是沈阳市沈北新区检察院公诉科科员。公诉人出席法庭的特点是:庭前准备充分,在讯问和举证阶段配合多媒体,效果直观、清晰,对辩护人当庭提供的证据处理恰当。在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重在依法说理,以稳定、缜密的证明体系使得辩护方的观点不攻自破。本案的庭审被评为2011年度辽宁公诉部门十佳公诉庭。  相似文献   

2.
公诉人是行使公诉权的主体,公诉人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是行使公诉权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对公诉人理论水平、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综合检验和考验。出庭公诉的成败,不仅是某一案件的成败和该公诉人的问题,它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声誉和整体形象。因此,公诉人在法庭上肩负着如此繁重的艰巨任务,就要求我们公诉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而掌握精良的法律专业知识,是公诉人办理案件的基础,是保证办案质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陈永全  陈林 《中国检察官》2003,(4):26-26,47
一、职业公诉人概念界定 所谓职业公诉人,是指在检察机关中,在检察长的直接领导下,长期、固定、专门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提起并出庭公诉的职业化的检察官。职业公诉人以公诉为其职业,与普通检察官和一般公诉干警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长期性。长期性是职业公诉人的时间特征,也是其职业性的表现。2.固定性。公诉人履行职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现阶段我国公诉人的素质尚不适应现代刑事诉讼的客观需要.研究和分析公诉人的素质,探讨增强公诉人素质的途径,对于充分发挥公诉人的职能,进一步提高公诉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家公诉人应有的素质根据公诉工作的特殊性及各地检察机关多年来公诉实践的经验,国家公诉人应当具备政治、业务、心理三个方面的素质,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对公诉人的素质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公诉人的素质建设包括公诉理念、公诉思维、公诉能力、公诉形象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公诉意识是公诉人对社会公诉制度存在的认识和反映。公诉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特别是社会法律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产生并服务于相同的社会关系,是用公诉思想、公诉意念、公诉观点的方法来反映并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公诉意识来源于公诉实践。相反,公诉实践离不开公诉意识的指导。公诉意识的强与弱,对于公诉人开展公诉工作有着直接的、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使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成为必然,虽然控辩审三方的庭审结构得到了完善,但也给公诉人的工作增加了巨大压力。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各地检察机关纷纷探索适合自身的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机制,实践中形成了专职公诉人出庭模式、办案组集中出庭公诉模式和承办人出庭公诉模式三种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了不同机制的优缺点,为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简易程序出庭公诉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诉人的司法理念是国家公诉人员在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刑事司法制度的综合性、严谨性、原则性的理性认识。它对于提高公诉人的理论修养,保证公诉权的正当行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公诉人的司法理念主要包括法治理念、程序正义理念、诉讼效率理念以及公诉合理理念。公诉人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符合司法改革的国际化趋势,有利于检察官制度的健康发展,是司法文明和司法进步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公诉职能,负责在法庭上指控和证实犯罪,其履行职责的公正性是不容忽视的,如何从公诉程序上保障公诉人正确履行职责,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有关程序上缺乏相应的规定,尤其是在刑事诉讼的公诉程序中缺乏更换公诉人的规定,致使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出庭公诉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刑事诉讼的公诉程序中确立更换公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公诉人简介:李莹、闫国志,抚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姜楠、王媛、陈颖,抚顺市基层检察院检察员。公诉人出席法庭的特点是:举止规范、配合默契、机智沉稳、答辩有力,体现出了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出庭支持公诉活动的流畅感。  相似文献   

11.
公诉人篇 公诉人是指由国家司法机关直接提起诉讼,由人民检察院的司法人员担任诉讼,担任诉讼的人即公诉人.公诉人是检察机关的形象代言人,“学习型、敬业型、实干型”是优秀公诉人的特点. 胡志强:身经百战的公诉能手 快播案公诉人一共有4位,主诉检察官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胡志强、知识产权处副处长闫莉、曾经当选“海检之星”的检察官姜楠以及代理检察员肖瑶.其中,胡志强是身经百战的公诉能手.胡志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曾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审判监督二处事务检察官,曾荣获“首都五好干警”称号.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承担着审查起诉、提起公诉、不起诉和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等具体工作任务,还发挥着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国当事人主义的刑事审判方式下,审判人员以居中裁判为主,公诉人承担着当庭举证的责任,办案质量和举证效果直接影响能否被告人定罪判刑。由此可见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成为公诉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公诉人的举证又成为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工作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公诉人举证活动的重大意义和“胜诉”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公诉权是检察权最基本的内容,检察权发源于公诉权的设立。公诉人做为一个法律术语,既是一个法律的专有名词,又是对行使公诉权的检察官自然人主体的职业称谓。我国的检察制度自设立以来,公诉权的运作一直是以检察机关的整体名义进行,对于直接行使公诉权的公诉人则未赋予其独立的以检察官个人名义行使职权的资格。这种传统的检察制度理论正与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日渐悖离。本文拟就设立职业公诉人制度的动因、职业公诉人制度的运行机制等问题做些粗浅探讨,以供与有识之士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一、民行公诉人的概念及特征民行公诉人是检察机关经立案审查认为对侵害国家、集体财产、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需要提起民行公诉时,根据检察长的指派,代表国家以公诉人的身份出庭参加诉讼的检察官。这种民行公诉人与普通民行诉讼当事人相比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民行公诉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原告的诉讼代表人又是对正在进行的诉讼实施监督者。  相似文献   

15.
三、公诉意识的结构公诉意识是公诉和公诉人对公诉现实的认识和反映。这种对现实的认识可分为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与这两个阶段相适应,公诉意识的结构大体包括公诉思想体系和公诉心理两个方面。(一)公诉思想体系,是指公诉人对公诉和公诉现象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思想、观点和认识。它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局部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整体。公诉思想体系是以统治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为指导,以公诉理论为基础,以公诉实践为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行和完善主诉检察官责任制,培养、鼓励专家型的公诉人才,根据《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主诉检察官责任制试行规定》,制定如下暂行办法。 第一条 在本院主诉检察官内设置等级公诉人制度。 第二条 等级公诉人的级位实行公平竞争、鼓励冒尖和根据工作实绩适当升降的原则。 第三条 本院等级公诉人,设一至三级,分别为区一级公诉人、区二级公诉人、区三级公诉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全国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公诉人队伍建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正视公诉人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公诉队伍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支持公诉是指公诉人出席法庭,代表检察机关指控犯罪,要求法庭判决被告人有罪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长期以来,支持公诉这一提法被司法机关及大众广泛接受并使用,成为约定俗成的法律用语,刑诉法也将其固定下来。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并不妥当,应予修改。首先,公诉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而公诉职能又是通过公诉人的出庭控诉活动实现的。也就是说,公诉人与检察机关的关系是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公诉人与公诉机关融为一体,不存在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因此,支持公诉一…  相似文献   

19.
检察资讯     
《中国检察官》2006,(12):79-80
★第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和优秀公诉人评选启动从11月20日开始,由各地检察院推荐的99名检察官将在京参加公诉业务笔试、论文写作、公诉业务答辩、论辩赛等测试,参评候选人的基本条件为:具有助理检察员以上法律职务3年以上;从事公诉工作3年以上,办案数量在本院公诉部门人均办案数  相似文献   

20.
吴旭 《天津检察》2006,(3):43-44
证据是支持公诉的基础。公诉人用以支持公诉的证据基本上都是由侦查人员通过讯问、询问、检查、勘验、搜查、鉴定等手段获取的。能否成功地支持公诉,取决于侦查取证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侦查取证是成功的支持公诉的基础,那么如何获取高质量的证据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