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992年初,邓小平怀着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于1月18日至2月21日,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几个南方城市进行了视察,史称“邓小平南巡”。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谈话,史称“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对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刻的中国,起到了指明航向的作用,使长期争论不休的“姓资”、“姓社”问题得到正确答案。使中国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航向,开展了新一轮建设热潮。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人们都在回眸省视10年来的发展历程,无一不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自年初以来,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一批纪念“南方谈话”的文章,其中不乏佳作,都以作者自己的眼光、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南方谈话”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共同发出了一个心愿:要把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遗产世代相传,把与“南方谈话”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实践好。由于本刊篇幅所限,不可能将这些纪念性文章一一全文刊载。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署名文章吧,但细想一下,一枝独秀不是春,几枝鲜花也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真正的春天。因此,我们没有简单地刊登一两篇应景文章,而是摘出众多作者们的主要观点和深刻体会,使纪念邓小平南方  相似文献   

2.
1992年初,邓小平怀着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于1月18日至2月21日,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几个南方城市进行了视察,史称“邓小平南巡”。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谈话,史称“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对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刻的中国,起到了指明航向的作用,使长期争论不休的“姓资”、“姓社”问题得到正确答案。使中国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航向,开展了新一轮建设热潮。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人们都在回眸省视10年来的发展历程,无一不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自年初以来,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一批纪念“南方谈话”的文章,其中不乏佳作,都以作者自己的眼光、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南方谈话”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共同发出了一个心愿:要把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遗产世代相传,把与“南方谈话”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实践好。由于本刊篇幅所限,不可能将这些纪念性文章一一全文刊载。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署名文章吧,但细想一下,一枝独秀不是春,几枝鲜花也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真正的春天。因此,我们没有简单地刊登一两篇应景文章,而是摘出众多作者们的主要观点和深刻体会,使纪念邓小平南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讲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路线是邓小平等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确总结国际共运和我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制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只有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选好执行路线的人,才能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一、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针对新时期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涉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主持制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组织路线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方针,深刻阐明了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性和新时期解决党的组织路线的紧迫性,强调必须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要求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为党的事业的长治久安、后继有人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宝库中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增添了新…  相似文献   

5.
经过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党的三中全会又确立了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实现了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组织路线问题,以保证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这篇重要论蓍,就是邓小平同志根据这样的历史背景于一九七九年七月接见海军党委常  相似文献   

6.
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宗一初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党进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突破了"两个凡是"(即所谓"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提出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除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之外,还必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规范和保证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地衡量政绩,体现在党的干部工作上,就是要完善政绩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如同指挥棒,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干部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政绩。因此,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必须改进政绩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是,为官者,就是要干出政绩,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就是要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把干出政绩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和行为,是十分正常的,也为我们党所倡导和鼓励.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政绩,为谁干政绩,怎样干政绩以及如何评价政绩,对这几个相关方面的认识和态度,就构成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渐人人心的大背景下,弄清上述几方面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把握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9.
正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  相似文献   

10.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治。”邓小平同志在谈到这些问题时也早就强调:“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的内涵。第一,从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的功能及作用来看。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对陶冶道德情操、养成道德习惯、促进道德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在于改变人们不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然后通过修正了的观念去指导和影响人们的行动,使人们的行为成为一种符合某种思想道德价值规范的行为,这  相似文献   

11.
12.
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靠制度来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本钰  王亚平 《求实》2004,(8):24-26
坚持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正确的政绩观须以制度来规范 ,靠制度来保证 ,用制度来落实。具体来讲 ,就是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评制度、求真务实的用人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监督制度来落实  相似文献   

13.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这之前,在右倾思想禁锢下,武装斗争被说成是“军事投机”。决定武装起义打响第一枪,是很大的进步,是很大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非常重要,没有句号,永不能停止。我们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坚持解放思想,绝不能搞僵化,绝不能搞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重大命题。他说:“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究竟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理论界的认识不尽一致。山西大学邸敏学在1999年第4期《高校理论战线》就此谈了——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认识和把握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6.
怎样理解公务员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公务员精神的要求。公务员如何做才能具备公务员精神?本刊请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杨伟东副教授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说,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指人民群众从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吸取营养,从而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得以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问:编辑同志,您好。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得到全世界的瞩目,今年冬天的极端寒冷天气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气候变暖这一问题的关注,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气候变暖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一种意见认为,要真正理解目前我国阶级关系方面的根本性变化,还应当从认识上解决如下三个问题:第一、明确划分阶级的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