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政府解决穷人住房近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小房价出现回落,但日本大城市房价仍然偏高,中低收入人群,置业仍有斟难。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地价在房价中所占比例并不算高,且趋于合理,因此地价并非是影响房价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厘清房价中的关键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房价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有时存在概念、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不但会造成歧义,还会影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首先是平均房价的计算方法。目前我国公布的房价,是每平方米住房分时间(年、季、月)的平均房价,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德国房价不涨的内在原因,简单来说,可总结为八个方面:其一,确保房屋充足供应,供求平衡仍然是稳定房价的硬道理。无论在联邦还是州、市及村镇层面,德国都有着详尽的建房规划,住房建设依人口需求而定,基本满足每个家庭一套住房。此外,德国每年有25万套新公寓竣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平抑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5.
《团结》2010,(2):1-1
2010年全国“两会”刚结束,温总理有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话音犹在耳边,北京土地拍卖市场就连续刷新地王,引发京城房价新一轮快速上涨并带动其他城市。全社会因房价不断高企愈加陷入集体焦虑.新华社从3月28日起连续发表多篇评论抨击高房价。4月中旬国家连出重拳遏制房价,全国楼市终于有了调整的迹象,但仍然有不少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继续看涨房价,而“城市化”成为这部分人看涨的一条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6.
《理论视野》2014,(1):87-87
《京华时报》2014年1月20日报道,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全年房价不出意外地在一片上涨声中落下帷幕。虽然全国房价涨势不改,但整体房价涨幅出现下跌的城市数量进一步增加。专家分析指出,未来房价上涨势头难以改变,房地产调控政策应更讲究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7.
房价与脸红     
桃源  于多 《瞭望》2007,(30)
经过连续两年的房地产调控,我国大城市房价不仅鲜闻回落之声,反而在近两个月涌起新一轮全面上涨的浪潮。有媒体报道,仅在今年上半年,深圳房价即暴涨了50%以上。一位开发商私下坦承:“现在楼盘的利润率已经高到让我们不好意思的程度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展开,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转型期社会规范的乏力、社会不公的刺激、权威信息的缺失成为网络谣言形成和传播的环境因素;造谣者的各种行为动机是其主体因素;网络谣言受众的复杂心理是其客体因素;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和"网络把关人缺失"是其工具因素。  相似文献   

9.
房价狂涨已引起全社会的惊恐与愤怒,当然除了三类人:开发商、地方政府与投机客。中央政府也一直甚为关注房价,上至总理,下到各个部委司局,出台一个又一个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房价总的趋势是越调越高。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大家有理由担心,  相似文献   

10.
房价收入比系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年平均上市房价与居民年平均收入之比。世界银行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比较适当。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年均每户3.4万元,购买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需36~38万元,房价收入比为11:1,大大高于3~6倍的国际惯例。 有关讨论多集中于两个问题:房价收入比是不是衡量住房消费水  相似文献   

11.
唐敏 《党政论坛》2014,(2):57-57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绝大多数城市房价处于持续上涨之中,尽管一些城市的涨幅出现收窄,涨俨然“控制”了局面。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众特征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完整和有效的理论教育传播实践活动系统,既要有主体对思想信息的传播活动,又要有客体自觉和有效的接受性,这是教育传播活动实现目的、取得效果的基本保证。客体即受众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性的人,受思想观念、所处环境、心理状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13.
曾志杨 《民主》2011,(6):55-56
2011年2月6日《新华网》上有一篇题为《怎样防止房租借调控撑杆跳》的文章报道:近日深圳五大银行均出台新规.对首套房贷款利率停止优惠政策。调控楼市的目的是控制房价,但以往的调控措施出台后.不少手里有房的业主都转售为租,不少利益集团也通过推高房租来变相狙击房价调控.因此调控往往到最后陷入一个“房价未降、房租暴涨”的历史怪圈。  相似文献   

14.
公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公共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主要有决策主体因素、决策客体因素、决策自身因素和决策环境因素。研究公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分析其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方式和作用结果 ,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1)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考量居民购房能力的指标,也是政府制定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基于房价收入比视角,对吉林省房价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得出近年来吉林省房价基本处于合理区间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指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即需要与满足需要之间的关系。谈价值,必有主体且主体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第一,主体,这是指需要的主体,主体是谁。第二,需要的内容是什么,这是客体。需要与需要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不是由主体或客体任何一个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主体与客体双方共同规定的。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2,(8):9-9
“合理回归”:“市场之手”与“政府之力”如何组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全面“停涨”、房企不断退市、不断有“大佬”陷入资金危机……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楼市有待实现四大“合理回归”: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2015年房价走势,各方专家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当银行房贷政策开始宽松之后,特别是国家限购政策有望全面退出,持涨价论的专家马上发出了2015年房市即将回暖的消息,要做好2015年房价会上涨的准备。当然,仍然有不少专家持反对的声音,认为2015年房价不可能软着陆,房价远未探底,并给出了十个理由来论证此观点。人口增长已到极限人口增长是维持房价增长的最根本原因。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而且随着中国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9.
旺盛的需求将持续拉升房价,2007京城房价难降在刚过去的一年,为抑制过高的房价,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但房价却逆水行舟,依然一路高歌。房价的走高似乎并未阻止北京人购房的热情,元旦期间,《瞭望》新闻周刊在多处售楼处看到,看房的人络绎不绝。旺盛的需求,将继续推动2007年房价上扬。  相似文献   

20.
陆士华 《民主》2009,(2):53-53
对于房市的议论,现在是各种声音都有。房价到底能不能降下来?房市到底有没有降价空间?行家、学者、评论家纷纷登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细心人会发现.众人吵翻了天,就是没人把房子的成本说清楚。“去五毛,让五毛.你给一块八!”买房子总不能像相声中所说的买布头那样侃价吧。弄清了房子的成本.再谈房价能不能降下来,这样的结论才靠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