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将越发凸显。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当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对于如何改进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要求行为人对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和食品具有现实危险均具备明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要求行为人既对食品中掺入了非食品原料具有明知,并且认识到它的有毒、有害性。主观明知存在确定性明知和不确定性明知的程度划分,但不影响明知认定。如果行为人对明知对象具有认识的可能性就具备明知,在实践中一般通过推定方式认定。行为人对认识内容发生事实认识错误时,按照法定符合说区别情况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发生一系列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后,国家给予食品安全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最新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调整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入罪门槛。加大了对不法经营者的惩罚力度。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有必要认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罪的界限,加大罚金刑的适用,以此警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不法分子。  相似文献   

4.
生产、销售铬超标的毒胶囊的行为,不成立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也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亦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以废旧皮革下脚料为原料所生产的铬超标的毒胶囊不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属于不合格产品,故生产、销售铬超标的毒胶囊即是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在销售金额超过5万元的情形下,生产、销售毒胶囊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也逐步由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大力度,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找准琼山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我国现行食品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不足: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基数标准不合理,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单一限额不科学,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不合理。应从制定合理的惩罚性赔偿金计算标准、制定合理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等方面完善我国食品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将惩罚性赔偿条文修改为:"生产不安全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安全的食品的,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其所受损失三倍以内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7.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近年来,有关劣质食品、不安全食品的报道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食品生产流通领域质量监管者,质监部门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重视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现有的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存在不足,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应按以下思路进行调整:重新定位食品安全犯罪;扩充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体系;完善责任形式。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具体改进措施包括:调整食品安全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位置;增设食品安全重大责任事故罪;对“食品”的概念作扩大化解释,并在刑法中明确其涵义;对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的犯罪构成加以改造;完善法律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9.
含铝泡打粉属于食品添加剂,超标准或超限量使用含铝泡打粉应该认定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而不应当认定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该行为是构成一般违法还是刑事犯罪,应该由立法者作出明确界定,以防止因定性的自由裁量而引发"司法不公"。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召回制度是食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着政府不重视、立法不完善、检验效率低等缺陷.只有加强监督、完善立法、建立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刚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全方位地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其着力点是从“秩序”到“人”的观念变迁。其实施的主要路径有:食品安全的依据是食品安全标准到实施的质量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的质量是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的全程保障,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分段与统一监管相结合的基本框架。在实施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系列问题:统一与分段监管、多主体监管、法律法规冲突、食品安全标准与合格评定、企业标准备案制度、食品安全标准与WTO规则衔接以及巨额赔偿促自律等。实施《食品安全法》是一个社会系统体系,需要观念的转变、国家管理模式的转型、企业与民众的自觉及努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棘手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通过市场、科层和网络组织及其机制的合力解决。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主要由常规则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网络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构成。而基于市场化改革和价值链形成的食品供应组织网络存在种种风险。消费者及社会组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由此产生的权力不对称和碎片化造成组织网络中的隙缝、潜规则和不信任,不利于网络治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监管中存在很多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监管经验,加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做到:改革现有的监管体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现有的市场准入制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推行良好生产规范(GMP)管理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管理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督制度,确保人们吃到安全放心食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体制转轨,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传统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的城乡二元分割日益凸显。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实施,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并集中监管权力,加大保障资源供给,提升社会动员,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城乡二元分割现状,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以品种监管为辅"的多头监管体制。这种看似"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监管模式,由于职权配置不合理、监管主体职责不清等原因,实践中导致职权交叉重复和出现大量的监管真空。这种监管体制已成为食品安全犯罪事件频发的元凶。如果强行将之前形成的多部门监管体制全部推倒重建为单一部门监管体制,可以避免分段监管的诸多弊端,但势必涉及政府有关部门利益的冲突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重构,改革将面临重重阻力并因此付出巨大成本。因此,与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相适应,减少现有监管部门,建立以"两部门监管为主,其他部门监管为辅,并以刚性协调部门相配合"的监管模式,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应作为监管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我国食品安全以及现行食品监管法律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取措施构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7.
食品药品安全的刑法规制正在形成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三维立体模式并可进一步加以完善。法益保护的前置化着重于一般预防,主要是抽象危险犯的设置;资格刑的配置着重于特殊预防,从立法完善的角度,可增设禁止从事一定职业的资格刑;对监管责任的强调和特别规定,则旨在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及时发现和查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控制犯罪风险。  相似文献   

18.
食品监管渎职罪和受贿罪都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的职务犯罪,按两罪并罚处理不仅能体现刑罚公平,也是罪责刑相适应的要求。此外,对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明知生产者和销售者制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有毒有害的食品而提供帮助的,按相应的共同犯罪论处;同时应贯彻刑罚必然性与刑罚及时原则,重视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的适用,强化刑罚的消极预防与积极预防的整体效果,以有效遏制食品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19.
从“三鹿奶粉”到“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一系列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出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从种植养殖到餐饮消费的一系列过程中均有可能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食品存在危害,构成食品安全问题.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作为政府,应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的职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政府应承担因疏于管理造成的替代责任,政府对行政机关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0.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原有的行政权为单一核心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制开始凸显出不足,真正的多主体管理机制应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机构,在食品安全法律、标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扮演证人、鉴定人的角色;在食品科技研发相关法律中,应当被界定为研究的助推力量和应用的制动力量;在日常食品安全监测、评估中,应当作为独立自主、负有社会责任的服务性组织进行社会监督和接受国家权力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