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体需要、评价标准及其选择──对评价活动机制中一个环节的思考陈新汉评价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于主体范围内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过程。评价活动机制中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主体选择评价标准。主体总是从自身需要出发来评价客体,主体选择评价标准就是选择何种主体需...  相似文献   

2.
<正>"‘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作为反映主客体关系的范畴,价值体现出外部事物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以及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谓价值观,是主体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是"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即思  相似文献   

3.
试论企业不同价值目标的比较价值●刘惠坚企业价值,这里主要指客体(对象)对企业所具有的价值,其实质是企业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功能关系,即企业客体对企业主体的生存发展有何作用意义等关系。而企业主客体之间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一个企业主体可能面对众多方面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对历史上实践观点的扬弃,是科学的哲学观和思维方式,为反思人类实践各领域提供了科学视角。在这个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主客体之间不仅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统一的双向对象化关系,而且表现出主体间平等的双向建构关系。在价值目标上,个人和社会价值在实践中实现动态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上,评价标准是实践为基础的多层次、开放、动态标准系统。从科学实践观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为其正确定位、成功实践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试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已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的热门话题,本文拟从主客体关系群入手,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属性特征进行探讨。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主客体关系群的理论依据传统观点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单一主体与单一客体或是两个认识主体之间的两极运动。而笔者则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两极运动,而是一个多主体与多客体之间的多极的、复杂的运动,即实际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正> 人以自己的实践,改造着外界对象即客体,这种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改造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关系,一是主体如实地反映客体的认知关系。这两个方面既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同时相互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别和矛盾。在价值因素对认知过程作用的问题上,目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看不见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与认知关系的统一性,否认价值因素对认知的促进作用;另一种是只讲价值关系如何推动认知的发展,不提确实存在的某些消极作用。这样,全面地看待和分析价值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就有了实际的意义。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看来,作为认知对象的事实,对于所有观察者来讲,具有一致的性盾,而作为主客体之间某种特定关系的价值,则完全取决于各别评论者的主观倾向,它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如果对一个事实的认知,渗杂着这种主观意识,那么作为事实的反映的认知就会失去客观性,为获得科学  相似文献   

7.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价值的界定和理解方式在哲学界早已饱受诟病。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这一视角出发,价值不仅是一个表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范畴,也是表明主体与主体关系的范畴,是这两种关系的产物。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很好地揭示了"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依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术语体系"和"解释框架"都值得商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确切的表述应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是否有利于价值的开发和提升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认为,政治价值是以个体自然权利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政治价值体系;先验的个体主体是政治价值标准据以生成、赖以确立的主体根源;政治价值标准是在先验人性、宇宙理性或自然法普遍律令中外生的;评价主体(即评价者)与价值主体(即被评的政治主体)本质上都是先验的同质化单子式个体,因而评价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与价值诉求作为政治价值标准来对被评政治主体身处其中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进行越俎代庖式的价值分析、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价值是表征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产生、形成、发展、变迁的政治主体间的社会性价值关系;被评的政治主体的主体尺度和价值需求以及由此生成的政治价值标准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变迁的历史阶段;政治价值标准应是在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政治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实践生活中汲取、提炼出来的;在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价值要求相互独立的主体的情况下,评价主体不能代替价值主体进行越俎代庖式的价值分析、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和熔铸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首先涉及价值,不深刻理解价值就难以进行核心价值观的熔铸。而价值又是一种关于主客体关系的范畴,其意义随主体的不同或主体自身的变化而有所区别。所以不深入研究主体及主体性也难以深化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之间的效应关系,即客体对主体需要是有利还是有害的关系。事物对主体有无价值,主要依主体的内在尺度(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而定。因此,在价值关系中,主体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和利益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谁是价值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这个问题在任何价值观念体系中都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历史上不同价值观念体系相互区别的根本所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体现在价值观上,就…  相似文献   

11.
《创造》1996,(5)
试论价值的实现机制张昕实践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存在形式。在说明实践机制的生成与展开上,主体、客体范畴及其主客体关系模式以其突出的深刻性和普适性,被赋予了某种程度的本体论内涵。价值存在作为实践存在的一个特定层面,内在地包含于主客体关系中,并通过主客体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治安主客体是治安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从大治安角度来看,根据治安主体的法律性质和地位,可将其分成专业治安主体、自发治安主体和辅助治安主体;根据治安主客体关系可将治安客体分为打击的客体、防范的客体、控制的客体、引导的客体、保护的客体、服务的客体。分析治安主客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对治安主客体的关系应当从动态中去把握,应当在社会转型期优化治安主体结构,壮大治安主体力量,发挥三类治安主体的整体效能;还应当顺应时代要求,照顾到治安客体的实际需求,追求治安负价值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3.
主体选择的方法论贫困之源潘自勉人类的社会交往,就其普遍形式而言正在于自觉寻求和建立某种主客体之间的确定性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包含了人对事实的把握、价值的理解和意义的判定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因此,人的主体性也就在于他能用理论知识的形式去选择和构建主客体之间...  相似文献   

14.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 ,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因为道德主体的需求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因而这种价值关系的评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原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 ,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时期建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社会与人的关系中 ,道德价值关系强调的是两者的区别 ,社会为了自身的利益 ,即社会的有序和稳定、全体成员的…  相似文献   

15.
赵可 《公安学刊》2002,(1):10-14
在犯罪过程中 ,虽然加害人是行为的主体 ,被害人是行为的客体 ,但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 ,这种相互作用贯穿于犯罪的全过程。同时 ,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位移和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的主体的基本属性,在现实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自主性和依存性、实践性和意识性、社会性和个体性以及创造性和重复性等五个方面。主体性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主要有内外两种结构构成,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的客观独立性,二是指教育主客体之间相对独立的主体性,三是指教育主客体之间因相互作用而体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前进论坛》2011,(6):12-12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但实践活动本身却存在合理性问题。从价值论的角度看 ,实践是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手段 ,实践本身与主体之间构成了特殊的价值关系。这一价值关系决定了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评价实践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人类历史开始以来,物质世界开始有了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主体的需要使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成为价值关系。人的区别于自然界一切生灵而独有的意识使人具有主体性。而这种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使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成为第一个可宝贵...  相似文献   

20.
黄兢 《求索》2013,(6):222-224
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是一种体现在高等教育评价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在它的评价活动中.评价双方的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通过一定的标准和途径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诉求,同时要进一步考虑这种评价活动是否可以满足或者适合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实际价值要求。在社会价值方面,一元价值主导和多元价值导向评价模式促进了社会责任与义务价值的实现。在教育价值方面.人本价值取向和批判价值取向则体现了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目的与方式的价值一致性。只有这样,高等教育评价才能有坚实的根基.高等教育评价也才会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