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尘 《当代广西》2004,(4):34-34
贪官之“孝”宋代的“包青天”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意即贪官即贼。然而,最近又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观点,似乎,那些非常缺德的“民贼”,也有“孝心”的一面,所谓“孝子贪官”——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在阜阳,人人都知道肖作新是个“大孝  相似文献   

2.
读贵刊2004年第1期《清官与贪官的十大区别》一文后,似乎觉得还存在此“十大区别”难以作出区别的:比如清官,未必个个爱民、办事透明,也未必爱才、求知;贪官也未必不好学习、吃喝玩乐,等等。清官贪官区别论,40年前在全国学术界,乃至社会中曾引起一番争议。有一种说法是清官比贪官更坏。此说当然出自以阶级斗争是激化还是缓和来界定“好”、“坏”的年代。那时,清官缓和矛盾、斗争,是麻醉剂;贪官激化阶级矛盾和斗争,是摧化剂。前者被贬为合而为一;后者则被誉为一分为二。这当然是因时而说,是形而上学。但清官贪官区别和优劣,本身应是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3.
一边痛斥腐败现象,一边变本加厉捞钱;头顶各种荣誉光环,背地干出令人发指勾当……近年来,众多落马贪官表现出迥异的两面性,被社会称为“双面人”。 贪官们身上缘何同时出现“红与黑”?如何让“双面贪官”现出原形?“红”落“黑”出之后,又带来了哪些负面效应?本期刊发的《揭开“双面”贪官隐秘面纱》和《硕士高管的阴阳人生》两篇稿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是“提篮人”造就了贪官,还是贪官培养了“提篮人”,正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让人难以回答。反腐败切莫轻视了这些“提篮人”,因为他们掌握着贪官们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贪官的忏悔不管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我们千万不要一笑了之,而是要把贪官在“新八股文”忏悔书里“阐述”的制约贪官监督机制健全完善和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老百姓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 深恶痛绝,骂他们是畜生、禽兽,是 硕鼠、恶鸟、蛀虫等。又比如说“杀 鸡给猴看”,小贪官是“鸡”,大贪官 就是“猴”。近年来,反贪利剑杀了 不少“鸡”,日前,又把原全国人大 副委员长成克杰这只“猴子”押上 了断头台,真是大快人心。 如果把大贪官比作“猴子”,哪 一级贪官才能算“猴子”,不同时期 有不同标准。20世纪50年代,刘 青山、张子善这样的地市级贪官就 算是“特号大猴子”了;现如今,不 至省部级的贪官,恐难跻身“猴子” 之列。成克杰这只“猴子”,受贿 4000多万元,给国家造成…  相似文献   

7.
明铭 《时事报告》2005,(4):55-55
社会公众对于贪官可谓恨之入骨,常用“贪官误国”来形容贪官的罪行。然而,“庸官也能误国”却还未能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其实,庸官之祸更具隐蔽性,我们应警惕。  相似文献   

8.
如今,“盛情难却”几乎成了贪官们东窗事发后共同的“苦衷”,那些身陷囹圄的贪官们在忏悔中.无不用“盛情难却”、“却之不恭”来为自己的受贿行为进行辩解,仿佛是别人害了他们.是“盛情难却”惹的祸.而他们自己好像很无辜。在这里,“盛情难却”成了贪官们的一块遮羞布。  相似文献   

9.
卿裔 《今日海南》2006,(1):39-40
纵观2005年见诸于媒体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其中不乏“经典名言”,值得玩味。这些“名言”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的脱口而出,有的是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言为心声,听其言可观其行,这些话折射出贪官们的心态和灵魂。本文旨在评判“名言贪官”,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他们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10.
从“级别”来看,贪官原是个不起眼的地级市政协副主席;从“贪绩”来看,受贿144万余元,和那些动辄受贿上千万的大贪官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小巫”。然而全县副科以上干部无一“盲区”,全部向他行贿,这创造了一项官场“奇观”,虽不敢说“绝后”,但绝对“空前”!  相似文献   

11.
贪官不会给自己造“谣”的 ,可有些话都是一些贪官们被揪出以后的“自白” ,颇能代表贪官们的共同心态 ,且已被广泛运用 ,形成了特指 ,具备了“谣”性。请看 :一位“县委书记”这样交待 :他上任仅一个月 ,就赶上过春节 ,不经意间收了10多万元的“礼” ,他感叹道 :“在这个位上 ,虽累了点 ,但没想到更来钱。”于是传播开来 ,成了一些权要们相视一笑的心照不宣。前两天 ,福建公示了一位贪官的五言 :“当官不发财 ,请我也不来 ;当官不收钱 ,过后没本钱。”胡建学被查出来时 ,有一句话让人直呼“真理” ,就是“当官当到我这个级别就没人查 ,也…  相似文献   

12.
老少贪官     
近读鲁迅《夏三虫》,迅翁说:“夏天近了,将有三虫:蚤、蚊、蝇。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又不准像‘青年必读书’那样的交白卷。我便只得回答:跳蚤。”掩卷沉思,我突然想到,如今老贪官“老当益壮”,越老越贪,少贪官“豪气”冲天,“魄力”惊人。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两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不准弃权,非“爱”一个不可,我便只得回答:老贪官。这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尽管我一个也不爱,还恨得咬牙切齿。平心而论,老贪官、少贪官都不是好东西,一个也不能饶恕。可相比较而言,少贪官更为可恶,更为…  相似文献   

13.
看时下的反腐新闻.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随着一批贪官的落马,一批“贪夫人”也被揭露出来。她们或为贪官吹“枕边风”、推波助澜,或与贪官心照不宣地玩弄权术,大肆受贿,其贪婪有时甚于贪官本人,充当了“为虎作伥”、不为人齿的角色。 不久前,被判处死刑的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贪官腐败犯罪后,为逃避打击,携卷巨款潜逃海外,且负案在逃的贪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媒体称,近年来因经济问题而携款潜逃的贪官达4000多人,被卷走的公款高达50多亿元。“贪官外逃”,已成为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新动向;缉拿外逃贪官,也已成为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行动。  相似文献   

15.
某地一官因受贿锒铛入狱,对称他为“贪官”,直觉得“冤”得慌。他说:“我还算不上是贪官。人家送钱给我,我本来是不要的。我要人家带回去,人家不带。我总不能不讲人情,驳人家的面子呀!”一番道白,人们不得不“由衷”地慨叹:原来贪官也“做人难”,有一本“难”经啦!  相似文献   

16.
鲁烟 《现代领导》2001,(11):31-31
贪官不畏死,自古如此。并非现代贪官比古代贪官多长了几个胆子。要说对付贪官的狠劲儿,谁也比不了明太祖朱元璋。据《大浩》记载,明代光是酷刑就有数十种之多。有族诛、凌迟、极刑、枭令、断手、刖足、阉割、剥指、剁趾、墨面、文身。此外.朱元璋自己还发明了不少令人发指的刑法,如“铲头会”、“刷洗”、“抽肠”。  相似文献   

17.
令人忧虑的是,发出这种声音并以特赦贪官作为“课题研究”的竟然是来自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的“专家”,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众所周知,贪官对社会法制的破坏,并不只是如小偷、强盗般只“弄”几个钱的问题。姑且不说目前已查处的动辄涉案亿元以上的贪官造成国家和集体巨额财富流失的祸害,  相似文献   

18.
“三十六计走为上”的道理贪官们都懂,问题是,贪官怎么都能在关键时刻成功外逃?  相似文献   

19.
如同绝大多数贪官都养着一个或一串情人,几乎每名贪官的判决书上,都会有一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有统计表明,有情人、玩女人的贪官达95%。而被查出的贪官中,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天下粮仓》中,有个堪称古今一绝的贪官形象,此人即是肩负大清粮仓监管重责的二品大员米汝成。说米汝成是贪官中的“极品”,主要有二:一是此贪创下大清开国以来贪污公帑之最,是个不折不扣的巨贪;二是米汝成的“贪技”高出其他贪官一筹,至死都未让他人察觉,一度保全了他为官“两袖清风”的“清白”名声。起先,善良的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