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4年以来,粤桂两省区在泛珠三角战略框架下进行良好的互动,区域合作逐步走向成熟,合作层次逐渐加深。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进一步深化粤桂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新载体、新平台,更为地处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交集的粤桂区域带来新一轮的重要发展机遇。因此,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分析研究粤桂区域合作发展新思路,实现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对进一步巩固粤桂区域枢纽地位,全面增强区域影响力、贡献力、辐射力和拉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造兰  吴欢欢 《桂海论丛》2015,31(3):129-132
2014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粤桂两地区带来新一轮重要发展机遇。深刻理解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战略背景和重要意义,科学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合作基础,借鉴参考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经验,为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西江经济带建设对贵港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赶超先进地市,机遇极其珍贵、意义极为重大。全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携着新年喜庆气息,贵港市市长李宁波即率团参加2011年广东八桂乡贤迎春茶话暨广西贵港市投资环境推介会,向在粤桂籍企  相似文献   

4.
区内视点     
《当代广西》2014,(12):6
正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打造跨省合作示范区6月12日至13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再次来到梧州考察调研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情况并主持召开现场协调会。他强调,作为两广经济一体化和引领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行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已获两省区政府正式批复实施。接下来,要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突出其跨省合作园区、产业转移园区和特殊地形地貌的特点,扬长避短,将试验区建设成为跨省合作示范区、东部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图为自治区主席陈武在李家庄码头详细询问码头建设及运营情况,强调必须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并要求梧州发挥地域优势,推动粤桂合作迈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4,(12):6-6
6月12日至13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再次来到梧州考察调研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情况并主持召开现场协调会。他强调,作为两广经济一体化和引领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行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已获两省区政府正式批复实施。接下来,要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两广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平台。2014年10月,粤桂两省(区)政府批准实施《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把试验区打造为产业转移承接与提升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基地、区域性现代服务基地。当前,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正在大规模地推进全球产业升级和更迭,成为各国重塑经济格局,抢占新一轮经济、技术发展制高点的  相似文献   

7.
西江文化的形成与定位西江流域是珠江流域的干渠,由于历史上水文化的发展,在西江流域形成了历史根底深厚,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看,西江文化的形成有其内因与外因。古代骆越民族及苍梧部落是西江文化的缔造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缔造一方文化。据考证,在10万年前西江流域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  相似文献   

8.
正在梧州肇庆两市交界处,广西广东合力画了一个"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就此诞生。探索跨省合作新模式,打造东西部合作典范,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极,共建西江流域和谐生态区,叠加的政策使试验区良机多多。目前,试验区基础设施还在完善当中,但各种制度创新已在酝酿,粤桂双方正进行深度对接,试验区前景引人憧憬……  相似文献   

9.
张超 《当代广西》2013,(8):41-41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日新月异,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风生水起,粤桂合作应时而生,并从共识走向实践。肇庆梧州作为粤桂两省区山水相连的城市,借机发挥东联西引的区位优势,在粤桂合作中先行先试。在此背景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点土成金",破茧而出。作为珠三角的重要腹地,梧州要融入粤桂合作大潮,就要从思想上勤思善谋,从  相似文献   

10.
区内视点     
正共同推动粤桂黔合作迈上新台阶10月9日,以"合作、互动、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暨广西园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柳州举行。粤桂黔高铁沿线13市(州)签署《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行动计划》,携手实施合作试验区引领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一体  相似文献   

11.
正打开地图,广西毗邻粤港澳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为走活发展这盘棋,近年来,广西积极牵手粤港澳台,构建合作平台和机制,拓展了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全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两广同饮一江水,人文相近、语言相通,经贸往来一向频繁。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两省区相继签订了《两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共同行动计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合作协议,两省区领导频繁互访交流,将合作引向纵深。  相似文献   

12.
<正>贺州,桂东北的一座古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古代湘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传入广西的要点之一,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已建城。而象征着贺州文化的国宝级文物——春秋时期的青铜雕塑麒麟尊,以及在贺州桂岭镇出土的同时期的大量陶器,更是证明贺州的历史和文化的悠久灿烂。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清末重臣于式枚、民国三任总统顾问张廷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西北岸澧水和沅水古文化区的氏族文明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则有了进一步的开拓。洞庭湖周围地区的土著居民与中原的氏族或部落在交往、迁徙、融合等方面也比较早,经济、文化呈现出与中原关系密切相联而又有地方特征的状况。它也是中原原始文化通过四川、湖北向湘中、湘南传播的桥头堡地区,为湖南地区原始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大量考古新发现的纷华照眼和长江流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对长江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在武汉召开,标志着长江文化研究已步人新阶段。如何把这一研究推向高潮?引向深入?各界有识之士正拭目以待。 长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地开拓研究领域。在研究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结合,古与今结合,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长江流域有上、中、下游,其文化有上游、中游、下游地区文化之分。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指今湖北、湖南两省地区。但两湖之称出自近古,从古今文化纵览来看,似不宜以此两省名称来称呼这两个亚区。愚以为长江中游地区文化可分称江北的江汉文化,江南的江湘文化两个亚文化区。这两个亚文化区从长江中游地区整体来看,是一个地理上、文化上不可分开的总体,从与长江下游及中原文化的比较来说,长江中游地区可作为一个整体与之比较。然而长江中游这两个小区在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又有一些差别,从加深区域文化研究来说,区分为江汉文化、江湘文化予以探讨是可取的。 然而可能有读者会提问题,湖南在近代有湖湘文化之称,而罕闻有以江湘文化指湖南地区文化之说。因之有必要先就江湘文化之称予以“正名”  相似文献   

15.
陈延昌 《当代广西》2012,(21):15-15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生息奋斗,逐步积淀孕育而成的精神品质。这一精神品质在广西的港口建设中得到生动展示并不断发扬光大。创新争先赶超跨越,是广西港口的灵魂广西南临北部湾,千里西江横贯八桂腹地,港口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合浦人首拓"海上丝绸之路",北海港成为中国南方郡治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而有"西江明珠"之称的梧州港则为粤桂水运枢纽。  相似文献   

16.
陈绍辉 《长白学刊》2010,(4):151-154
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是长期的、多层次且全方位的,无论是从器物层面还是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看,中原文化都是源,中原文化作为楚文化的源头活水,对楚文化有着主源性的影响,并在一定意义上型塑并规制着楚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古斯 《前沿》2008,(3):48-50
学校并不是与文化无涉,它是根植于文化之中。那么何谓学校文化,对于我国来说,它是既新又旧的概念,因此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不容易,存在着“总和说”、“同心圆说”、“精神文化说”、“群体意识说”、“力量统一说”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看是反映学校行为的价值观念;从性质上看是属于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是属于学校性质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学校行为的价值理念。在我国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弱势文化占主导,裙带关系现象严重,过于重情,学校文化与学校制度两张皮等不良影响因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无用论、夸大论、领导论、政工论、标签论、速成论、难办论、典雅论、模仿论、娱乐论等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17)
<正>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当中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城市,其追赶式发展在实际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奖补政策"三管齐发"的推动下,投资成本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作为珠三角直接接壤大西南的城市,肇庆紧邻梧州、贺州,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三大经济带"在这里交汇叠加。从1994年肇庆的端州、鼎湖、高要和四会被列入珠三角经济区,到2003年肇庆市委提出的"向东看、往东赶,对接珠三角,  相似文献   

19.
潘琦  韦力萍 《当代广西》2004,(16):14-16
西江流域是珠江流域的干渠,由于历史上水文化的发展,在西江流域形成了历史根底深厚,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看,西江文化的形成有其内因与外因。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自治区提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千里西江效益凸显,自治区西江办负责人说,这几年我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每投入1亿元,可产生12.47亿元的经济贡献,可谓"投一得十"。在今年一季度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63.5亿元中,仅西江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就完成了53.7亿元。从流金淌银的"黄金水道",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进一步落实规划发展蓝图,西江经济带每一次飞跃的背后,都与自治区政协的倾力助推密不可分。2013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主席陈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