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旧时的楹联至今仍不失警示意义。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一位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好官.其造福百姓的作用绝对不容低估。他们无私地为民造福.盖因他们牢记着“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2.
全新明 《党课》2014,(2):65-67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这副"官德"名联,源自河南内乡古县衙三省堂。对联以朴素和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得与失、荣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4,(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召开了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会上,他给大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此勉励基层干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对"官"与"民"的关系也多了一层思考。作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内乡县有一座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其内有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不仅好在对仗严谨,朴实无华,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当官者必须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一是对联体现了“官本位”与“民为贵”的为官态度。上联的核心即体现了教育为官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淡化“官本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幅这样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一些洁身自好的官员,往往会自撰一些对联,或题在府衙、楹柱,或写于厅堂、家门,既用于自励自勉,又便于让世人监督,其中虽然不乏自我标榜者,但的确也有一些对联颇具真知灼见,颇能发人深省。河南内乡县衙的三堂檐柱上有一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勿荣,失一官勿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联告诫为官者要摆正官与民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忘记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明代吏部尚书王恕自署门联: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当时,官场上馈送金钱礼品之风极其…  相似文献   

8.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旧时的楹联至今仍不失警示意义。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一位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好官,其造福百姓的作用绝对不容低估。他们无私地为民造福,盖因他们牢记着“自己也是百姓”。被百姓亲切地誉为“为民书记”的郑培民,同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一样,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泼洒自己的心血汗水,写下了两个光耀人寰的大字:为民。时时处处事事,他们谨记为民之理,恪守为民之责,集中民智,凝聚民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人民的事情办好,赢得…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荷泽考察时,他给陪同的市、县委书记念了一副楹联,内容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接着,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这副楹联,凝结着自古以来开明人士对"官民"内涵的思考与判  相似文献   

10.
白杨林 《奋斗》2014,(2):59-5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委和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河南省内乡县县衙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  相似文献   

12.
宋明晏 《前线》2016,(4):92-93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讲到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老县衙"三省堂"的一副对联,撰联者为清康熙年间的内乡知县高以永。习近平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3.
赵亚兴 《奋斗》2007,(1):58-59
人活着,总得要吃饭。天天吃饭,自然有时也会想到“饭从哪里来”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有个皇帝,大概是想让太子从小懂得“稼穑艰辛”.问他“饭从何来”,太子睁大眼睛,傻呼呼地说“饭从米来”。大多数人恐怕还没糊涂到这个份上。头脑清醒的人,还是常提醒自己别忘了“吃百姓之饭”。河南内乡县县衙的三堂前,悬挂着康熙十九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指出,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衙三省堂门前这副写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对联立刻成了关注热点。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了河南省纪委署名王万鹏的文章《官民辩证关系的真谛》解读对联。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人人有责,为官者更要讲“官德”。官之有德,德隆民安,国则兴也;官之无德,祸起民怨,国则伤矣。   讲“官德”,须讲勤正为民之德。为国为民,官之责;尽职尽责,官之德。如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任职而不为民,掌权却不从公,浑浑噩噩做懒官,碌碌无为当庸官,迟早会官坐不稳,以垮台告终。   讲“官德”,更须讲廉洁奉公之德。“黄金非为主,道德鬼神钦”“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为官者,要淡泊于名利,要守得住寂寞,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时时克己奉公,毕生疏于谋身。如是也,官有威,民有信,政也通之,令…  相似文献   

16.
古代官署廉联撷趣□苏红梅明代弘治年间,官场上行贿求官之风盛行。吏部尚书王恕为告诫内外官宦和警示自己,他在官署大门口挂联一副: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明代山西汾阳县知县汤信,信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  相似文献   

17.
沈小平 《实践》2014,(3):56
<正>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幅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以浅显、朴实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官民之间唇齿相依、舟水难分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菏泽市考察期间,曾给菏泽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念了这副对联。可以看出,总书记引用这一对联的用意,就是告诫各级党员干部: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因为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持久。沉湎于"自我设计",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受苦的是百姓,受害的是党,最后受伤受罪的可能还是自己。  相似文献   

18.
王世奇 《实践》2015,(1):55
<正>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转换角色,以百姓视角开展"接地气、谙民情"民生体验活动,换位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提出改进管理服务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明清时期挂在河南  相似文献   

19.
为官者如何执政?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课题。百姓最喜欢的是执政为民的官,百姓最不喜欢的当属“葫芦”式的官。一曰,“水葫芦”式官。“水葫芦”乃浮于水,半沉半露。这类官看似忙碌,却随波逐流,东游西荡而无建树,更谈不上勤政高效。二曰,“酒葫芦”式官。“酒葫芦”乃腹大,皮厚。这类官无论事大事小,有无必要,常于酒桌论政,无酒不成事。虽纳海内外名酒佳酿,却又常以酒误事,既破坏了为官者形象,又损害了党的威望。三曰,“钱葫芦”式官。“钱葫芦”乃孩童储银罐也,又称之为聚财葫芦。这类官把权职作为敛财…  相似文献   

20.
当权者,人们习惯称之为“官”。共产党的“官”,从平民百姓中来,其权力也是平民百姓给的。由此想到,为官者,应与平民百姓心心相印。某省级领导就是这样的一个“官”,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平民出身。他官大仍保持平常心,生活朴素,自己上街买菜,自己购物,生活上与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对记者坦诚地说,“我的本色还是一个平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辱使命,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与时俱进,扎扎实实为平民百姓办实事,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创新的辉煌。”历代的官员无一不居豪宅,生活奢侈,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