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选举与民主具有密切的关系,选举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认清选举与民主的关系,才能增强改革的自觉性.选举制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与其他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制度,同时,选举是民主的最主要方式,是培养民主意识的最好途径,它体现宪政的最高价值,促进党内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时选举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选举日益成为支撑民主国家的重要制度.但是选举绝不等同于民主,民主过程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选举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选举作为实现民主的一种程序和形式,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扭曲民主原则,从而导致民主流于形式、精英专制、政治冷漠、过度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挥选举的民主功能、实现选举与民主本质要求的有机统一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一直是我们党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党内民主政治建设,主要表现在对党内选举制度等一系列党内民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上.党内选举,包括党代会代表的选举与各级领导人的选举,是党章赋予党员及党代会代表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党员及党代会代表授予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以党内某种领导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的基本形式与基本途径.选举制度的制定和实行情况,标志着党内民主发展的程度.只有以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的、充分体现选举人(党员和党代会代表)意志的实质性选举,才是真正民主的选举;只有通过这样的选举而产生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人员,才具有深厚、坚实的民主基础.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5,(10)
选举民主是现代西方民主的主流理论,由于西方国家在全球的强势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全球民主化变异为选举民主普世化。选举民主普世化不仅导致转型国家的动荡和衰败,更存在多个逻辑困境,包括选举对民主的僭越、误置具体与抽象导致的谬误和悖论、"普世性"与"普适性"概念的混乱、族群认同多元化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张力、选举民主与独裁统治的悖论等五个方面。作为对选举民主普世化的反对,过程民主理念则主张基于微观个人视角的反模式化的民主,着眼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善而推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基层选举——村委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基层原动力。经过几十年的实行和发展,村委会选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时间比较短,又没有相关足够的经验可以借鉴,使得农村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由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导致。为了发展和完善农村村委会选举程序和结果,健全我国基层民主制度,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的舞弊现象,出现于组织选举阶段,盛行于选举竞争过程中。选举舞弊现象在民主转型进程中出现是正常的,中外概莫能外,其实际作用需要客观评估。选举舞弊并没有改变民国初年民主转型的实际成效。民主化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选举制度的不断健全,选举舞弊现象是不难得到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议会和总统选举制度自初步确立以来,一直处在不断的修改补充之中.民主转型是俄罗斯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超级总统制对选举制度的发展构成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关于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历来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共历代领导人所高度重视,它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是促进社会民主发展的前提,是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途径。面对党内选举制度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要积极而稳妥地进行改革,正确处理选举制与委派制的关系,逐步扩大选举制的比重: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实行竞争性选举;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机制和弹劾罢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开展竞争性选举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大势所趋,不容回避。在推动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实行竞争性选举是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照红 《唯实》2007,2(7):33-36
民主是带有普世性的价值目标。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是实现民主目标的重要模式。选举民主是最直观、普遍的民主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选举民主的核心制度载体;政治协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性的民主模式,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协商民主典型的制度安排。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村民选举与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所实行的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中的民主性是国家、地方政府与村民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村民选举的实践表明,村民的民主意识、选举热情和参选率与村民的文化素质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连。不能忽视的是村民选举中还存在着民主的变形,特别是贿选问题。贿选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支撑,而这巨大利益则来自中国不合理的土地所有制度。因此,不确认农民对于土地的分散的物权,就绝没有村民的自治。  相似文献   

13.
正选举民主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如影随形,互相适应。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掌控了世界民主政治的话语权,将民主简化为选举,以"选举民主"为各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圭臬,用有无竞选来评判其他国家是否为民主国家,并满世界地进行所谓的"选举援助",甚至不惜武力干涉别国内政。选举民主究竟有何魅力让资本主义国家对其推崇备至呢?马克思深刻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  相似文献   

14.
陈燕 《学习论坛》2012,(10):26-29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基石。党内选举的范围、层次及质量直接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水平,关系党的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党内选举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八大”选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绍格  石红艳 《唯实》2004,(12):36-38
中共八大是建国后党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选举具有高度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文章简述了八大的选举过程,分析了八大选举的特色,指出了八大选举存在的不足,并对八大选举的一些民主做法没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八大选举,对推动当前党内民主建设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6,(1)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中的四个环节中的基础和前提,村委会选举历经三十多年风雨,在村民自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基层政治民主的重要实践和表现形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残余思想未彻底消除,民主建设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孙吴县第十届村委会选举为例,对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主的回归——从选举民主到过程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同顺  张国军 《探索》2012,(1):53-59
民主观念在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贯穿其中的线索是民主的价值内核及目的性的丧失,民主最终成为选举民主所理解的一种空洞化的规则或手段。选举民主使民主陷入无意义,并使新兴民主化国家面临一系列困境。作为对选举民主观的批判,过程民主观复兴了民主的价值内涵。过程民主观认为民主本身是价值与规则、目的与手段、理想与现实的综合体,并且永远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黄林 《廉政瞭望》2008,(6):44-45
党内选举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党内选举的方式方法上实现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其核心要义是增加选举工作透明度,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完善党内权力约束制衡机制,注重落实党员和党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这是符合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方向的。但必须看到党内选举的创新和突破,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政党内部的竞选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燕 《实事求是》2014,(1):67-69
选举环境是衡量选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保障选举程序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的基础上“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高度重视党内选举环境建设,加强培育党员主体意识,继承发扬党内民主优良传统,努力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20.
关于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双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通过对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特点、异同以及它们的优缺点的分析,可以发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都不是完美的,相反它们在民主实践中可以互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就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但在民主实践中还应适当选择,根据情况采取恰当的民主形式,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侧重运用一种民主形式,以另外一种民主形式为辅,体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精神,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