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五十万职工群众在长达半世纪开发建设林区的历程中,所体现的各种崇高精神的概括、提炼和升华,是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和实践“三个代表”的不竭动力。新形势下,如何弘扬大兴安岭人精神,使之成为森工企业治危兴林、再创辉煌的行业之德和政治基础,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认识新形势下弘扬大兴安岭人精神的必要性在国家对林区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迅速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认真实施“天保工程”。…  相似文献   

2.
刘玉全  陈金生 《实践》2011,(4):33-33
李绍鹏,1986年从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就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工作。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令他魂牵梦绕的林业事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即林管局,以下简称森工集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和新途径,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全面推进林区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美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绿色是这片土地永恒的底色,而红色是它传承不变的基因。70年来,红色党旗引领着一代代林业人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积极投身林区各项事业,用双手创造出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生活。护绿先锋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10.67万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7,(13)
正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部边陲,东挽小兴安岭山脉,西依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南濒松嫩平原,北由千里奔泻的黑龙江紧紧环抱,筑起了东北乃至华北的绿色生态屏障,抵御着蒙古高原悍风,庇护着祖国"大粮仓",维护着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开发建设以来,大兴安岭作为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年木材产量最高时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有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决定了大兴安岭林区在国家推动绿色发展、加  相似文献   

6.
<正>广袤无垠的大兴安岭,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里凝结着他们的激情与汗水、寄托着他们世代追逐的梦想。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建设史上,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名字:有革命战争中立过功勋、为林区开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王殿兴等老一代优秀共产党员;有奉献林区、舍己救人的张力、何志等革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9,(7)
<正>于海俊出生于翁牛特旗桥头镇代家窝铺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7年7月从原内蒙古林学院林学专业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只身来到大兴安岭深处投入林区建设。参加工作32年来,历任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副院长等职,2011年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一直以来,于海俊一心扑在林业发展和林区建设上。在承担林业规划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翻开共和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记忆,林区的发展与改革无疑是其中火热而壮丽的一章。中国森林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内蒙古最大的一片森林在大兴安岭,它宛如巍峨的绿色长城,镶嵌在祖国北疆之巅,守护着东北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安全。70年来,大兴安岭林区逐步实现了由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之一。经过近40多年的开发建设。林区现已形成社会设施完善,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森林工业体系。林区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随着林区40多年的开发建设而日益发展。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和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兴安岭林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要在两个文明建设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培养和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为出发点,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互为推进,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的全面发展,并抓了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尔后辐射推广,先后涌现出了莫尔道…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10)
<正>2015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对我国国有林区改革作出的全面系统的部署。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勇于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主动作为,自加压力,率先闯出一条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为国有林区改革起到示范作用。国有林区一直是全国森林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裴禹 《实践》2007,(7):33-33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目前,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种群得到扩大。在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这里的人们更加懂得了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现在,走进神秘的大兴安岭森林,你会看到黑鹳和野鸡等珍稀鸟类到居民区旁的河边饮水;行走在林区的运材路上,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08,(10):49-49
2008年6月3日内蒙古森工集团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签订了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协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是内蒙古自治区设在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单位,成立于1952年。生态功能区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9个旗市,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或三个海南省的面积。有林地面积  相似文献   

13.
孙东尘 《实践》2009,(9):12-13
位于祖国版图"鸡冠"处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连黑龙江,西接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至吉林洮儿河,北部和西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毗邻。这片浩瀚的林海,宛如一条绿色的长城,维系着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安全。这里,就是大兴安岭务林人神奇而美丽的家。  相似文献   

14.
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困扰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居危思安,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奏响了一曲曲深化改革,脱危解困的乐章。国有企业的出路在于改革。在1995年和1996年实施“三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1997年以“精干主体、减员增...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21,(4)
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是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基地。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以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为重点,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6,(8)
正1961年,面对全国林业存在的木材供不应求等诸多问题,国家主席刘少奇决定利用假期到东北林区进行一次考察。考察范围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的伊春、牡丹江、大兴安岭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林区。7月18日,刘少奇夫妇及林业部副部长张昭与随行人员到达哈尔滨。在省长李范五陪同下,刘少奇开始对黑龙江林区进行考察。他们首先冒雨视察了伊春林区带岭作业区。27日下午,到达牡丹江东京城林业局。东京城林业局的施业区地处镜泊湖  相似文献   

17.
赵晶莹  程虹 《世纪桥》2004,(6):41-42
今年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40周年。作为全国最大国有林区的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部,东与黑河毗邻,西接呼伦贝尔盟,南邻松嫩平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素有金鸡冠上的"绿宝石"之称。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曾写下"无边林海莽苍苍,拔地松桦亿万章"的绝妙佳句。 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曾有过"三上两下"艰辛创业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8)
正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改革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林区人才工作总体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国有林区改革等方面的工作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所以,林区应当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人才强区战略,明确人才工作目标,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人才素质结构与产业结构一体化进程,为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的目标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8,(9)
正内蒙古是森林资源大区,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较大的省区。全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6亿亩,森林面积3.73亿亩,均居全国第1位。天然林面积2.1亿亩,人工林保存面积9732万亩,均居全国第2位。活立木总蓄积14.84亿立方米。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格局中,我区是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内蒙古的生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北边,“鸡冠”的顶尖上,有着林海雪原的塞北风光。这里曾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但经过数十年的高强度采伐,让大兴安岭到了几乎无林可采的地步。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机遇始于1998年国家在大兴安岭林区试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该工程要求,大兴安岭地区的木材年产量从350.4万立方米调减到214.4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