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开始在国际社会盛行起来。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中非关系超越了传统的西方与非洲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为了更好推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非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面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关系近10年来日益紧密。本文考察了中拉之间的贸易、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及其他资金流动的增长,并指出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在于获取原材料、找寻制成品出口的市场以及在此与台湾进行"外交"争夺。本文还论及了中拉关系的不对称性,这可以从双边贸易对双方的相对重要性、贸易流的构成以及FDI的差额之中看出来。这些都表明中拉关系具有许多"中心—边缘"关系的特征。然而,中国还远非拉美地区的一支新的霸权力量;而且对拉美国家来说,与美国以及欧洲的关系的重要性仍旧大于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0月18日,"未来十年的中拉关系"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拉合作"、"拉美与亚太地区的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后,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非洲日趋紧密地融入中国外交战略和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的对非关系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新思维、新作为和新气象,当务之急是在中国国家战略或国际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加快运筹、制订中国对非战略。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非关系经受了50年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发展中阶段,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双方也有深化合作的愿望。中国希望与非洲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今年11月上旬将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这次峰会将是中非领导人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6.
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改革开放40年来,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欧洲国家也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庞大市场中受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中国坚定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中欧合作更加紧密。近两年来,欧盟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对外来投资的防范意识和敏感性提升,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分析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及应对之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进行研究,取得很多开创性的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促成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中国元素的增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研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其中,中华经典国际关系研究有何特别之处?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研究在多大程度上能助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国学派的构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研究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是否一定要突破既有的理论框架?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注意什么?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信岩呈专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潘忠岐教授。潘忠岐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对外政策与战略、中美与中欧关系、中华经典国际关系等,著有:《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针锋未必相对:战略思维与中美互动的对弈逻辑》《国际政治学理论解析》等。  相似文献   

8.
方晓 《国际展望》2012,(5):137-141
2012年8月16-17日,由外交部欧洲司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承办的"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外交部宋涛副部长作了题为"变化中的欧洲和中欧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虽然难以用定量分析方法来界定中拉关系的亲疏远近,但随着中拉政治、经贸、人文呈现出"全面开花"的特点,中拉关系的发展并非处于"困难"时期,而是处于194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来的最佳时期。美国学者陈懋修认为,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正在从"比较轻松、比较容易的一段时期"进入"困难"时期。他之所以称前一段时期为"轻松"、"容易",是因为中拉贸易出现了"爆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非洲国家纷纷提出"向东看"口号,积极发展与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及东盟等亚洲国家的关系,尤其注重加强同中国的经贸联系,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既给中国加速国内经济发展、巩固和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及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带来重大机遇,又给中国的外交环境特别是中国的大国外交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4月11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美洲峰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落下帷幕。作为西半球最重要的首脑峰会,美国与拉美各国领导人在会议过程中的互动成为美拉关系走向的试金石。与上届峰会的"不欢而散"相比,本届峰会虽然也没有最终发表任何重要成果性文件,但是古巴的首次参会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传递出了美国与拉美各国都希望双方关系止跌回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经历了启动期、黄金期和深水期等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内外部压力增大,需要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多释放发展红利,同时维护好中欧关系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近年来,中非关系的发展轨迹不仅最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印记,而且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更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佳舞台。过去五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反映在对非外交上,就是用"真、实、亲、诚"理念及正确义利观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用"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推进合作共赢的中非南南合作伙伴关系。展望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非外交,需要以更开阔的胸襟和更从容的气度,直面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从政治发展与经济合作两个方面谋篇布局。在政治发展上,凝聚政治共识,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在经济上,则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另外,在工业化合作过程中应关注对非洲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在中非金融合作过程中注重加强对非洲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体系进入转型期,世界多极化格局深度发展,通过与发展中地区的整体性外交升级,南南合作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在继中国—东盟对话、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机制之后,中国—拉共体论坛于2015年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的全覆盖。中拉论坛的建立是新世纪以经贸联系为核心的中拉关系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中国南南合作战略深度发展需要拉美国家的全面参与;另一方面,拉美国家努力寻求自身发展道路也为中拉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契机。需要指出的是,中拉论坛也面临双边关系基础相对薄弱、贸易结构相对单一、欧美长期主导等一系列挑战。如何构建符合双方利益的长效合作机制,如何在双边合作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升级并多元化贸易结构,如何推动中拉多层次交流与合作以增加双方战略互信,如何通过中拉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南南合作水平等,都是中拉论坛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快速上升,以及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于中非关系的关注日益增加.由此,对中非关系的报道和评论成为国际媒体界的热点.站在学术角度而言,其中既有较为客观公正的报道,也有歪曲事实、夸大其辞甚至危言耸听的报道.从认知角度而言,造成这种现象既有视角差异的客观性因素,也有视角差异的主观性因素.层出不穷的对歪曲中非关系的报道已经对中非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6日,中欧举行了第四次领导人会晤,在随后发表的<第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新闻公报>中明确提出了"推动中欧全面伙伴关系向前发展"的目标,这为新世纪双方关系向纵深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这也与布什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降温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中非关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学科方法渐趋多元,研究议程也明显深入。那么,当代中国的中非关系研究主要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中非关系研究是否产生理论?它将对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外交理论等产生何种影响?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而言,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曹德军就上述议题专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张春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和平安全、大国对非战略比较等,著有《中非关系国际贡献论》《地方参与中非合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拉美的市场容量比非洲大,除了是原料产地,还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拉双边贸易额近10年来保持30%左右的增速。中国政府已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拉关系,但是鉴于中非峰会引发西方媒体恶炒的经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与合作应该相对低调进行。  相似文献   

19.
李鹏涛  刘鸿武 《国际展望》2012,(4):37-48,138
在非洲地区组织影响力日益提升背景下,中非合作关系应在保持以往"国家—国家"双边合作传统优势前提下,更加重视发展与非洲地区组织间的"国家—地区"多边合作。使这两种合作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以双边合作支撑多边合作,以多边合作完善双边合作,从而开创新时期中非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访非期间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政府塑造新型国际秩序和处理双边、多边关系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路标。中非关系在2014年得到全面深化,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经贸上,突破了2200亿美元大关;政治上,李克强总理访非并提出"461"合作新框架,充实了"真、实、亲、诚"的对非外交理念;安全上,中国向南苏丹派遣首支维和步兵营,在非洲的和平安全领域展现更加积极和建设性参与的姿态。在西非地区出现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之后,作为域外大国,中国又第一个驰援,先后提供7.5亿元的各类援助,彰显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中非能够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构建一种新型的协同发展关系,中非特殊的"命运共同体"也由此能够进一步向新的"机遇共同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