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出现了。由于它运用便捷,有利于快速交流,一出现便深受广大网民的青睐。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使用混乱,加上其自身的一些弊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规范和引导,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艳军  刘玱 《求实》2012,(Z1):235-236
随着与网络语言相伴成长的80后、90后成为青年官兵的主体,带有非主流文化特点的网络语言走入了军营,成为青年官兵网络交流和网下调侃的特有语言。据某师级单位调查显示,基层连队官兵中有90%在军营里使用过网络语言,使用区域主要为军营网络。然而,网络语言时尚性、非规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环境及网民文化背景创造出来的词语或用法,其社会负效应包括对文字规范性产生冲击、对青少年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及让民众更多地关注社会负面事件等。面对网络亍吞言的侵袭,我们应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文化素质培养、积极正确地引导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4.
邹春玲  孔繁冬 《世纪桥》2009,(24):145-146
近年来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交流逐渐增加,网络语言随之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其中的符号网络语言由于其方便直观快捷的特点使用率很高,这一现象为语言学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具体分析数字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利用互联网的交流逐渐增加,网络语言随之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其中的符号网络语言由于其方便直观快捷的特点使用率很高,这一现象为语言学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具体分析数字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体的交流日益普及,网络语言现象由此产生,而网络语汇是网络语言现象的核心成分,标志着语言发展的程度。本文从分析网络语汇的词语基本类型和特殊现象出发,归纳了网络语汇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广泛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它具有易变性、亲民化、创造性、情绪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之间沟通的新媒介。大学生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交流,体现大学生主体价值,同时也对大学生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探究大学生网络语言多样化的成因,主要是大学生鲜活的创造力,社会高度的信息以及价值观变化的助推。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的当代社会,如果您阁下哪天打开电脑,发现诸如“I服了U”、“爱老虎油”之类近似于“黑话”的语言,不必大惊小怪,也无需感慨自己的落伍。那便是如今风行于虚拟空间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语言在中国的存在时间,往多了说不超过十年。即便是在几千万网民中,操这种语言的人也不是全部,考虑到网络语言对当代社会的有限影响,我估计懂得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相对于使用传统汉语的人,还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是典型的小众语言。换句话说,它本身尚处于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还不成太大阵势。如果…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流行的、年轻人喜欢的简单又能说明一定道理的时尚词汇或语言文化现象。语言具有社会功能,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产生并传播的语言,也具有社会功能。针对近十年来的网络语言现象,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论述网络语言在网络社会的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和继承发展功能,并基于网络语言阐释网络语言用语的社会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三大焦点,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信息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已经开始影响和渗透到当代社会生活的口语、书面语中,因此,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语言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其构成、特点、流行性以及规范化等方面对网络语言略作分析与探讨。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  相似文献   

11.
正网购要喊"亲"、好友点个"赞"。如今,网络语言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以"给力"为代表的网络热词登上权威媒体,到网络语言出现在春晚舞台,再到宅男、宅女等昔日的网言网语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语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到优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隋岩撰文指出,群体传播多以"段子"的形式为网民情绪泄洪,变异后的新词汇注解新意义会带来更为理性和深刻的思考,会使语言生命力更顽强。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语言的风格。网络语言对汉语的语言表达、语文教育以及社会现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应该辩证地看待,既看到它对语言表达的益处,也要合理地进行调整,尤其要注意网络语言背后反映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已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浸润中对大学生的思维与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内容在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中几乎处于缺席状态。针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的特点与规律,应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体在场、内容融入,并在社会层面优化网络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网络沟通日益加速,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与现实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驾齐驱的交际形式,并日渐成为青少年主流的交流工具,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研究亟待深化。  相似文献   

15.
毛颢 《学习月刊》2012,(20):25-2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交流的载体——语言在新的时空中延伸.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网络新科技的使用赋予语言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感和新鲜感。网络语言是E时代鲜活的产物.已经从网上渗透到日常生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使用.逐渐成为时尚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2009年2月28日.是中国互联网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下午2时许.温家宝总理在百忙之中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走进访谈直播间,亲自上网,与海内外网民在线交流,回答网民的提问。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疫情中网络语言传播具有信息内容高度聚焦、信息来源错综复杂和语言风格大相径庭等特点。网络语言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正面的语言能给人以鼓励和信心,而消极负面的语言则可能制造恐慌和混乱,甚至会误导他人,危害社会。在抗击疫情的语境下,网络语言的传播要坚持"三要"原则,即要坚持真实性、要坚持纯洁性、要坚持合法性。这样才能在抗击疫情中维护健康、有序、纯洁、美好的网络语言环境,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10,(1):3-3
■这次采访还不代表我每年答应的要同网民们进行一次在线交流,在“两会”之前,我还要同网民们见一次面。  相似文献   

19.
<正>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命题。所谓"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就是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坚持"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平台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保持党同网民群众的密切联系[1]。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网民群众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与互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6月20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在交流中他说,“我特别要讲的是,人民网强国论坛是我经常上网必选的网站之一。”胡总书记被称为“中国第一网民”,他的讲话显示他对互联网和网民有着深厚的感情,笔者认为胡总书记通过网络给全国人民做了一次体现总书记对百姓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即“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