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在侵权行为法理论与责任保险理论联结的基础上,风险社会背景、侵权责任社会化、责任保险以及强制性保险等社会制度条件的成熟有利于我国现阶段该险种的推行。其本质上是基于环境侵权责任的一种分散环境风险的法律技术,遵循责任保险基础理论,修正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利益原则以及优先保护受害第三人利益原则。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应纳入渐进性污染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除外责任应细分为法定除外责任和约定除外责任。《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的相应规定应予完善,并在下一阶段以立法模式发展该险种。  相似文献   

2.
刘丹  ;唐绍均 《求索》2008,(4):139-141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生态恶化的加剧,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日益得到重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是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基石和落脚点,本文在对环境侵权责任和环境责任保险基本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包含社会正义、生态正义、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3.
杨志祥 《前沿》2009,(3):101-103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随之引发的环境损害赔偿事件也越来越多。本文简单地介绍环境污染责任制度的历史和现状,阐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概念、特征及其基本功能,分析该制度在中国的源起和现状。同时提出了在我国现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中引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必要性,论证了在中国建立该制度的可行性及其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恢复原状是我国《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民事责任方式之一,包括对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和被破坏、被污染的环境的恢复。我国必须建立或者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环境检测、评估和治理服务体系、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提升环保科技水平,培育环保服务市场和环境责任保险市场,拓宽环境恢复治理资金来源渠道,更好地发挥对环境恢复原状遏制环境侵权、保护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企业环境责任是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我国立法机关已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将之体现在了现有立法之中,然而,现有法律在企业破产、终止等特殊情形下的环境责任承担问题上存在立法缺失,这极易引发企业的道德风险.为解决此问题,可行的办法包括:对环境债权作进一步区分;要求公司终止后一定期限内仍保留主体资格;建立企业环境责任保险以及环境责任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原理,企业在追求自身内部利益最大化时,会对企业外部产生影响,体现在环境问题上,就集中表现为企业对环境的损害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侵权问题,福利经济学家们把这些不利影响统称为外部不经济性。单凭企业自身很难实现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在化处理,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企业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侵权问题加以规制,因此,笔者建议引入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刘祥红  欧阳福生 《传承》2008,(8):130-131
董事责任保险在英美等国家已经相当普遍,但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本文在分析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具体考察该制度与民事责任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关系,并分析由公司作为董事责任保险的投保人是否具有可行性,最后,展望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泓祎 《求索》2011,(9):150-152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行为人所致环境污染而生的环境清洁治理和对第三人造成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它为分散企业环境污染所致的赔偿责任,最大限度的保护受害人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市场用以分散环境污染风险、消化损失和安定社会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尚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专门性立法,然而,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承受着沉重的环境污染代价,本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尽快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董事责任保险在英美等国家已经相当普遍,但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本文在分析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具体考察该制度与民事责任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关系,并分析由公司作为董事责任保险的投保人是否具有可行性,最后,展望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废水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污染事故。此次污染事件凸现了不少环境立法和环境管理中的缺失。我国应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和法律援助制度,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