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财产犯罪中的占有的转移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研究占有的转移来区分盗窃、诈骗、侵占等诸罪,文章的线索是财物的占有转移的过程。文中试从本权人的处分行为、行为人取得占有的要求、占有的管领力范围的认定这几个方面来研究财产转移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改革正迈着稳健的步伐不断前进,随着改革的发展,某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就受到有力的挑战。改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就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严峻课题。要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实现观念更新,就得首先对什么是旧观念、新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作出科学的回答。“旧”和“新”是相对的概念,要确定二者的区别,必须对  相似文献   

4.
高晓春 《法制与社会》2010,(14):133-134
公共利益是法学、政治学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然而何为公共利益,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的涵义、认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公共利益研究的实质在于协调其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5.
洗钱罪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本文从目前洗钱罪所表现出的特征、主体、主观方面、预防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已成为众所关注、热门讨论的问题。党和政府以强大的行政力量、司法力量不断与愈演愈烈的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已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当前的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仍然呈蔓延的发展趋势,不断被媒体披露出来的职务犯罪大案要案,每每对整个社会形成极大的震动。为了预防职务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厅。2002年4月5日至7日在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召开的第11届学术研讨会上。共180余位犯罪学专家  相似文献   

7.
论胁从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胁从犯不是一类独立的共同犯罪人在我国刑法中 ,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其中 ,前三类是按照共同犯罪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而划分的 ,并且这种作用按主犯、从犯、胁从犯的顺序呈递减趋势。也就是说 ,胁从犯是依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而划分出的一类独立的共同犯罪人 ,它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小于主犯和从犯 ,这是理论界对于胁从犯的共识。然而 ,认真思考胁从犯的概念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情况 ,笔者以为下述两个问题值得重新审视 :1 .胁从犯是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人 ,而被胁迫参与犯罪这一事实是否充分说明了胁…  相似文献   

8.
论教唆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兰英 《现代法学》2003,25(5):52-55
在刑法理论中,学者们对共同犯罪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从而使这一问题观点纷纭。不过,正是因为观点纷纭,反倒令人目不暇给。本文试图对教唆犯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希冀会使这一问题眉目清晰。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条是由原刑法第156条修改而成的。现法条增加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同时法定刑从原最高三年至现在七年有期徒刑。使现法条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然实践中仍不乏问题。一、关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数额、情节(1)数额较大。数额较大,尚无司法解释。实践中掌握较难,各地不一。有的将毁坏公私财物千余元定罪科刑,有的数千元定罪科刑,有…  相似文献   

10.
论洗钱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论洗钱罪的几个问题李希慧1990年12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实施的《关于禁毒的决定》第4条规定了掩饰、隐瞒毒品犯罪所得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罪,新刑法第191条在《关于禁毒的决定》第4条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掩饰、隐瞒对象的范围,增加行为的具体方...  相似文献   

11.
<正> 严肃认真地查处贪污、受贿等犯罪案件,是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鉴于理论上和实践中对此问题多有争论,笔者略述管见,共同探讨。一、对贿赂的理解我国刑法理论上通常认为贿赂是受贿罪的犯罪对象或目的物,没有贿赂就无所谓受贿罪,因而确定贿赂的内涵和外延是认定受贿罪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是我国关于侵占罪的规定,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侵占罪的设立.弥补了我国原有刑法中关于财产犯罪立法的不足,标志着我国刑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又向前迈了一步。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该项罪名。本文试图针对适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立案监督的几个问题刘晓英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刑事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刑事诉讼的实践来看,立案监督一向为薄弱环节。加强立案监督已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加强对立案监督的研究似很有必要。一、立案监督的依据立案监督,是享有法律监督职权的...  相似文献   

14.
占有制度经过自罗马法以来近两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的所有是基于占有取得的,没有占有就没有财产的流转和利用,更不用说财产的处分和收益了,单此一点,占有概念可谓为物权法中的统领。占有是所有权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也是他物权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它在经济市场中无所不在。因此,明晰地了解有关占有的基本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在占有之中,无权占有又是许多纠纷产生的起因,所以接下来我会根据对《物权法占有篇》等书的学习来对占有及无权占有的有关内容进行解析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李锡鹤 《法学》2012,(1):39-48
民法区分善恶意,是为了根据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即是否欠缺必要注意来决定行为性质,区分法律后果。"善意"行为均为有权行为。通说主张善意即"不知"或"不应知"。作为善意之根据,"不应知"包含"不知"。当事人"应知"或"不应知"者非自己行为之性质,乃相对人行为之性质。不存在行为人不应知其是否合法之本人行为。所谓"不应知无权占有"是矛盾表述。善意占有是占有人不应知占有移转权利人无移转占有意思,或者占有移转人无移转占有权利,并以"应知"为转化恶意占有条件之占有,属有权占有。无权占有即恶意占有。善意占有均为他主占有。通说既视善意占有为无权占有,又主张善意占有人可取得收益,其实已否定善意占有为无权占有。  相似文献   

16.
于喜彬 《经济与法》2003,(10):17-18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的一类犯罪.与占有型、挪用型的侵犯财产罪不同.它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是对财产加以毁损,对社会财富的危害极大。因此,刑法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犯罪加以修改、完善。但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构成要件、此罪与彼罪、竞合与牵连等还存在着许多争议,且理论界对此罪的研究甚少,本文试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一,放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关于如何确定放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理论上有多种不同看法。①烧毁财物是既遂,没有烧毁财物是未遂。而不问财物烧毁多少,程度如何。显然,这是以实害结果发生与否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志。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它对放火罪既遂的认定失之过严,有悖现行刑法的规定以及刑法理论。②已经点燃目的物,即便移去引火物或者行为人离开现场后仍能独立继续燃烧的,为放火罪既遂,不能独立继续燃  相似文献   

18.
论侵占罪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论述了侵占的本质及界限 ,并由此对作为侵占标的之一的遗忘物给出定义 ,从而使得其与遗失物的区别更为显著 ,为实践操作提供便利 ;随后又对侵占案件的性质作出了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 比较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比较的目的是认识事物、鉴别其优劣。比较刑法就是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国的刑法理论与实践加以研究。近几年,人们对比较刑法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本文将对比较刑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一、比较刑法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社区矫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恩慈 《中国法学》2004,(4):186-189
<正>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重要刑事政策。积极探索和总结社区矫正的理论与经验,对于顺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