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世界一流为目标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5月17日上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境内外媒体介绍近年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情况。数据显示,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阶段性指标基本完成,2018年桂林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消费实现"双过亿",旅游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漓江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据了解,自治区即将出台《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打  相似文献   

2.
3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对外公布《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成为世界一流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将对广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美丽广西,推动"旅游强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图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风光。  相似文献   

3.
<正>景美,人更美。走马桂林,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座城市的山水之美、文明之美。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升旅游服务,改善城市环境,丰富文化生活,从机关部门、市民点点滴滴的文明行为中,闪烁出这座城市灿烂的文明光芒和鲜明的文明底色。旅游服务提升了得天独厚的美丽山水,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魅力。201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路快马加鞭。对于以旅游兴市的桂林来说,要想让  相似文献   

4.
正一、研究背景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服务设施,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市县传真     
《当代广西》2013,(7):58
桂林: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建设美丽桂林、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市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今年,该市将主推七大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升级,引导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正北部湾经济区从十年发展走向十年领跑,以实力证明了"北部湾速度";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如火如荼,粤桂合作特别示范区正逐渐呈现出开发合作的"试验田"、改革创新的"先行军"的示范带动效应;《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两年多来,为老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桂林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让身裹历史荣光的古郡再焕生机;  相似文献   

7.
苏星  唐沐林 《当代广西》2013,(11):2-M0001
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了保持甲天下的山水和人居环境,多年来,桂林市坚持实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两大工程,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农业、旅游业及循环工业的发展。无论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还是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抑或是正在打造的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桂林都借着这一个又一个平台,不断地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综合管理水平,为生活在漓水秀山畔的百姓营造最美的生活环境。桂林用自身发展的历程证明:山水与发展能够完美融合,齐头并进。图为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梦幻般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3,(14):4-4
<正>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7月3日召开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新机遇,加快我区旅游业跨越发展,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的历史跨越。彭清华指出,尽管我区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粗放低效的发展阶段",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日前作出《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力争到2015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实现3000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3亿人次;到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  相似文献   

9.
王献丰 《传承》2013,(12):13
自治区党委、政府日前作出《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到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凤山县作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盘阳河的源头,面临着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一、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凤山县委、县政府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平台,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3,(7):20-22
面对面的理论宣讲是我们党开展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益深入人心,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桂林市委高度重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和广西区党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部署和要求,中共桂林市委紧密联系国家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王献丰 《传承》2013,(10):13-13
自治区党委、政府日前作出《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到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凤山县作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盘阳河的源头,面临着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黄斌  黄铮 《桂海论丛》2006,22(2):92-94
唐代桂林山水诗对桂林山水旅游审美而言,其独特的作用在于体现了桂林山水旅游审美自觉化的发轫,使桂林第一次以旅游胜地的姿态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对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桂林山川奇特、风景秀丽,早在唐宋时期",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已名扬海内外。为了守护好这方青山绿水,近年来,桂林市公安局以打造更安全更有序的国际旅游胜地为载体,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主动拥抱大数据,加大队伍教育训练力度,打造有能力、敢担当、能作为的桂林公安队伍新形象,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此,本刊专访了桂林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荣茂,请他谈谈桂林市的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9)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大背景下,"美丽桂林"建设显得更为迫切。因此,政府应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环境伦理责任,引导全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将桂林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粟尚正 《桂海论丛》2004,20(4):63-65
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桂林旅游必须顺应潮流,正视自身不足,以独具个性特征的旅游物质文化精品创造为基础,以适应时代要求的制度文化创新为根本,以与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相称的桂林精神为导向,建设桂林旅游文化,铸造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规划纲要等政策落地,一幅桂林山水旅游画卷徐徐展开,桂林会展业迎来了绽放的春天。自2010年以来,桂林市依托国际旅游名城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平台,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下称"旅博会"),架起了全球旅游业合作的桥梁。旅博会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会展业的一流品牌,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会展之星产业大奖"2013-2014年度中国十佳创新特色展会",桂林市也凭借在会展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旅游合作基础深厚稳固,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旅游合作一直是备受瞩目的领域,也是交流合作最火的领域之一。10月11-13日,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举行。本届旅游展以"共创‘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新篇章"为主题,紧扣中国-东盟开放平台的夯实提升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开展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为契机,搭建面向东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河池市金城江区将旅游业发展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提出"商旅活区"的发展战略,明确"民族、红色、生态、养生"的旅游开发特色定位。当前,金城江区主动融入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黔东南旅游度假区发展大格局和河池市"东巴凤大天都""丹金宜罗环"两大旅游业发展板块,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旅游大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扩大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影响力,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摘自《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相似文献   

20.
搞活内部分配转变营销机制柳州铁路局桂林站桂林站是湘桂铁路线上的一等客运站。地处国际旅游胜地,肩负着迎送国内外铁路旅客的运输重任,是铁路重点窗口单位之一。近年来,在运输市场占有的份额逐年下降,经营环境日趋窘迫。面对困境,我们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加快运输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