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序理论在现代法治国家的法律发展中备受关注。对法律程序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析法律程序的基本要素,其具有恣意的限制、理性选择的保证等相关功能。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来说,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基本权利的保护,程序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并且,当今中国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坚持国家主导型的变革模式、同时又希望避免剧烈的社会动荡,那么突出程序合理性和秩序正义问题就更有特殊的和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行政权进行程序控制是行政法的一大发展潮流,合法、合理的行政行为遵循的程序应当是正当的行政程序,即符合正义性原则、具备正当性的行政程序.由于行政行为及行政程序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从程序工具主义兼程序本位主义的视角出发,行政程序的正当性要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程序正当性要素的最低要求、程序正当性要素的最高要求、程序正当性要素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刑事诉讼奉行起诉法定主义原则,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空间狭小,公诉阶段程序分流功能较弱,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而日本刑事诉讼以起诉便宜主义为基本原则,检察官享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体现了程序分流的内在精神,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法律效益的统一,对完善我国程序分流制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以及刑事再审制度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二审终审形同虚设、无限申诉的情况发生,造成诉讼和司法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影响终审裁判的既判力等现象。从实证、比较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表明,更新刑事再审制度理念、改革再审启动程序乃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模式的变迁,民事诉讼制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诸多方面的变化。这种种变化似乎都是以这样两个理念为轴心而展开的,此即:程序本位主义的理念和当事人主义的理念。这两个理念又是联结在一起的:程序本位主义理念强调程序正义对于实体正义的决定性意义,只要解决纠纷的程序是正义的,那么,该纠纷解决后的实体结果也毋庸置疑是正义的。而何种程序是正义的呢?这又决定于当事人对于程序的主导性和控制性。如果是当事人而不是法院在诉讼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则这种程序通常更容易达成正义的目标,反之,如果法院在诉讼程序中发挥无所不在的强势职权作用,则程序的正义性往往会失去扎实的根基。这些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再审程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多元主义、精英主义与法团主义三种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用"分散与集中"、"开放与封闭"来描述.其中,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处于(权力)"分散与集中"连续谱的不同位置,而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则可以在(组织)"开放与封闭"的连续谱上发现它们的居所.以精英主义为原点,这三种理论之间具有内在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治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议会至上理念的指导下,它为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是,行政法治主义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其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对当前法学研究中较有影响的几种研究范式作出简评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性论范式".在"人性论范式"的视野中,任何理论范式(主义)都必须要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人的问题.任何制度设计和理论研究也都离不开一个根本的要素,即人的要素.因此,充分关注人和人性,一切从人本身出发来思考问题应该是一种较为可行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0.
社群主义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哲学的流行话语,是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社群主义因以社群优先于个人作为其基本立场而被称为"公益的政治学"。社群主义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刑事立案程序是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和开展刑事侦查的必经程序,立案审查又是刑事立案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立案审查的内容、方式规定得十分模糊。在实践中,现行刑事立案程序的理论意义与其实际司法效果存在着明显的背离。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立案审查程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卡尔·波普尔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过程中,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提出了证伪主义思想。尽管证伪主义思想也具有局限性,但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4.
NPM被认为是西方公共行政非常可能的新范式,其理论内核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管理主义。作为管理学重要源头的泰罗管理思想对NPM管理主义取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苏力先生本土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法治本土资源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历史沿革以及国外经验、教训的理论进行分析,对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的几个"典型案例"的实例考察,证明不存在苏力所言的现代法治制度供给的不适用,或这种情况并非普遍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本土资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失业和经济危机等问题提出了一套理论和政策.该主义对我国"九五"期间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在Pawlik教授看来,刑法中真正的不法是指公民违反了对社会共同体的忠诚义务,刑罚正是通过确证享有自由与履行忠诚义务之间关联性,将法作为法进行恢复,因而它本质上是一种报应.这对国内刑法学的最大的启发,不是要在犯罪论上以“公民的不法”来缩减不法与罪责的区分,而是要在刑罚论上强调报应主义的取向,因为预防犯罪是刑罚执行或刑罚实现后的效果,并且不确定、不可证,它不是施加刑罚时所能决定的,也就不能作为刑罚的合法性根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周边多边主义发展具有强烈的地区性与时代性特点。中国在周边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外交成功得益于其积极参加各种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中国在东南亚、东北亚及中亚等地区多边主义机制建构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其地区多边主义和一体化政策的渐进性、现实性与适用性。中国多边主义合作政策迎合了地区政治安全与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符合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利益。中国在积极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预防冲突的过程中,推进了地区多边主义机制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刑事程序规则——从逻辑构成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解决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人们喜欢从整体上思考构成刑事诉讼程序各个阶段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忽视了从较为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仅从逻辑构成来看,我国刑事程序规则就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法理和现实依据来看,刑事程序规则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实体性规定和实施性规定.而我国刑事程序规则严重缺乏实施性规定.  相似文献   

20.
薛晓芃 《外交评论》2006,37(3):28-33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互动关系的个案分析来解释中国是如何从地区多边机制的“置身其外”到“作用其中”的。中国和东盟双方几次以善意为基础的互动促进了双方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建立了双方新的身份和利益。最终双方都习得了关于东亚地区主义的新观念,共同努力促进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