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端于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在80年代的改革及高速增长。但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在90年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益突出,以至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分析农业、农村及农民收入低增长的原因,不仅应该看过去年代其实现高增长的原因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且还要看出现了什么新因素。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在改革初至9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增长,具有两个极其显著的特征,第一是产出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果以乡镇企业的产值增长速度和农民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目前农村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要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步伐来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经济落后、收入较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收入较高的地区转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推动力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对贵州加快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年增多。据省农调队调查测算,1994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715.2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增长4.24%,剩余率达46.0%。据对29个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发达首先要农业发达。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中工业产值占一半以上,甚至在部分地区,乡村工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但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实际出发,就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现阶段必须把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现代农业上。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刘智安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农业普遍增产,但农民的收入增长情况不佳;乡镇企业产值增长很快,但其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却明显下降;农村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城市,但城乡居民之间收入与...  相似文献   

7.
付华英 《唯实》2003,(12):77-79
在工业化进程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在我国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的形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 ,而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为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通过户籍改革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帮助农民增收,是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从我省的实际看,抓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明确调整的总体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可以说是帮助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新台阶。近些年来,我省加大了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指导和支持,探索了一些成功经验。一是非农产业的比重提高。目前,我省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已达76%,乡…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县域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农村城市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仍滞后于工业化.单纯依靠提高非农业的人口百分比是没有用的,必须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而这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只有通过壮大民营经济、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但商品的结构性过剩,买方市场上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和当前的经济形势,积极开发和拓展农村市场,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一、农村市场的前景分析   农村市场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我国有近 13亿人口,农村为 8. 68亿,约占 70%,这么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的略微增长,汇集起来就是个了不起的数字,就会大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一、后发展地区乡镇企业再发展背景分析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短短几年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自1996年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回落,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日渐增多,在后发展地区表现  相似文献   

12.
董晨  王梅 《世纪桥》2010,(21):82-83
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具有明显的海洋资源优势,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主要农副产品的产值、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3年农业总产值是2881.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6.3%;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1978年为27.8%,1983年上升到33.9%。主要农产品产量,1983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增长27.1%,棉花增长114%,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高达40%,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1.35亿,占农村劳动力的30%,另外还有6000-7000万跨地区流动的农村民工,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总数在二亿左右,约占农村劳动力的40%。农村至少还有一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据有关部门预测,2001-2010年全国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350万左右,每年增加630万,如果同期乡镇企业每年能解决500万个就业机会,那么十年累积还将出现1350万劳动力剩余。目前,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收潜力非常有限,大中城市下岗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重重。如何化解城乡就业矛盾,如何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这个问题仍将是影响我国改革和发展进程的关键。从目前看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的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而且也制约了农村经济以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新发展阶段 ,必须认真研究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切实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一、农民收入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与农民收入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和加入WTO的情况下,农村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问题与国民经济的体制和结构问题直接相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消费需求回升和GDP增长的主要因素。2001年,我国的GDP增长7.3%,比2000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而其中0.6个百分点的降低是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增长缓慢造成的。只有农民增收,农民生产和消费才有积极性,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发展;同时,也才能启动国内潜在的消费需求,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7.
苏诚友  耿庆彪 《唯实》2000,(4):41-43
目前,拓展农村市场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农村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农村市场发展滞后,农村现有购买力只占全国购买力的 40%左右,其潜力巨大。拓展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拓展我国农村市场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缩小计划调节的范围,因而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明显进步。从1978年到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8%,19…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改革开放20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  相似文献   

19.
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高度评价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改革开放20年,我国乡镇企业经济总量迅速增加,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它不仅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业生产,转移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作了重大贡献,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成为农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 很多年以前,毛泽东同志就精辟地指出: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这其中,包含着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的深刻认识。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基于这个深刻认识,施行一系列有利于调动最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方针政策,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以土生土长的乡镇企业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并为25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城乡 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越来越明显,解决好“三农”问题更显得迫切和重要。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对深化农村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