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锚定效应     
《时事报告》2012,(11):77-77
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顾客的数量和粥店的服务质量都差不多,但结算的时候,总是一家粥店的销售额高于另一家。探其究竟,原来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服务员为客人蛊好粥后,总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而另一家粥店的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接收到第一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几个鸡蛋的问题,而接收到第二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不加鸡蛋的问题。考虑的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第一家粥店不知不觉地多卖了鸡蛋,增加了销售。  相似文献   

2.
唐禄 《今日广西》2008,(19):61-61
一名小伙了在全国首先使用QQ经营粥铺,居然一夜间迅速改变命运,让深陷绝境的小店起死回生!广州偷师学艺开粥铺 陈晨今年28岁,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他看到广东粥铺的生意十分红火,也想在温州开家粥铺。为了掌握煲粥的诀窍,2002年秋。他前往广州学艺。他应聘到一家粥铺打杂,边工作边默记煲粥的操作要领。偷师学艺一年后,2003年9月4日,陈晨在温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代广场附近,以3000元月租,租了一间门面经营了“财神记”粥店。粥铺开张头一天,居然只卖出了十几碗粥。  相似文献   

3.
今天支部组织党课学习 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一面鲜艳的党旗 党旗的下面有两组金色的数字 左边一组是1921,右边一组是2011  相似文献   

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可不能求立竿见影 《礼记·学记》里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的古字是,左边上下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个手,拿着树枝。左边代表孩子看着长辈画第一个叉,便模仿着画第二个叉,意为“上行下效”,代表身教。右边一只手拿着树枝,代表教育孩子要不厌其烦,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5.
这是相距十三年的两张照片,左边的一幅摄于1991年4月,曾经频繁地出现在宣传希望工程的海报及书刊杂志上,画面上女童求知若渴的眼睛令人过目难忘,提到希望工程,人们就会想起这位“大眼睛女孩”。右边的一幅摄于今年7月,“大眼睛女孩”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现在就读于安徽大  相似文献   

6.
Kevin打开笔记本,啜饮咖啡之时,偶尔想起热心公益的媒体朋友告诉他,最近出了一家个人对个人的助农平台。手上哪怕只有一两百元,又想做点好事,就可以在网上自由地选择自己中意的农户,把钱借给他们,还能获得投资收益。有些心动的Kevin登录了这家名为宜信的网站,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图,左边写着“出借人:我有闲钱,我要理财”,右边写着:“借款人:我有信用,我要借款”。  相似文献   

7.
有一则关于分粥的故事:7个人在一起生活,如何把粥分得公平合理成为令大家头疼的事。他们先是指定一人分粥,然而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总是为自己分得最多最好。换了一个人,结果一样。又换了一个,还是如此。后来,大家又想出了第二种分粥的办法,即指定一个人监督分粥人分粥。起初,粥分得还比较公平,但时间一长,分粥人和监督人串通一气,他们两人的粥分得最多最好。既然谁也信不过,大  相似文献   

8.
米路 《今日广西》2008,(6):76-77
有这样的一类人,借着互联网的资源平台开设自己的特色小店,他们精明,他们聪慧,他们诚信,他们精力充沛,他们满口生意经,他们随时在线,他们关注利润,更注重情趣,他们将多年的收藏、有趣的DIY、不易购买到的精品精心打造成一家家精致小店。不管经营成功与否,他们都将充满个性与魅力的多彩生活完美绽放。  相似文献   

9.
《辽宁人大》2008,(1):46-46
这是一条后街通往前街的小巷.也是一条交通要道,2米见宽,地面由不规则的青石板拼成,透着一股清馨的古典神韵。左边的楼房全是新时代的科技杰作,右边是一堵赭色的墙,围墙里边就是该县消防官兵的营区。出小巷子就到了前街,前街车来人往,相当繁华。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9,(5):62-63
2009年4月14日《新民晚报》刊登苑广阔的文章,10日前,浙江义乌商人林如新开设的爱心粥摊无奈暂停。前天,在老地方又重新开了一家施粥铺。同样是两个馒头、一碗白粥,再拌点小菜。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9,(12)
正最近,设计公司nomodo推出了一款名叫trio的办公室治愈神器。乍一看这款产品像是两个圆形的电脑风扇,中间有一个开关键。其实它的左边是放置饮料的地方,右边则是一个无线手机充电座。这款饮料放置盘不仅能加热你的咖啡,还能冰镇你的可乐。让  相似文献   

12.
7个穷和尚,成年累月靠在一个锅里煮粥吃过日子。僧多粥少,分粥便成了问题。最初,他们决定每天轮流分粥,结果一周下来,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谁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这个道德高尚的人也腐败了。然后又组成了3人的分粥委员会及4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最后剩下的那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分粥人给每个人都尽量分得平均,于是公平问题终于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一 在瑞金市壬田镇境内,有一处叫大龙岽的路段,地势险峻,宛若一条蟒龙,206国道在此由西南往东北蜿蜒伸展,路的左边与山体相连,右边则是深深的悬坎。由于坡陡路长,视线不良,经常出现撞车、翻车现象,像一道“鬼门关”,让人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4.
谭盾初到美国时,只能靠在街头卖艺生存,那时有一个最赚钱的地盘——一家银行的门口,和谭盾一起拉琴的还有一个黑人琴手,他们配合得很好。后来谭盾用卖艺的钱进入大学进修。十年后,谭盾成了国际上知名的音乐家。一次,他发现那位黑人琴手还在那家银行门前拉琴,就过去问候,那位黑人琴手开口便说:“嘿,伙计!你现在在哪个地盘拉琴?”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些看似最赚钱却不能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善于取舍,才能开创出生命的另一个高峰。有一种智慧叫放弃  相似文献   

15.
岷山,大雨如注。两辆桑塔纳、一辆切诺基冒着风雨在九曲回肠的盘山疾驶;左边悬崖峭璧,右边万丈深渊,眼前白花花的雨雾,车灯光柱撕破夜幕雨突破,车内一双双惊恐的眼睛紧紧盯着,崎岖的路面4个小时过去后,汽车驶出雨雾又钻进了云遮雾罩的武山,这么恶劣的天气押解4名犯罪嫌且人,荷枪实弹的两名武警和数名公安民》C都提到了嗓子眼。好不容易出了武山,3辆车一路风驰,不久便补秦岭,崇山峻岭,莽林丛生,惊险无比,这是返回西安最后的一道天险了,整整8个小时,民警不敢有稍微的懈怠,途中饭不吃,水不喝,是怕引出不必要的麻烦。终于,汽…  相似文献   

16.
追踪肇事车     
1998年9月26日18时40分左右,乐涌线中堡与横路交界地段发生事故:一辆农用车将公路右边一辆自行车连车带人拖挂127.6米,同时,将公路左边一骑自行车人撞伤,然后匆匆驾车逃离现场。 接报案后,乐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值班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勘察取证、抢救伤者,寻找目击者,并对所有由涌山方向下来的机动车进行重点排  相似文献   

17.
葫芦门     
黄坚 《福建乡土》2011,(6):37-37
葫芦门位于距松溪县城两公里的地方,两座大山像石笋一样挺拔俊秀,右边是福建名山湛卢山山脉,左边是七峰山,两山互为倚角,大山的根在这里血脉相连。倚角处,古人用大青砖砌成拱门,称葫芦门。  相似文献   

18.
叶天蔚 《群众》2013,(3):I0066-I0066
有一则故事说,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相似文献   

19.
分粥     
曾经,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由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但是,强权必然会产生腐败,其他的六个人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每次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才能吃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  相似文献   

20.
国风 《中国保安》2004,(2):54-55
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的平均,就算是不平,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