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兴泰 《前沿》2009,(6):170-173
敦煌俗赋包括民间故事赋予通俗俳谐杂赋,它通过虚构对话的形式与细化繁复的情节叙述完整曲折、丰富生动的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行文时它还呈现出诙谐调侃的叙事风格。这一切,均使敦煌俗赋的叙事具备高度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2.
唐定坤 《理论月刊》2022,(12):139-151
六朝赋的诗化是唐前诗赋互动的核心内容,是文学思想和文体学领域的重要命题。受现代文学观的影响,学界多注重建安和齐梁尤其是前一时段;实际上这一命题应基于诗赋的辨体自觉,以此二陆赋学才应是六朝赋诗化的理论起点和重要标志。陆机分异诗赋体格,以赋主“体物”而导向语言修辞的“细切”诗化,同时伏下了“体物”“缘情”交越互用、“体物”而“感物”的抒情逻辑进路;陆云无辨体拘执,承建安时风旗帜鲜明地指出赋的“情”本理论,表彰“体物”而“抒情”的物情化写法。但二陆又都强调本于玄学的“浏亮”“清约”审美风格,规限和导引了赋在体物中注重出之以虚化情理的诗性造语与在篇幅上压缩句式和改变结构而延及诗化的修辞策略。二陆赋学一明一暗所建构起的互补性的诗化理论,完全影响了此后赋体诗化的发展路向;这一命题的清理辨析,可以促进对诗化表征于抒情意涵、篇幅形制、语言探索三个方面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汉代相近文体的相互影响中,或从后世的同类作品对汉代俗赋的的继承中,对汉代"咏物俗赋"及相近作品进行了挖掘,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咏物俗赋"写作手法多样,寓言拟人,不一而足;自我嘲谑,喜笑怒骂;语言通俗,谐趣万方。  相似文献   

4.
论玉台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玉台体” ,历来颇有歧义。“玉台体”诗并非等同于《玉台新咏》诗 ,具有较鲜明的特点和相对统一的风格。“玉台体”是后来诗人在学习《玉台新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诗体概念 ,多乐府民歌体 ,风格宛致 ,仍属六朝体的范畴。与“齐梁体”、“宫体”等关系密切 ,但不尽相同。在接受史上 ,“玉台体”强势于“齐梁体”、“宫体”等 ,“温李诗”、“香奁体”、“西昆体”、“铁崖体”、“六朝派”等颇吸取“玉台体”养分而始能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5.
魏鸿雁 《前沿》2010,(24):170-173
汉初黄老养生思想的盛行,导致西汉方士小说大量涌现。枚乘赋《七发》中引用了许多西汉流行的小说素材。由此,汉初方士小说注重养生的特点和故事神异化的倾向逐渐渗透到赋体创作中,对散体大赋题材的选择和夸诞、想象的描写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促进了散体大赋长篇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唐代五、七言诗对仗式比喻中的比喻词"疑"功能突出,用法灵活。在五言诗和七言诗中它可以出现在除最后一字之外其他任何位置上。"疑"可以和其他比喻词,如"似"、"如"、"若"、"作"、"成"等在五、七言诗的上句和下句中交错对举、组配使用,形成具有语言形式美的对仗式比喻。用"疑"作为比喻词组构比喻,在唐代五、七言诗中较为常见,但学界有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对150组由"疑"和其他比喻词交错对举、组配使用所形成的对仗式比喻的考察,说明"疑"具有比喻词性质且有和其他比喻词功能趋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以来,笔者和诗友全力推动"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写论文,撰诗作。"中国特色新诗体"是2011年"南通诗会"上揭示的。诗人顾浩在《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文中说,根据广大读者的意见,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基本特征,可以作出初步描述: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简短的篇幅、多样的体式。笔者也将"新诗体"概括为:志趣高雅,精炼清醇。句式整齐,长短匀称。声调和谐,灵活用韵。结合音像,味浓体新。  相似文献   

8.
二、“五言流调,清丽居宗”——汉代的五言诗两汉文学中,赋体为宫廷文学的主要形式,作者都是士大夫文人。由于大多数作品内容上的空虚贫乏,文字形式上的艰深晦涩,不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渐为人们所淘汰。代之而起的,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的五言诗。这种诗体,继承了《风》、《骚》的传统,又从民歌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一旦形成,便在汉魏文学史上占有统治的地位。关于五言诗的产生、形成,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问题。五言诗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但汉代是它产生和形成的时期。因此,研究汉代的五言诗,就可以看到五言诗的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骚体赋的内涵特征、发展历史、影响进行了界定、梳理和评价 ,认为 :骚体赋是指采用楚骚体式又以赋名题的作品 ,直接在楚辞母体脱胎而成 ;骚体赋作为赋体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别 ,以其突出的抒情性、疏朗流畅的语体特征丰富了赋体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开拓了纪行、玄思、悲士不遇、悼骚等四个重要的题材领域 ,大大扩展了赋体文学的表现空间 ,骚体赋在赋体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诗体因时而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诗体。中国古典诗歌由先秦的诗经体、楚辞体(即"骚体"),到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乐府和古风体,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历代诗体的变革创新,都如奇峰突起,在中国文学史上矗立起一座座光彩夺目的艺术高峰。历史的经验启迪我们,探索和创建当代新诗体,理应成为当前诗词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理应成为实施诗词精品战略的题中之义。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现当代诗词能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论敦煌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前沿》2011,(23):230-233
敦煌艺术应包括保存在古敦煌郡范围内的所有古代艺术品。敦煌艺术大约可分为敦煌建筑、敦煌雕塑、敦煌绘画、敦煌书法等四大类。敦煌建筑含石窟建筑、窟檐、窟前建筑及石窟之外的宋塔等。敦煌绘画包括敦煌壁画、藏经洞遗画和敦煌墓画。敦煌壁画从其内容上可大致分为尊像画等七类;敦煌壁画从绘画艺术本身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装饰图案画及杂画五类。其中人物画约略可分佛教人物、世俗人物和变体人物三类。敦煌书法包括敦煌汉简书法、敦煌文献书法和石窟榜题书法等。  相似文献   

12.
就南宋诗歌的发展而言,江西派诗体甫始作为典范出现,就面临人们的不断反思并寻求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南宋人对唐音宋调两种诗歌范型及其风格差异逐渐自觉把握、对诗歌本质的思考逐步深入,尤以杨万里、刘克庄、严羽等为代表的诗歌观念和批评理论具有突破性.由于错综复杂的认识最终未能定于一尊,南宋后期的诗歌创作也就相应呈现为江湖诗人依违折衷于江西、晚唐间的混杂状态,没能在唐诗和江西体之外构建出新的诗美范型.  相似文献   

13.
"宛"与"悲"是曹植文章的重要风格特征,在其借物色以写心曲的动物赋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为后代动物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典范.曹植动物赋能"婉转附物":一是比兴手法的运用,追慕前代文学传统,以动物为比寄予情思,并注重情节描写"婉转"叙事;二是多样化语言风格的运用,语言文雅与通俗并存,且每篇文章的体式风格因内容而各不相同,构成整体创作的"婉转"."宛转附物"的目的是"怊怅切情",写出自己复杂的"悲心".表现在曹植动物赋中,其动物赋多是"触类而作",且"慷慨悲凉"的情怀内蕴复杂,包含着才高自赏与现实不遏、奋翅远游与挂滞重绁、希冀反抗与委曲求全、"生全顾复"与"物类迁化"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认为赋体的生成与诸子文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赋体习染诸子文的艺术特征之余风;二是赋体在意旨上“犹有诸子之遗意”。  相似文献   

15.
陈辽 《江苏政协》2012,(12):33-34
中国的诗歌,经历了相传为黄帝时表现先民打猎生活的二言诗,到先秦时期四言诗为主、两汉南北朝时期五言诗为主、隋唐时期七言诗为主,以及后来两宋时期词的流行、元代散曲的崛起等,全都是有格律的。即使是诗体自由的古风、歌行,也是有格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来,引进了西方诗歌,于是有了自由体新诗。其实,自由体新诗据以仿效的西方诗歌也是有格律的,只是不同于中国诗歌的格律罢了。闻一多  相似文献   

16.
赋体的起源是赋学史上聚讼纷纭而又悬而未决的一大公案,最近有学者提出赋体发生,源自宗教祭祀仪式活动,认为构成赋体的两个基本要素———铺陈物类和不歌而诵,均与远古时期巫祝的祭祀仪式活动有关,前者与赋的原始义为祭神而贡物有关,而后者与巫祝的不歌而诵特长有关。但是,通过考察发现,赋之本义为军赋而与祭神贡物无关;不歌而诵也并非巫祝之特长,故而此说不能成立。从文体功能来看,赋之诗源说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梁群 《公安学刊》2010,(6):10-12
世博安保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现代警务工作发展的启示主要有:一是区域警务一体化;二是维稳任务全局化;三是警务工作社会化;四是警种职能协同化;五是安保措施前置化;六是警务风格亲民化;七是警察素质专业化;八是队伍管理人本化。  相似文献   

18.
现当代文学史界对于古代赋文体的认识颇不一致,或认为赋是韵文,或认为赋是散文,或认为散体赋是散文、骚体赋是韵文。影响到散文史、散文选本以及诗歌史著作,就呈现出或叙论赋或不叙论赋、或选录赋或不选录赋的混乱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赋"的文体属性缺乏明确认识。而考察中国古代的赋文体论述,则可发现自两汉至明清的论赋者始终坚持着"赋出于诗"、赋"要皆属诗"、"赋当以诗为体、而不当以文为体"的基本认识,体认着赋为"有韵之文"的文体归属。因此,尊重并吸取古代赋体论述的科学见解,消除当代文学史著作及散文选本将"赋"列入"散文"范围的误解,不仅能纠正以赋隶文和韵散不辨的分属混乱,也能减少赋篇选录和学术研究的交叉重复。  相似文献   

19.
古文运动对中晚唐辞赋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辞赋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均表现出了鲜明的创作特点。这些创作特点的形成,与辞赋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相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古文运动之"文以明道"和"不平则鸣"的创作思想,促使了律赋雅正范式的形成和骚体赋的繁荣,古文创作"辨理论事"的特点和散体单行的文体风格,则促使中唐时期的辞赋普遍具有了议论说理和散体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学术研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敦煌学研究也不例外。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敦煌学 ,与当时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 ,西部大开发将促进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又因敦煌及莫高窟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敦煌学研究的繁荣 ,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服务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