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逃人员”是指那些负案在逃、批捕在逃、批劳教在逃的违法犯罪人员。他们慑于公安机关严打斗争的声威和专政机关的威力,畏罪潜逃、逍遥法外,有的逃跑后重新犯罪,成为危及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近年来,“三逃人员”数量有增无减而且活动规律又有新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将他们缉拿归案,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一、“三逃人员”增多的原因“三逃人员”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主体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一)从“三逃人员”自身因素来讲,主要是:l、绝大部分存在着畏罪心理。这部分人大多没有与公…  相似文献   

2.
“三逃’犯罪人员是危害社会安定的潜在隐患,并直接对整个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过去公安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少抓捕“三逃”犯罪人员的成功经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追逃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笔者联系工作实际,对当前“三逃”犯罪人员特点和抓捕对策,略抒浅见。一、“三逃”犯罪人员的特点1、流窜性。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犯罪分子作案后一般都抱有逃脱法律制裁和躲避政法机关打击处理的侥幸之心,认为一跑了之,拖几年就没事了。“三逃”人员正是抱有侥幸之念,往往在作案后畏罪潜逃,流窜异地。有的逃到遥远…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追逃与网上追逃是追逃行为理论研究和实务运作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却没有将两者进行辨析,明确其关系,并且都等同使用。从网上追逃的源义出发,全面阐明网上追逃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与信息化追逃在概念、对象、使用方法、启动时机上的比较研究,从而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信息化追逃包含网上追逃。  相似文献   

4.
“和谐追逃”实证考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追逃"是指公安机关通过做逃犯亲友的工作,促使逃犯主动投案,其尊重和彰显了刑法的人权理念,凸显了和谐社会视域下当代公安侦查工作的新观念。实证考量表明:过失犯罪的逃犯比故意犯罪的逃犯、激情犯罪的逃犯比预谋犯罪的逃犯、初犯逃犯比屡犯逃犯较容易实施"和谐追逃"。和谐追逃的思路是从思维观念上依靠群众来营造氛围,操作路径上依托媒体和基层组织,运用策略上排忧解难,真情感人。和谐追逃过程中涉及到对自首的认定和对过失犯罪的法定刑配置等相关法律问题。对自首的认定应补充一个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以防止执法的随意性;对过失犯罪应配置财产刑和资格刑,减少自由刑,将有助于和谐追逃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理党成效卓著,政治生态得到全面净化,但为官不为等庸官懒政问题有所抬头,这一问题可以从内源性原因和外源性原因两个方面找到症结。国外从更新施政理念、创新管理工具、强化内外监督、加强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治理为官不为,成效显著。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可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从思想建设、体制机制、监督问责、法律制度、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精准施治,建立规制为官不为问题的治理体系,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负案在逃人员不断增多,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从分析负案在逃人员的原因及不良后果出发,认为建立破案追逃的日常工作机制、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利用公安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年年追逃,逃犯不减反增,大量逃犯在逃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临川区公安局在压力面前主动出击,经过认真调研,从2002年7月开始在全局实行责任追逃,明确追逃主体、落实追逃责任,内外结合、奖惩并重、搜追并举、常规方法与网上比对并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运作一年,共抓获逃犯428名(其中部督逃犯2名,省督逃犯6名,网上逃犯307名,协外追逃15名),逃犯归案率达53%,带破隐积案206起。通过强化追逃,刑事发案大幅度下降。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全局共立刑事案件2033起,比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期间立刑事案件2728起少695起,下降率达34.2%…  相似文献   

8.
“网上追逃”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由于"网上追逃"工作规定不完善,本身还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亟待解决,一定程度上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益。因此,从立法上完善刑事侦查措施,实践中进一步规范"网上追逃"程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开展“严打”斗争以来,崇文公安分局把抓捕负案在逃犯作为“严打”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艰苦努力,抓捕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为及时总结经验,把抓逃犯工作引向深入,最近,笔者对“严打”斗争中抓捕的负案在逃犯活动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0.
虽然到目前为止,"港独"仍然徘徊在香港主流社会的边缘,没有得到多数香港市民的认同,但是如果"港独"得不到正视和遏制,将严重危害香港的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分裂对立、损害香港和平发展、伤害内地民众感情,危害中国国际形象。对此,必须分析"港独"形成的原因和特点,采取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其中“无犯王法”一语,历代注家均释为诚人勿触犯国家法律,以免刑杖加身而致外伤,千百年来,几成定  相似文献   

12.
重型犯是指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以及社会危害性很大的罪犯。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型犯进行了测查,发现入监初期与入监中期服刑人员相比,入监中期服刑人员在躯体化、忧郁、偏执三项因子分方面明显高于入监初期犯人,表明服刑时间较长的罪犯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综合运用各种改造手段对罪犯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正,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特殊预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黄石市西塞山区新建区社区有11040人,9个网格支部,党员395名。去年以来,社区党工委开展了以“亮支部设置、亮党员身份、亮服务承诺”为要求,以“比组织规范、比服务质量、比群众口碑”为内容,以“党员形象好、为民服务好、群众评价好”为目标的“三亮三比,创三好支部”活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党建品牌”,取得了群众满意、党员满意、组织满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年初以来,东西湖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开展“为民服务公歼承诺”、“职能部门资源进基层”、“机关党员进社区”三项实践活动,推进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公开承诺亮服务。夯实服务型党组织载体。全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从服务全区发展、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效能、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向服务对象作出公开承诺,并通过区电视台、区门户网站、区党建网和区“学创”活动简报向礼会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5.
忻州市现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六个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成员1000 余名。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市委同中共市委肝胆相照、真诚合作,在搞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同时,积极组织广大成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组织义诊服务、  相似文献   

16.
法律对身份的规定有两种:法律直接规定(显性身份)、事实间接限定(隐性身份)。在认定隐性身份时要结合单行为犯和复行为犯理论。通说认为强奸罪、抗税罪属于身份犯,女性、非纳税人不能成立强奸罪的、抗税罪实行犯。这种观点理论上站不住脚,用于指导司法实践会造成严重错误。少数学者认为两罪不是身份犯,但论证却不够精细,也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系统论述了黑龙江垦区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推动垦区跨越发展"为主题,坚持"三个突出"、做到"四个注重",扎实有效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是指管理部门运用数据、指标等一系列量化了的符号来开展管理工作。“数字管理”方式现已成功运用到各级政府的实际工作当中。然而,这种客观、准确的工作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此,笔者将"数字管理"问题分为三类:“主无客有”、“主有客无”和“主有客有”。导致上述三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观念上的错误,又有法律、体制上的不完善。所以,若要有效解决“数字管理”问题,必须从观念及法律、体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卖淫嫖娼活动污染社会环境,败坏社会风气,被称为新时期的“麻醉剂”。近几年来,公安机关针对卖淫嫖娼活动,多次进行查禁、打击,为净化社会风气,遏制卖淫嫖娼发展蔓延势头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据调查,目前卖淫嫖娼活动仍屡禁不止,以河南省某市为例,全市1996年查处案件157起431人;1997年查处案件213起494人,1998年1至3月查处42起99人,比去年同期21起47人均上升1倍。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继续贻害社会,群众反映强烈,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卖淫嫖娼活动的特点《一)卖淫嫖娼呈团伙化趋势目前,许多卖淫者由原来的单一形式…  相似文献   

20.
夹江要加快县域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处理好壮大主导产业与转型升级、主导产业与多点支撑的关系,打造升级版的新瓷都;遵循自然规律,建设山水人文的新夹江;遵循社会规律,形成治理现代化的新县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