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问题,大学生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由于欠缺法律知识,对自己的行为无法定性,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后果,本文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在大学生犯罪案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各个方面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以及如何避免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2.
何月红 《法制博览》2023,(22):148-150
伴随着科技时代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产物,且在近几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大学生网络犯罪作为我国社会犯罪问题中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现已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探寻我国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与防范对策,本文从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三方面出发,探讨分析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并以重视学校教育科学引导、强化社会教育政策规范、构建家庭教育隐性功能等为切入点,总结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以此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降低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生率,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期以来,大学生犯罪案件的数量和情节恶劣程度有增加、提高的迹象,呈现犯罪主体范围广泛、犯罪类型较为集中、犯罪有智能化趋势、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等特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除了大学生总量以及大学生占青少年比例在逐年增加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存在问题的影响、家庭因素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存在漏洞、大学生本身原因等。从高校层面预防大学生犯罪意义重大,其对策主要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建立学校与家庭常态联系机制、加强大学生El常管理服务等。  相似文献   

4.
在校青少年犯罪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在校青少年自身考察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教育、预警和应急三个环节探讨了预防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校方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多年进行家庭及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社会学者的视角,针对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提出了帮助家长是社会支助家庭的首要问题;实行家庭教育法制化、规范化以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以及司法、社区、社会舆论、学校对家庭问题进行社会干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层出不穷,触目惊心。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爆发性、残酷性、智能性、无因性等特征。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的性格和人格存在缺陷、学校教育不适应现实需要、家庭教育失败、社会上犯罪亚文化渗透等。就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而言,学校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做好管理工作;应更加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做好社会控制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愈加突出,究其原因,除了未成年人自身身心发育失衡、家庭管教监护缺失等原因以外,还有学校法治教育薄弱、社会环境失序等多重诱因。为了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解决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既要从内入手,依托数据分析预测与评估改善系统,锁定存在不良行为的未成年群体,强化其责任感与道德感,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又要从外发力,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规制下,有效改善未成年人不良势头、遏制犯罪低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预防青少年犯罪时,可利用青少年可塑性大,对家庭依赖性和信任度高等特点,充分运用家庭中的法律教育来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本文从家长要增强青少年犯罪预防意识、规范自身言行、采取适当教育方式以及关注青少年周围的犯罪情况等四方面,对加强对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和法律教育进行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9.
少年犯罪前辍学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年犯罪与中小学生辍学问题密切相关。中小学生辍学原因有其自身的问题,也有其家庭和学校管理教育的问题,更与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有关。防止中小学生辍学是预防和减少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对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同心协力,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0.
日本少年犯罪的现状和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少年犯罪现状以及预防对策是众多中国学者关心的领域;本文就2003年度的日本少年犯罪、近几年少年犯罪的变化特征以及代表性形式作了详细的论述;对其原因以及前兆作了独特的探讨;另外说明了少年犯罪前在家庭、学校、社区的“暗示”性表现,最后提出地区性的少年犯罪预防对策和21世纪日本整个国家应然的预防少年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