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时代》杂志今年三十五岁了。这本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在一九五○年创办的。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儿童时代》像一棵幼苗,在还比较荒芜的大地上破土而出。宋庆龄亲自撰写创刊词,指明:杂志为给儿童提供精神食粮,启发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优秀人才。编辑们遵照宋庆龄的教导,夙兴夜寐,勤奋地为杂志工作。如今这本杂志「长」得健壮、美丽。色彩鲜艳的封面封底,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
「哥,我们的刘辅导当上广州华侨补校新校长啦!」内子小凤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谁说的?」我有点疑惑地发问。「我是在一本旧杂志上偶尔发现的。」接着她就把一本《中国建设》送过来。原来是一九八七年第三期《中国建设》杂志发表的《我不再为孩子的教育烦恼》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这个美好的信息。该文的作者是阿根廷彭宗伯先生。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减灾》2007,(4):3-3
感谢《中国减灾》我是一名乡镇干部,也是《中国减灾》杂志的忠实读者。从这本杂志中,我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在减灾方面的工作方针和政策,接触到最新的减灾信息,而且学到了很多防灾减灾的知识。这些内容对像我这样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人有很大的帮助。贵刊改版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知识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路。我的一些同事也很喜欢这本杂志,这本杂志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在《中国减灾》走近我们基层干部和群众心中之际,我由衷地对它说一声谢谢,希望它的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4.
读者信箱     
我喜欢读的专栏我最爱读《国内要闻简报》专栏,尤喜工、矿、交通等项建设的文章,如。「矿山捷报」一类精简的报道。其次,关于我国传统健身法的「保健」专栏,如:降压的按摩法,我实践了两年,确实疗效甚好。经建专栏的文章,如:「都江堰的工程」图文并茂,为侨胞奔走相告,聚会时的热门话题。民族与社会的《羌寨宿留记》,锦绣河山的「小三峡」都是多数侨胞爱读的文章。插图也都精美。贵刊绝少刊登有政治性却没内容的哄骗侨胞的文字,这是海外读者所欣赏的优点,希望能继续保持这摆事实的传统风格。说到增刪,不知是否可增加  相似文献   

5.
《春秋》1995,(6)
我今天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向《春秋》杂志编辑报喜: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喜爱《春秋》杂志,我更迷上了《春秋》杂志上刊载的好文章。这是因为《春秋》杂志注重办刊质量,重视社会效益。刊物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本着教育当代、启迪后人的宗旨,把刊物办到了读者的心坎上,适合广大读者的口味。刊物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人们阅后回味无穷。尤其是「历史足音」、「人物春秋」等栏目登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受益匪浅。捧读《春秋》杂志,越读越来劲,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严家其在今年第六期《红旗》杂志上撰文论述「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及其特征,他指出:一、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的时间和稳定性。二、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不同的地域实行不同的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安》2013,(4):78-78
编辑老师: 你好! 我在一个小区从事保安工作,特别喜欢看《中国保安》里面的法律课堂栏目,因为能够学习到一些法律知识。在去年的杂志上,我看过关于非法拘禁罪的案例讲解,最近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类似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读者信箱     
祖国的心声《中国建设》月刊给我们家带来了精神食粮,充实了海外中国人的生活。祖国的心声传播到南美洲来,这确实是一件很宝贵的事。我希望贵刊能多介绍祖国学校的情况,以便我们的子孙能回到祖国去就读。中国固有的文化历史,使我们这群流浪者也能够饮水思源,不忘祖国的传统思想,并(?)后代的人认识自己是怎样一个民族的人。巴西官有枝读《炎黄子孙的大喜事》有感看了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致读者」《炎黄子孙的大喜事》,知道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主权,确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我是山西的一名普通读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开始阅读《今日中国论坛》,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年时间了。在我的影响下,我儿子也喜欢上了咱们杂志,妻子却反对我们看杂志,意见不小,说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不好好复习老看杂志怎么行。儿子说看这本杂志对学习有益,不仅能开阔视野,说不定对政治考试有一定的帮助。妻子半信半疑。后来,儿子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俱乐部     
编读往来一封来自安徽省合肥市阿玲朋友的来信:尊敬的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去年年底结识《中国女性》的,看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年初我与家人商量订阅了这本杂志。当盼望已久的2005午1期的《中国女性》来到手上时,我发现她变了,封面变得更加大气,内容也更成熟有深度,这下《中国女性》更是我们全家老少争相阅读的杂志了。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我保存着256本你们的杂志当我在贵刊看到我的名字也列在“历史与旅游知识竞赛”的50名获奖人名单中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愉快。中国一直是有强大吸引力的国家。我有幸能阅读这本杂志,是从1974年(当时是《中国建设》)开始的。我把每月的杂志一本本保存起...  相似文献   

12.
读者表达     
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试验「辛音」2011年第1期的《今日中国》似乎改版了,特别喜欢《今日视点》这个栏目,符合《今日中国》特点,"聚焦中国,透视今日"。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编辑,你好:我是贵杂志忠实的读者,非常喜欢这本杂志的内容,但是我感觉贵杂志还有些欠缺,比如本人非常喜欢看一些关于宠物方面的消息,但是在这本杂志却看不到。  相似文献   

14.
数字提要     
《中国残疾人》2007,(5):3-3
From:To:Sent:2007-03-1510:20:44新春上班伊始,我就收到市残联赠订的一本《中国残疾人》(第三期)杂志。我难得收到赠阅杂志,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残疾人》这本刊物。这既是自  相似文献   

15.
上海和田路小学十二岁的苏平是个「嗜钱如命」的男孩子。他已经收集了一千三百多枚钱币,上至战国时代(公元前四七六——前二二一年),下至中华民国(一九一二——一九四九年),悠悠千载数百朝。不久前,他的小论文《我喜欢收集古币》获得了上海市「少年创新奖」。小苏平是怎样迷上收集古币的呢?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途中他无意中踢到一个外圆内方,外表黑乎乎的东西,拿回家擦干净一看,上面有「宽永通宝」四字。问爸爸,只知道是一枚古币,什么朝代?  相似文献   

16.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传统的亲人团聚的节日——春节前夕,为了沟通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思念之情,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建设》杂志、《台声》杂志、《团结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了对台湾广播的《新春同乐会》。各界来宾三百多人欢聚一堂,文艺界的许多名流表演了精彩节目,不少是应台湾听众的点播而安排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世纪90年代,我在朋友家中看到几本《黄埔》杂志,随手翻了一下,很快就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黄埔》杂志里的文章大多是亲历抗战的老兵们写的,文字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以后,我经常看《黄埔》杂志,看完后推荐给同事、同学。他们都认为这本杂志不错,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黄埔》杂志让我了解到,黄埔军校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九」是个神圣的数字。「九歌」是一种由多数自成段落的乐舞组成的文艺形式。「九歌」的历史已经相当古老了。传说它是远古时代启帝从天上偷到人间来的一种美妙的歌舞,或者是舜帝时即存在的一种歌舞。生活在约公元前三四○年到约公元前二七八年的楚国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诗人。他创作的《九歌》,并不是九首歌,而是由《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  相似文献   

19.
读罢《两个儿媳改嫁前后》和《一桩新奇的婚事》,一股新风扑面而来。文中主人公或「老」或「小」,都是封建传统观念的叛逆者,敢于向陈规陋习宣战,令人敬佩。民政部门和新闻单位应该旗帜鲜明地为他们撑腰打气,褒扬这种全新的社会道德风尚。中国是千年文明古国,先人留给我们许多的思想精华和传统美德,理当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并非所有传统的东西都是精华,尤其对中国妇女而言,那种「唯女人和小人难养也」、r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从*而终」等论调,无论是哲人所言,还是祖宗所训,都是束缚人思想和行为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论坛》编辑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那里看到了《今日中国论坛》这本时政杂志,发现了其中一些视角独特、言语犀利的文章。此后一段时间,我便经常关注贵刊,发现贵刊经常能抓住最新的动向,作出有前瞻性或颇具深度的报道,几乎是每一期杂志,都在印证和加深着我的这种印象。我记得,上一期的《今日中国论坛》就当下十分热门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作了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