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韩进英 《春秋》2011,(6):26-28
1911年是辛亥年.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这一年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即: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我的父亲韩多峰就曾参加了以王金铭、施从云和冯玉祥为首的滦州起义。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济南解放58周年。济南的解放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获得胜利的进程,而吴化文的起义对济南的解放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是谁促成了吴化文战场起义的呢?前几年我曾访问过当年参与说服吴化文起义的辛光同志,吴化文战场起义的经过他对我言之甚详,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下面是我访问辛光时,他忆述的地下党说服吴化文战场起义的经过情景——  相似文献   

3.
南宋初年席卷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幺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建立了较为巩固的根据地。在广阔的洞庭湖区,农民军建立了星罗棋布般的据点,“陆攻则下湖,水攻则登陆”,谱写了农民战争史上极为光辉的一页。本文拟对起义的各个据点作一初步探索,以利对钟相、杨幺起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泸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大胆尝试,更是配合北伐军进入两湖地区有效牵制四川军阀的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在这次起义中,朱德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他主动请缨先期入川,对军阀开展军事统战工作;积极策反军阀杨森,为起义提供有利条件;参与策划了起义,紧急时刻解救了起义突围出来的官兵。  相似文献   

5.
1929年12月1日和次年2月1日 ,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广西百色和龙州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以下称左右江起义) ,建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是左右江地区各族人民的光荣 ,也是广西各族人民的光荣。本文拟从广西各族人民对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贡献以及对这两次起义应有的认识两个方面 ,作一探讨 ,以为研究这两次起义拓展视野 ,并为弘扬广西各族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广作宣传。(一)广西各族人民对左右江起义的贡献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 ,大革命时期 ,广西蓬勃发展的工农群众运动 ,为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多位高级将领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傅作义。傅作义起义前任"华北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统领25万大军.是起义将领中实权最大者,又是起义较早者。但傅作义的起义过程,又是最为艰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1948年的"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笔者曾在山东省菏泽市采访了"长春起义"的"信使"李峥先先生,他在解放后长期工作、生活在菏泽,他向记者详细披露了"长春起义"始末。  相似文献   

8.
两当起义是习仲勋等共产党人策划和领导的一次国民党武装整建制兵变的成功创举。审视两当起义的整个过程,可以说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兵运工作的战略部署为起义提供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指导,关陇地区的政治生态为党的兵运工作者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地方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促成了起义的爆发;而习仲勋等在起义的筹划、准备和实施期间,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和指示,兵运策略得当、方法灵活,同时坚持从具体实际出发抵制个别上级领导的错误主张,恰当选择起义时机,最终确保了起义的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9.
在大革命时期的 1 92 6年 1 0月至 1 92 7年 3月 ,上海工人举行了轰轰烈烈的三次武装起义。特别是 1 92 7年 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成功地夺取了武器 ,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在这场伟大斗争中 ,铁路工人再次显示了他们的巨大威力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分析铁路工人在起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原因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根本的因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一、铁路工人在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 )在起义前 ,创造夺取起义胜利的有利条件。1 92 6年 1 0月 2 4日 ,上海工人举行第一次武装起…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九年昆明起义,是解放战争后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云南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次起义,已经发表了不少回忆资料。但由于是个人回忆,对某些重要史实的记述,难免会有出入。本文根据作者目前掌握的可靠史料,对昆明起义的历史作用、发展过程及促成起义的决定因素等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庾新顺 《传承》2012,(21):52-55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光辉实践,铸就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伟大精神。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精神,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英勇斗争实践所凝结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作风的总称,是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一贯强调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1948年的“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虽然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也红遍全国,但起义的策反过程鲜为人知。为了把策反起义始末披露给世人,笔者采访了近半个世纪来工作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长春起义”主要策反人物之一李峥先先生。笔者结合李老《长春起义回忆录》整理下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春秋》2011,(6):1-1
美洲致公堂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海外华侨组织.也是中国致公党的前身。1904年孙中山。加入美洲洪门,对致公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于1911年决定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辛亥革命时期,美洲致公堂积极筹款支援革命,它所捐助的大量经费成为辛亥革命起义.经费的主要来源:洪门致公堂众多成员也是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惠州起义等二系列...  相似文献   

14.
谭献民  王军 《湖湘论坛》2011,24(3):99-102
李小林教授等认为,宁都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队统一战线工作的首次重大胜利。笔者认为,1927年11月,朱德与范石生的汝城谈判才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队统一战线工作的首次重大胜利,而非1931年12月14日的宁都起义。朱德巧妙地利用国民党军阀之间的矛盾,通过汝城谈判与范石生建立起合作关系,使得南昌起义后辗转南下、濒于溃散的革命队伍,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又一次获得了生存、发展、壮大的条件,从而保住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15.
台湾是我国历史上会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尤其以天地会系统的势力最为强盛。清代前期,台湾爆发了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起义,给正值“乾隆盛世”的清朝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到了近代,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台湾又爆发了李石、林恭领导的小刀会起义和戴潮春领导的八卦会起义,其中以八卦会起义规模较大。曾经有人说:  相似文献   

16.
我军最早使用红军称号的是广州起义部队。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初,广东省委决定在起义中“组织红军”。十二月十一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领导机关发布《红旗号外》,公开宣称组织了工农红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  相似文献   

17.
范德伟  王丽云 《八桂侨刊》2011,(4):46-51,63
1908年,同盟会在云南河口发动起义。起义的领导人主要有黄明堂、关仁甫、王和顺三人。已有的研究论著都认为,河口起义的革命军,是由南军都督黄明堂领导,关仁甫、王和顺只是黄明堂的助手。但从清方档案中对关仁甫的重视以及关仁甫的自述等材料,可以看到关仁甫是河口起义中至关重要的人物:是他催发了河口起义;是他被推为新成立的云贵都督府都督,并率先北上蛮耗;也是他,率败军最后被遣送新加坡,并为安置这些人对孙中山有所不满,而使孙中山对他产生误会。  相似文献   

18.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起义点的战略,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服膺城市起义的军事战略”。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城市起义论者认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有明确的城市起义的战略思想”,这一说法有悖于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雷丽 《传承》2015,(3):152-153
邓小平同志在龙州起义的统战工作、尤其是对李明瑞统战的成功实践,奠定了统战工作在龙州起义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早期统一战线思想为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渊源,是一脉相承的。总结邓小平在龙州起义期间的早期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对全面认识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做好新的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苗岭山区、清水江河畔爆发了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贵州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这次起义始于咸丰五年(1855),迄于同治十一年(1872)。前后历十八年,又称“咸同起义”或“咸同十八年反正”。起义范围几乎席卷全省,声威远及湘、桂、川、滇边区。参加起义的,除了百万苗民外,还有以汉族为主体的号军、教军,响应这次起义的有布依、侗、水、回等兄弟民族,并同入黔太平军取得联系与配合。基本群众是各族农民兄弟。这次起义,攻克城镇百余座,市镇四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