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不合群不合作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先天与后天两个方面,其中家庭的影响又是最为主要的。家庭教育的不正确是导致幼儿胆小、孤僻、不合群的重要原因。因此,除了幼儿园的集体教育外,家庭的个别教育也显得十分关键。为此,家庭教育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要正确地处理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为幼儿形成合群合作心理与行为提供机会;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是加速学生成才的催化剂,双方要求必须统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的重要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既要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又要克服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所带来的学习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特点、方法、过程及主要内容。为此,老师从学生开学的第一天开始,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很容易过分溺爱孩子。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这种过分的溺爱是非常不正确的,想要孩子心理健康,那么必须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教最佳时期是12岁以前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父母的爱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相似文献   

4.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是加速学生成才的催化剂,双方要求必须统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的重要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既要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又要克服家庭不正确的教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3)
<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素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努力提高家长素质,重视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5,(12)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亲子依恋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环境等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因此,家庭成员要不断学习、形成教育合力,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开拓眼界,加强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等,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往往容易陷入种种心理误区,如盲目乐观、就业期望值偏高;缺乏自信、存在逃避心理;攀比从众、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等。大学生陷入就业心理误区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家庭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要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其次要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最后。要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摆脱不健康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有其典型的特点:一是自然性。骨肉亲情,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哺育孩子、传授道理,促使其健康发展,是许许多多家庭的立身和发展的基点,家庭每个成员时时处处为孩子营造着一个成长的自然场所。二是丰富性。家庭每个成员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这些都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生之间因过激行为造成人身伤害的现象屡有发生,它严重危害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过激行为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法律和医学常识欠缺的原因。从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关爱有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方面论述了应如何预防学生的过激行为。最后阐述了化解学生过激行为的三条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丽 《世纪桥》2007,(8):123-124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做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正确指导幼儿阅读;科学提供图书;注意发挥家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偏差。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养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上。一些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家庭私事,把教子成才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的意识淡薄。二、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严重  相似文献   

13.
浅析"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其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原因,认为"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消费多元化,消费理性不足,消费的从众心理和个性化矛盾,理财观念的缺乏,追逐时尚消费方式等特征,造成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的因素.要从增加消费教育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方面着手,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温倩 《理论导报》2011,(5):55-56
学生出走有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本人四个方面的原因,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角度预防学生出走,要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与引导,加大对学生安全、健康、责任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员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家庭、学校要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从根本上预防学生出走。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不足,具体到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在家长的越位、缺位,以及行为指导缺失、生命教育指导缺失、心理健康指导缺失等方面。要提高家庭教育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减少未成年人问题在家庭的酝酿产生以及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建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家庭支持系统,这个完整的系统由四部分构成:其一是围绕未成年学生个体,建设家校协调一致的支持系统;其二是围绕家庭,在社区建立三位一体的支持系统;其三是围绕未成年人群体,建立统计、信息、科研服务支持系统;其四是在相关机构中设立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未成年人工作,建立以国家和政府部门为主导的政府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家庭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就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的谈话。他指出:“要把家长希望子女成长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在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家庭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健全的家庭、健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的素质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本文就在家庭中如何对子女进行素质教育问题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是家庭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因而…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社会文明的人。这个目的达到了,这个人就是进步的、文明的。谈到教育,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这不仅是学校要做的工作,家庭、社会同样有责任做这份工作。所以,家长在自己做好孩子教育的同时,还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家庭教育做好了,学校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孩子的进步才能得到有力保证,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存在与文化不配套、家庭教育不适应等问题。为此,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加强人文科学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发挥学校主要负责人的作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不和谐,就会使孩子产生许多不和谐的表现: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差;在学校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对学校教育来讲,如果家庭教育起不到好的作用,那势必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实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探讨初中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家庭教育、自我认知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在家庭教育、上课、笔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年级在作业复习和学习主动性上有主效应,年级越高。作业复习出现的问题越多,学习主动性越差。结论:家长要注意与男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女生在学习方面更适应目前的教育;学校与家长应该重视对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