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打退敌人的“秋季攻势” 我志愿军在一线的6个军(六十四、四十七、四十二、二十六、六十七、六十八)中,有4个军的阵地遭到敌人9个师的攻击。敌人最先行动的是美军第三师的两个团,在100多门火炮和60多辆坦克的配合下,向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阵地夜月山、天德山至大马里地段猛攻。防守夜月山的我军一个连,在我军炮火支援下与敌激战一天,工事被敌炮火全部摧毁,坚守主峰的一个排全部牺牲,  相似文献   

2.
周平 《党史纵览》2010,(10):22-27
1951年11月30日.轰炸机飞行员毕武斌在配合志愿军陆军部队进攻大和岛的战斗中,驾驶的飞机中弹起火.而他仍然沉着地驾机保持编队.且战且进,将驾机上的炸弹投向敌人阵地.终因其轰炸机负伤过重.坠机人海壮烈牺牲。事后,毕武斌被追记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称他为“空中董存瑞”。  相似文献   

3.
我军在金化西边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战士邱少云,为了保全整体,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壮烈地牺牲了自己。邱少云是志愿军伟大的战士,是祖国人民值得骄傲的子弟。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敌人阵地附近去埋伏,等第二天晚上发起战斗的时候,好突然去消灭敌人。他们埋伏的地方,在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离山顶上的敌人只有六十公尺。要在这里埋伏二十多个钟头,实在是不容易的。昨天,从这里飞出一只野鸡,敌人还连格夹炮地打了半天。邱少云等趁着天黑,摸到了这里,他们分成小组,散布开来。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茅草,凉风…  相似文献   

4.
《党建》1999,(10)
黄继光:勇堵枪眼的特级英雄1952年10月,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四号”、“五号”阵地相继被夺回,但“零号”阵地上的敌人仍集中十几挺机枪负隅顽抗。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着战友冲向战壕。黄继光机智地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掉了两个,但武器都用完了,身上也多处受伤,敌人的机枪仍在吐着火舌。黄继光不顾伤痛,毅然站起来,向敌人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口……黄继光被授予“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邱少云:田纪律重于生命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为了…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是党中央、毛主席的一项英明决策,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当年我有幸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去了朝鲜。下面介绍我遇险的四则故事,意在说明在这场战争中,敌人的凶残和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6.
上甘岭战役(1952.10.14—11.25)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战役,在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敌我双方共投入了10万兵力,反复争夺了43天,最后我志愿军步兵守住了阵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我志愿军炮兵在这次战役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对此曾给以很高评价:“我军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准确,实为致胜要素.”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炮兵火力占有绝对优势.敌人参战的炮兵有18个营,拥有各种火炮合计416门.我志愿军参战炮兵16个营,总计各种火炮190门.从火炮部署密度上看,敌人是每平方公里160门,我军是每平方公  相似文献   

7.
古琳晖 《党史博览》2012,(12):22-24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侵朝美军对金化以北五圣山上甘岭地区发动了一次自称为"最猛烈的攻势"。此役,敌人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阵地上,投入6万多兵力、300多门大口径火炮、100多辆坦克,每天出动飞机70多架次。经过40多天的激战,敌人在付出了伤亡2.5万余人的代价之后宣布:"这次攻势彻底破产了。"由此,上甘岭战役成为举世闻名的经典战例。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兄弟部队的有力配合。被誉为"世界战争史上著称的阵地防御战"的西方山阵地防御战,同上甘岭战役一样,打得壮烈精彩。原第十五军参谋长张蕴钰曾对参战官兵说:"你们西方山打得很好!因上甘岭的出名而把你们给掩盖了。"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作战中多以游击战为主,在有利条件下也打一些运动战,但打阵地战特别是阵地防御战的次数比较少见.不过,在1941年冬季,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为了保卫黄崖洞(又称黄烟洞)兵工厂,却打了一次成功的阵地防御战,即黄崖洞保卫战.这也是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八路军打的一次非常著名的阵地防御战.  相似文献   

9.
十九日晚十点钟,我们紧跟着强大的反击炮火,一口气收复了“五九七·九”高地右侧的六、五、四号三个阵地,眼看这条起伏的山腿就要被我们全部占领的时候,敌人主峰周围和零号阵地上残存的火力点突然复活了,上下交织成一片火网,向我们恶毒地飞盖过来,把我们压在主峰下面零号阵地的山脊上。这时我们的炮火已按时延伸射击了,前进的障碍必须我们自己来扫除。突击部队停下来,利用弹坑和敌人的尸体隐蔽自己。这时阵地上升起照明弹,照医得如同白昼一样。从这里我清楚地看到,距离我们五十公尺远的零号阵地前沿是两个并排的火力点,掩护着后…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场上孕育了数不胜数的志愿军英雄。有一个属于通信兵的英雄无人不晓,他就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的悲壮呼喊,曾经久久回荡在无数观众的心中,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王成的形象不是艺术的虚构,而是志愿军通信兵中千真万确的一员。他的真实姓名叫干树昌,是志愿军第67师的步谈机员。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夏季反击战中。一个晚上,于树昌背着步谈机随一个连深入敌阵袭击,一举消灭了281.2高地的守敌之后,却被反扑的敌人紧紧咬住不放。敌人一次次地反攻,志愿军死守阵地,英勇抗敌,战…  相似文献   

11.
张建 《世纪风采》2010,(3):35-36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战役,在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敌我双方共投人了10万兵力,反复争夺了43天,最后我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此役中,志愿军炮兵二十一师二0九团战功卓著,“喀秋莎”火箭炮在上甘岭战役中尽显神威。步兵战士特别喜爱“喀秋莎”,称之为“炮兵之王”。  相似文献   

12.
当时毛泽东发给志愿军的电报开头多是“彭邓洪韩解杜”,洪学智作为其中的“洪”,起到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是这么唱的,但当时的过江却是静悄悄的。1950年10月25日,也就是过江后的第3天,我军就和敌军遭遇,第一次战役打响了。凌晨,作战室的电话铃响起来。118师报告说,他们的正面发现了敌人。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的副司令员洪学智批示:“多往里放一放,等敌人钻进口袋里再坚决消灭它。”此时,敌方都很狂妄,他们并不知道我志愿军主力已经过江,还在声称马上便可以“饮马鸭绿…  相似文献   

13.
50年前,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落水少年魂断冰河,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金日成将军给予其高度评价。谁能想到,最初师机关是把他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的,并向各连下发了“事故通报”。因为定性上的失误,差点使这位国际主义英雄成为违纪战士……(一)1952年初,朝鲜半岛千里冰封,气候十分恶劣。我志愿军某师经过英勇作战,同兄弟部队一起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后,奉命撤至成川郡及其附近地域进行整训。在这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共出动9个…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著名战斗英雄周文江的回忆录《抹不去的记忆》一书。书中第四章“西兴里阻击战”一节强烈震撼了我:“在西兴里阵地上,我们坚守了7天7夜,打退美军28次进攻,为歼灭美军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兴里战斗中,我们俘虏美军7人,打死打伤美军400余人,击毁敌人的坦克4辆、汽车2辆。在这次战斗中,五连也付出了巨大代价,70多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文中还配有一张合影照片,  相似文献   

15.
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应该对片头那几幅敌我肉搏、我军困守阵地的画留有印象,其中的一幅名为《王万成和朱有光》。这幅画的作者周祖铭曾作为一名志愿军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创作出了“坑道战”、“决战”等诸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气势磅礴、宏大壮烈的油画《上甘岭》。它是如何被创作出来,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且听作者为我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6.
进行阵地防御战,敌人如从正面攻不动,则往往采取迂回战术,绕到背后打开缺口。军事上这一招,想不到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心领神会、用得烂熟。在电影《生死抉择》中,中阳纺织厂的腐败分子在市长李高成那儿无法下手,就挖空心思在他妻子吴蔼珍身上打主意、做文章,利用公公去世、婆婆住院、小叔子打工、女儿画画等各种机会,设下一个个陷阱,诱使吴蔼珍越陷越深,直到接受送来的30万巨款。李高成知情后沉痛地说:“我在外面反腐败,想不到腐败就发生在我的家里”吴蔼珍似乎很委曲:“我这样做,都是为了这个家啊”“为了给孩子留点…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们来到四川中江县参观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得知与黄继光一起炸敌堡的“上甘岭三勇士”惟一幸存者肖登良现就在中江县城北农村,我们立即前去采访。在一破旧不堪的农家院内,我们见到了年近 70的肖登良。我们摆谈开了,一幅战争画卷展现在我眼前……   上甘岭战役进行到第五天,也就是 1952年 10月 19日,在 597 9高地,伤亡严重的六连在持续防御中同强大的敌人激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收复阵地的战斗一次比一次艰难,战场上,火光闪闪,炮声不断,敌人的照明弹一次又一次发向天空,漆黑的夜晚被照得如同白昼。趁着敌…  相似文献   

18.
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部队炮兵二十一师是 1951年 2月赴朝参战的。第一批出国的有二一、二二、二三 3个炮团。后来又有几个炮团先后出国,到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前,因炮二十二师领导机关未能组建,这样,在朝鲜战场上,炮二十一师所属共有 7个火箭炮团。我随第一批 3个炮团出国,是炮二十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的采访员。   1952年 10至 11月间,我随“喀秋莎”炮二九团参加上甘岭战役。这是我在朝鲜战场上度过的最难忘的日子。   1952年 9月,志愿军为了大量杀伤敌人,改善防御态势,发起了秋季有目的的进攻。志愿军炮兵二十一师…  相似文献   

19.
1927年12月下旬的一天,黄昏,夕阳西下,斑烂的云彩撒满了天空。坐落于井冈山附近的茶陵县城,此时笼罩于硝烟弥漫的弹雨中。负责据守城东方向的秋收起义部队第三营,在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的指挥下,一次次打退了国民党吴尚独立团的疯狂进攻。敌人留下了一具具尸体,败逃而去,阵地上一时恢复了短暂的宁静。副营长伍中豪就此空隙,加紧指挥各连抢修被敌炮火轰毁了的掩体工事,准备迎击敌人的再次进攻。只见他穿行于各连阵地之间,忙得满头大汗。这时,营长张子清急匆匆地从团临时指挥所赶来向他传达说:“伍营长!团部命令我们准备撤退!”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学校是一片“净土”,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却把这片“净土”当作争夺青少年的“阵地”,对中学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西方敌对势力就必然会去占领。占领这一阵地,必须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努力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