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为德宏各民族打开了加速发展的大门,党的十六大更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快马加鞭的发展进程中,德宏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新成效、新进展,如同浩天中炫亮的点点繁星,为全州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全州各民族群众共同迈向小康社会增添着力量”。一位曾经到德宏采访民族工作的记者,诗意地形容近年来德宏的民族工作。如果说,解放初期的“直接过渡”、“和平协商土改”、“缓冲土改”是德宏民族工作历史的跨越,那么,今天德宏的民族工作便是一种超越。在创新中超越,在发展中超越。管国芳局长在回顾她任职近两年来全州民族工作情…  相似文献   

2.
吉祥的炫亮     
《今日民族》2003,(12):54-56
改革开放为德宏各民族打开了加速发展的大门,党的十六大更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快马加鞭的发展进程中,德宏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新成效、新进展,如同浩天中的炫亮的点点繁星,为全州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全州各民族群众共同迈进小康社会增添着力量。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03,(12):8-9
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各民族的大发展“孔雀”这个品牌已被德宏人经营了半个世纪利用口岸优势,扩大边境贸易仍是德宏人民要致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赵芳 《今日民族》2016,(4):13-15
正锣鼓喧天、水花飞舞,4月12日下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广场上,泼水狂欢节拉开序幕。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是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泼水节更加热闹。4月11日至14日,以"泼水送吉祥,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中华一家亲·相约美丽德宏——2016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泼水节"系列活动在德宏州隆重举行。德宏迎来了  相似文献   

5.
朗昌辉 《创造》2002,(7):19-20
在西部大开发中,把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作为独特的产业优势来抓,把民族文化娱乐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带动和促进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力量。这是实施民族文化战略的要义所在。众所周知,德宏具有多民族的神采、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早在60年代就是全国闻名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德宏最宝贵、最具特色的财富。要把这一财富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力量,就应抓住本地  相似文献   

6.
聆听天籁音     
德宏各民族在发展的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乐器也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葫芦丝葫芦丝是傣族乐器中最有影响,也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葫芦丝的音色柔美悦耳,善于表现舒缓深情的曲子。因此,人们都说一听到葫芦丝的声音就想到傣家人,就会想到傣家的村村寨寨和那一丛丛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传统的葫芦丝结构单一,不分  相似文献   

7.
杨自新 《创造》2003,(12):39-40
一、德宏具有丰富而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1、内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德宏是祖国西南边陲一块神秘、美丽而又充满希望的孔雀之乡,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德宏作为傣族文化圈的发祥地,是黄河文化和恒河文化的交汇地。早在三千多年前,司马迁《史记》中即有"滇越"、"乘象国"的记载。唐宋是宋"金齿"部落属南诏和大理国管辖。明中期,在勐卯一带兴起了强大的傣族思氏封建领主政权。自元末起。中央王朝在德宏傣族地区设立土司,明清发展为10个较大的土司区域。由于中原文化、外来印度文化和本地传统的文化不断交汇,使德宏少数民族文化呈现…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0,(10):I0004-I0004
德宏是多民族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9.78%,做好民族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全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芳 《今日民族》2007,(5):F0002-F0002
5月15日,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今年4月在德宏召开的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精神.通报一年来全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今日民族》2003,(12):12-15
明媚、鲜翠、富丽、温婉……关于德宏的精彩数不胜数,而“边”、“情”、“绿”、“宝”作为极富代表性的几抹亮色,正是德宏最为独特,也最富魅力的  相似文献   

11.
德宏,正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跨越之路上,在党的政策光芒照耀下,发出大踏步前进的跫音。从昆明到德宏,近八百公里的车程。距离的遥远,没有阻挡人们前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的脚步,没有阻挡来自各级各地的帮扶,更没有阻挡人口较少民族的欢声笑语。在这里,扶持依旧,发展依旧。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入手,借力兴边  相似文献   

12.
董清强 《今日民族》2009,(5):F0002-F0002,I0001
5月12日至13日,省政府在德宏召开全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现场参观考察潞西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和陇川县等地的扶持发展工作项目点,总结交流全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情况和经验,研究部署200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德宏的美是和谐的美,各民族团结进步成就了德宏的独特魅力。如今,德宏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幸福的人民,欢乐的家园,德宏吉祥。有这样一幅照片:温家宝笑容可掬地站在中间,旁边簇拥着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大伙的脸上挂满了笑容。这是2008年3月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一行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走访少数民族村寨时留下的影像。从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11,(7):4-1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全省人口在1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7个("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人口在30万以下的景颇族增列入人口较少民族扶持范围,本文不含景颇族),总人口约27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保山、德宏、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丽江、大理、迪庆9个州市31个县(市、区)的175个村委会1407个自然村,民族数和人口数各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任务最重的省份。自2005年实施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的关心支持下,全省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大扶持力度,认真抓好落实,有力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历史上各民族的关系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他们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宣告成立,这既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使我国真正步入了一个民族大团结、民族大发展的时代。然而,这些成  相似文献   

16.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陈斌 《思想战线》2003,29(1):45-48
西南地区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区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西南各民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 ,汉民族对其影响较大 ,因而中原汉族与西南各民族的关系发展成为西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一条主线。唐朝时期 ,中原汉族与西南民族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贞元会盟又是其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日至3日,以"开放、合作、团结、发展"为主题的2018中国·德宏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在云南德宏州府芒市举行。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受邀参加"中华一家亲·相约美丽德宏"活动,与大陆各民族同胞共同欢度"目瑙纵歌"节。期间,海峡两岸同胞共跳万人之舞,并举行海峡两岸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上海对口帮扶德昂族发展工作是上海、云南两省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重大决策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启动上海对口帮扶德昂族发展工作以来,特别是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上海对口帮扶德昂族发展工作总结暨经验座谈会在德宏成功召开后,  相似文献   

20.
扶持边疆少数民族脱贫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措施。由于历史渊源、社会背景和自然条件等诸方面的原因.德宏州世居少数民族中的景颇族和傈僳族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普遍存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慢、贫困面广且程度深等问题。要加快其脱贫发展步伐,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入创新机制,制定优扶政策,强化新农村建设,加大帮扶力度,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