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皮肉给他吧,骨头是我的!就是骨头碎了,也会有强烈的一声爆响!" 这掷地有声、动人心魄的诗句,是吴大可烈士在马家洲集中营受刑后所作,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铁骨丹心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2.
刘勉钰 《党史文苑》2013,(11):35-39
吴大可,江西瑞昌人,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赣西南前委宣传部部长兼丰城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2月,他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被转至马家洲集中营关押。由于他在狱中不畏酷刑,坚持斗争,1942年2月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江西解放后,邵式平省长专门接见了吴大可的父亲吴霖,称赞吴大可是江西人民“伟大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提起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的英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郭建光的艺术原型是谁?1682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一次党史工作会议上,谭震林同志一语道破了这个“谜底”。他说,《沙家浜》的斗争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真名字叫夏光。夏光又名夏光者、夏光绍,现年80岁,湖南省武冈县天心桥人。1926年毕业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斗争”指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人在与自然界、社会和自我的斗争实践中彰显出斗争精神的三重价值意蕴,即斗争精神是实现生态和谐的不竭之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是寻求自我突破的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在党的百年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在武装斗争、建设斗争、改革斗争、伟大斗争的历程中实现民族解放之路、创立中国社会主义之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开创民族复兴之路,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实践道路。斗争精神在中国的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立场、践行“实事求是”的斗争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策略、落实以增强本领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为新发展阶段继续开展伟大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摄影战士沙飞用手中的相机,创造了中国革命摄影的多项“第一”:人民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中共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领导者,中共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的创办者,被誉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沙飞有幸与鲁迅交往,尊其为精神导师,鲁迅对他摄影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沙飞于1912年5月5日出生于广州,原名司徒传,祖籍广东开平。高小毕业后他考入广东省无线电学校,1926年毕业后,入北伐军当电台报务员,随军转战上海、宁波、济南、北京等地,后又在广西梧州军用电台工作3年。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陈外欧将军历经了“反右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并经受住了多种疾病的磨难与考验。逆境中,他始终保持了一位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伟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正如王震对陈外欧的评价那样:“陈外殴同志是个好同志,骨头是硬的,心是红的,对党始终忠心耿耿。”  相似文献   

7.
江西党组织主要创始人赵醒侬殉难已经80年了。每当我们想起这位革命先驱者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革命形象,不禁肃然起敬,深受感动和鼓舞。反动军阀虽然夺去了赵醒侬的生命,可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功绩却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正如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第175期载文所说的那样:“醒侬同志的精神——革命精神,是永久永久在我们面前活着的!”反帝反封建的勇猛战士赵醒侬原名性和,1899年出生于江西南丰县城一个贫苦的裁缝家庭。还在家乡县立高小读书时,他就经常表现出求光明、行正义的胆识: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他在全县第一个剪掉辫子;每遇纨绔子弟仗…  相似文献   

8.
林彪自1958年以后,就拼命吹嘘他“一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荣历史”,特别鼓吹的是1929年闽西斗争时期直到古田会议,他“都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攻击朱德、陈毅是“错误路线的代表”。闽西斗争时期林彪的确是“拥毛反朱”的。但林彪为什么“拥毛反朱”?这得从当时的朱毛分歧说起。 朱毛分歧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11月9日,我们来到风景秀丽的蓉园,访问出席了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特邀代表周里同志。我们说明来意后,周老高兴地连声说:“好!好!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很成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周里同志今年84岁高龄,仍步履稳健,精神矍铄。他1927年入党、参加革命,建国前始终在湖南从事苏区斗争和领导地下工作,建国后又长期担任湖南省的重要领导工  相似文献   

10.
许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他“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在任何环境的斗争中,都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品质,坚贞不屈,英勇战斗,不愧为“无产阶级久经考验的忠实战士。”虽然他和我们永别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却永远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一九三三、三四年间,许立同志用“许任  相似文献   

11.
在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说:“(邓小平)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是在党内经过斗争的。”无疑,这是毛泽东对邓小平在刚刚结束的粉碎高饶反党篡权斗争中所表现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高度原则性、全局观念的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12.
王慧 《唯实》2001,(12):69-71
周恩来总理卓越的领导艺术举世闻名。在“文化大革命”的狂涛骇浪中 ,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面对林彪、“四人帮”打着“革命”的旗号对国民经济的蓄意破坏 ,他挺身而出 ,苦撑危局 ,以大无畏的气概与英勇斗争的精神 ,运用高超的斗争技巧 ,不断适时地变换斗争方式 ,竭力维持和促进经济工作 ,体现了他独特的领导艺术才能。一、取得支持 ,灵活指挥196 6年 5月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 ,打乱了我国经济工作的正常秩序。正倾其全力于国民经济运筹帷幄之中的周恩来 ,十分担心这场来势凶猛的“革命”会扰乱经济建设 ,给全国人民带来灭顶之灾。但…  相似文献   

13.
如史中兴撰《贺绿汀传》所称,贺绿汀是个长时期来与“左”倾思潮斗争的不妥协的斗士。所谓“贺绿汀精神”,正是他几十年来不畏强暴,寻找真理与艺术真谛的知识分子的一身硬骨头。贺绿汀是这样一位知识分子,他早年投入革命运动,经历过各种各样风浪,深深地明白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一月八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可是他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一贯勤奋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严于律己、善于团结群众的高贵品德,将永远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的心中。我是福建人民的儿子,长期在外地工作,这次回到家乡来学习“山海经”,正逢恩来同志逝世十周年,缅怀先贤,思绪万千,不免想起他在领导全国革命和建设的斗争中,同福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直接关系的许多事情来。现根据回忆和手头资料作简单回顾,愿同八闽全体人民一起学习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从“城市中心”到“乡村中心”思想转变历程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关于“乡村中心”的思想是1930年1月提出的。而在此前后周恩来也提出了“乡村中心”思想,用词还更明确。从1927年底到1930年八九月间,他从提出“农民割据”是中国革命的“特殊方式”,到提出“农民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是今日中国革命的主要特征”,到明确提出“现在中心是在苏维埃区域,不仅党是[有]政权的党,而且有红军、赤卫队,而且是要发展及于全国”。同时他倡议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统一领导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到中央局工作,从而完成了他从思想到实践、由“城市中心”到“乡村中心”的思想转变历程。而且他从党中央领导的角度开始党的工作转变,因此更具有全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副省长的贺敏学,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战士。1953年,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上井冈山第一”。贺敏学是在 1927年 8月永新农民暴动失败后,和妹妹贺子珍一道上井冈山的。不久,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贺敏学即投身到创建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伟人斗争中去,艰难奋战……  相似文献   

17.
<正>熊雄,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世斗争几日平,漫漫也应到黎明。听潮夜半黄埔客,充耳哭声和笑声。”这是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熊雄发表在《黄埔日刊》上的一首七绝诗,不仅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更彰显了他强烈的斗争精神。纵观熊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强烈的斗争精神既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他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熊雄献身中国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1,(20):1-1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9.
马吉甫1902年2月3日生于陕西省朝邑县马家庄一个农民家庭,10岁入私塾,21岁毕业于西安单级师范学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发生“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转入隐蔽斗争,以教师身份做掩护,积极参加了群众抗粮抗捐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三个年头,马吉甫重新加入党组织,继续从事地下工作。马吉甫生有两男两女,大儿子马勤动,生于1918年,毕业于同州师范,自幼受父亲教育影响,树立起牢固的革命思想。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他便到中共举办的经阳县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并参加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1)“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2)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基因和历史传承,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急迫需要。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著名工人运动领袖、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团长蒋先云是我们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杰出代表。他生于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死于革命遇阻的战火之中,虽然一生只有短暂的25年,却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