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1947年,是印度奋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时代。在自由斗争过程中,尼赫鲁以激进民族主义领袖的姿态,对独立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分三方面述之,疏漏偏颇之处,敬请指正。 (一) 尼赫鲁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坚决主张完全的民族独立,全身心地投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印度现代民族独立运动以甘地所发动的几次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独特形式载入了反帝斗  相似文献   

2.
近代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以提拉克和甘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中,既出现过反思和批判传统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也存在一股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宗教民族主义潮流,但两种倾向相互补充与中和,并未形成明显的冲突.以提拉克和圣雄甘地为代表的宗教民族主义者,诉诸印度宗教传统的精神力量,以此唤起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起民众的凝聚力和行动勇气,并提出独特的非暴力策略,对印度的民族解放与独立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印度独立的实现,是在当时的国际条件下,由印度资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各阶层都在不同程度上参加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运以及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印度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大党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这种作用既表现为对民族运动的宣传、发动和领导,也表现为对这个运动在一定程良上的限制;既表现为对工农运动的一定的支持,也表现为对工农运动,特别是武装斗争的扼制。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国大党的资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而党内成份的混杂、资产阶级(也有小资产阶级)的多种思潮、派系并存的状况,也是原因之一。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对民族运动的领导,使印度在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印度于1947年独立。印度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斗争的方式是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和"不合作运动",具有印度特色,最终迫使英国"和平交权"。独立后,英国式的议会制度被沿用下来,经过50多年的演变,其基本结构未变。共和国宪法经过多次修正,基本内容仍然保留。西方国家对印度的议会民主体制推崇备至,称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  相似文献   

5.
朱明忠 《东南亚》2013,(1):80-85,94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宗教文化对印度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性格。从"对永恒不变精神的追求"、"对幻想世界的极度关注"、"业报轮回"和"非暴力"等四个方面可见宗教文化对印度国民性的影响,也便于我们了解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缺乏历史观念、具有某种特殊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印度封建社会何时开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长期争论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难题。可信的历史文献少,而年代又不清,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还有一个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印度历史的问题。应当说,各国社会发展都有共性,这是必须把握住的。但是,各国社会发展又有自己的特性,无疑是更要注意的。印度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上,地区间、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社  相似文献   

7.
位于馬来半島南部的新加坡于本年6月3日宣布成立在英联球内实行内部白治的国家,它将享有有限度的自治权力。这是新加坡人民畏期以来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所取得的一部分成果,标志着新加坡人民在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前进了一  相似文献   

8.
吴永年 《东南亚》2009,(3):74-79
印度民族的矛盾和问题复杂尖锐,不仅影响了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影响了与南亚诸国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印度民族问题着手,深入探讨其与南亚诸国的关系。通过它不仅了解印度崛起道路上的艰难,也使我们懂得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一个以民族主义立国的地区性大国,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代表印度上层利益的世俗民族主义、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印度教民族复兴主义和代表穆斯林利益的伊斯兰运动三股流派。这三股流派分别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特征、主题性特征和不协调性特征。各流派之间的相互矛盾和斗争不仅给印度的崛起和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还给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进程带来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告独立,从此结束了英国殖民主义治统印度近二百年的历史,印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印共与国大党的关系,印共对国大党的评价和策略,与独立运动时期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独立前英国殖民主义者是印度最主要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赶走英国帝国主义是国共两党共同的奋斗目标,因此,两党彼此互为盟友彼此虽有许多矛盾但属于同一营垒内的非敌我性质矛盾。它们的矛盾不在于谁打倒谁,而在于谁是印度独立运动的旗手和领导者。由于共产党本身力量弱小和路线政策上的偏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 ,1 953年 7月 2 6日开始了古巴历史的决定性阶段。这一天 ,以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博士为首的一批革命青年 ,以革命的行动打响了我国为争取民族的最终独立、摆脱美国新殖民主义的统治的最后阶段。这一天 ,在古巴出现了政治先锋队、政治领袖和政治纲领 ,从而引导革命走向胜利并最终确立了只有武装斗争的道路才是夺取胜利的必由之路。正如人们所知 ,这次行动以军事上的失败和遭屠杀而告终。但是 ,由于这批青年的革命行动和牺牲精神 ,古巴百年来为争取最终独立的斗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于 1 959年 1月 1日迎来了解放的胜利。这一英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侬族有共同的民族起源 ,历史上由于分化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所以在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又有差别。中国壮族和越南岱、侬族在宗教信仰上有共同的特征 ,也有各个民族自己的特性 ,这一点在民间诸神信仰上也有所体现。壮族和岱、侬族均源于古代的越人 ,大部分壮族和岱、侬族居住的地方古属越地 ,山林密布 ,野兽出没 ,气候忽冷忽热 ,变化无常 ,瘴疫时生。这三个民族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受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 ,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 ,为了求得生产和生活的延续 ,于是出现了对…  相似文献   

13.
印度伦理的历史性变迁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伦理观经历了"两变"、"一不变"的历史发展。它将古代的宗教化、近现代的圣雄化和当代的法制化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承前启后的现代性发展特征;将古代偏重人与社会、近现代偏重政治与人和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与人整合在一起;呈现出日益完善的系统综合性特征;将古代的多元共存、近现代的东西方交融和当代的多元统一聚合在一起,呈现出根深蒂固的多元性特征。经过历史的洗礼,印度关于人、社会、政治、经济和世界的伦理观,既保留了其民族独特性的特殊性原则,又为全球伦理观的构建提供了多元共存和非暴力的普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领导俄国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决策,使苏维埃俄国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新道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创新。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背景下,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斗争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补充和发展,为全世界人类进步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贡献,是捍卫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在列宁主义的光辉照耀下,许多殖民地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桎梏、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并在获得解放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越南革命实践中,带...  相似文献   

15.
一、印度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质 印度的民族精神是指印度各民族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共性和主导意义的维系各民族存在和推动各民族发展的共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将人类历史文化归并为四大文化体系;即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欧洲文化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和印度文化体系。其中印度文化体系与中国文化体系同属于一种类型,即东方文化,二者有共同特征:首先,历史悠久,当世界其他许多民族的文化还处在荫芽状态的时候,它们的古代文化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了;其次,他们的文化具有连续性与稳定性,尽管印度历史上曾长期多次遭受外族的征服和统治,盛衰隆替,变化更迭,  相似文献   

17.
赛义德·艾哈迈德·汗(Syed Ahmad Khan,1817年—1898年)是印度19世纪伊斯兰教复兴领袖,对19世纪上半叶印度印穆两大教派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他不遗余力地反对印度国大党来实现的。赛义德反对国大党的原因何在?对这一重大问题国内目前似研究不多,此文乃笔者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一印度是一个复性社会。19世纪时,境内民族、部落众多、语言繁杂、教派林立、土邦星罗棋布。人口最多的印度教内盛行着严格的种姓制度。所有这些都将印度分割成复杂繁多的利益集团。但是,只要深入对这一色彩斑烂、光怪陆离的社会画面加以分析,就不难看出:活跃在19世纪印度舞台上的主角有三个,即英国殖民当局、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这三者  相似文献   

18.
印度近期经济增长放缓有其内在必然性,是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经济周期循环、经济结构性障碍以及改革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印度近期的经济波动,在充分暴露出了印度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同时,也让世界对印度经济前景的评估多了一份理性。这对一些跨国企业的投资和一些大国的战略取向可能都会有所影响。对我国来讲,印度近期经济增长放缓,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启迪或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东北分离主义运动与印度政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持续时间之长、演变之复杂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罕见的。本文在考察印度东北部族分离主义运动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根源。印度政府从促进民族和解、增强国家认同的理念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之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全面研究这一案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于印度民族政策和联邦体制的认识,而且对面临三种极端势力挑战的中国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巴布尔清真寺被毁是印度教教派主义情绪在印度兴起的必然结果。导致这一事态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宗教和历史的渊源;(二)政客为拉选票给历史恩怨和教派矛盾不断火上加油;(三)教派情绪增长和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四)民族屈辱感的刺激;(五)对周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的反响。毁寺事件和教派骚乱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拉奥总理执政地位受损;执行经济改革计划的障碍增加;印度社会的教派分野进一步发展;印度同穆斯林邻国的关系受到冲击。这场教派骚乱危机已暂告平息,但环绕寺庙纠纷暴露出来的根本问题远未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