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2005年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后具体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一年.特别是2006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将成为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和谐中国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世界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达到一个新高度。但从中国崛起的大背景看,世界多种不同声音同时出现,再次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推到前台。"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选择。以"软实力"为和谐世界理念的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世界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和合意识"是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基础及理论资源;"和谐共处"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本质,建设和平、和睦、和谐的政治秩序范式是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交"三不"原则是指"不干涉内政、不结盟、不当超级大国"."三不"是中国几十年来实行的外交基本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体现,也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前提因素.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和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的现今,是坚持还是要修改甚至放弃"三不"原则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世界革命论"是共产国际建立和存在的理论基础,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则是推进世界革命的组织栽体.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组织之间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不同步性变奏的不和谐状态,其一致性却是极为短暂的.  相似文献   

5.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外交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兼顾世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广博而深厚的内涵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的大智慧,集中呈现了中国领导人对自身发展经历与走向的深层探索和对世界变动矛盾与趋势的宏观把握.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拓展了中国影响世界的渠道与方式,必将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和谐互动和深入融合中,推动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7.
"劳资两利"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实际,在做了对劳资之间存在高于各自特殊利益的共同利益、劳资之间可以通过利益调节从而实现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有利、对劳资双方有利的分析后提出的。"劳资两利"思想对于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劳资两利"基础上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仍然充满着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要纠正既有的劳资利益失衡,又要防止新的利益失衡;在考虑劳动者权益时必须包含劳动力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4月22日亚非峰会上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同年9月15日,他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对此作了重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4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会议上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经典"时代之问",并在洞察时代大势与着眼全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上,系统性地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时代之问"贡献了中国方案.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流疫叠加共振,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走到新的"十字路口",更需各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当代世界》2012,(4):37-40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努力使中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1],是新形势下完善中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富于形象思维,往往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或者卡通化。在国际政治领域也是如此。 当伊拉克战争胜券在握时,美国弄出一副特殊的扑克牌,牌上画有美国要捉拿的伊政府高官,清楚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经济、政治领域的不断渗透,少数地方官员由袒护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首领发展到公开半公开地组织、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老大。这种转变为“黑老大”意味着官员的腐败的目标正在由贪图享受转变为积累个人资本,预示着反腐道路将更艰难。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备受各方关注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于1月29日揭晓.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74票对45票的绝对优势,出人意料地战胜原执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并因获得巴立法委132个议席半数以上席位而享有独立组阁权.  相似文献   

17.
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一个夸大的、不符合事实的看法,而其中提及的"中国特征的全球化"尽管有一些正确的成分,但是将全球化归结为某个国家的全球化是肤浅的,有可能导致世界未来十分危险的发展.中国进入全球化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挑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0):37-39
近几月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有人说美国正"从南北两端围堵中国",中美间一场"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也有人说中美是"假朋友"关系,什么"伙伴关系"只是为"好听"。还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既然中国实力增强腰杆硬了,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应"加快进度"。诸如此类的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是绝不可"简单化"地看待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19.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解禁问题已引起欧、美、日、俄、台的高度关切,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个重大议题.解禁大势已定,但欧盟内部的"反解派"和美国的作梗使解禁面临重重障碍.最后的解禁将可能是欧美达成妥协,美国仍维系其主导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