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一章东南亞華侨之分佈 現时在东南亞——緬甸、暹罗、印度支那、馬來亞、英属婆罗洲、印尼及菲律宾等國的一亿五千七百万人口中,自認为華侨的人数,約在八百五十万以上。華侨虽只佔总人口的百分之五或六,但其在經济上及政治上的重要性,則远超出其人数比例,並且还可能日益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从歷史上看來,在一千年以前,菲律宾和中國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西班牙佔有时期,曾有五次对華侨集团的大屠殺,其間因此卽死亡了五万四千人。由于西班牙政府嚴厉的限制入國,有三万多人是大批被放逐到國外去了。儘管这样,而菲律宾的華侨仍是年年增加,現在計已有二十五万多人。因此菲律宾对華侨說來,長年間不僅是投資的对象,產物的市場,而且已成为彼等的第二故鄉。另一方面,華侨也曾使菲律宾的文化、文物丰富起來,对其經济發展所作出的貢献、也决不是可以小視的。但战后乘着民族主义的風潮,对于華侨已在採取排斥的政策。華侨的經济活动被加以限制着,关于產業、金融及其他各种的國民化法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侨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指的侨生是在印度尼西亞誕生的華侨子女,不是國内一般所說的囘國就学的華侨学生。首先我需要明催,这里指的侨生是什么,就是谨谨指我们这些已挫选探了中团团籍的中团侨生,也就汾是指具有中苹人民共和团籍民地位的人,而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必需懂得,这些拒艳了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章人口誌 印度支那由于內部不和陷于分裂狀态,因此一九四九年所能得到的人口統計就只是極其陈旧的数字。印尼和緬甸也是同样的情况:僅馬來亞,暹罗及婆罗洲曾在最近举行过人口調查。印度支那最后一次人口調查是在一九三七年,下面所列数字,卽取自此次調查。要注意这些数字同暹罗一样是指法定華侨而不是族別華侨。「一九三七-四三年中國手冊」記載:族別華侨在一九四零年的数字为四十二万七千人,而印度支那一九三七年度的人口調查則統計法定華侨总数为三十二万六千人。華侨与印度支那妇女所生之后裔,在一九二一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与漳州之初期通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末海禁未开放以前,对于华人往外貿易嚴加限制,迨1967年左右,因福建長官的籲请,禁令取銷,乃許商船駛往东印度及各地貿易(因倭寇关系,日本例外) 当海禁未开放时,据中國史籍称,限制极严,虽一草一木,亦不許他运。其时,欧洲最强盛之國为西班牙。该国發見並佔领呂宋之  相似文献   

6.
一、丹麥在1958年上半年对东南亞、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各主要市場的貿易,出口总額与去年同期大約相同,但从这些国家的进口方面,去年上半年为1億3千万元克朗,今年上华年下降为9千3百万元克朗。这种趋势的結果使丹麥在1958年对这些国家的貿易得到順差。附表如下: 日本是东方的主要出口国家。1958年上半年从日本輸入物資中,包括船隻价值2千7百万元克朗,以及紡織品价值1千7百万元克朗。  相似文献   

7.
一英国和北欧的瑞典、丹麦、挪威以及瑞士、奥地利、葡萄牙等七国正在加紧筹組“欧洲自由貿易联盟”(通称“小自由贸易区”),来对付以西德为盟主的西欧“共同市場”集团。这就使得因“共同市場”条約的实施而引起的西欧国家之間的貿易战进入一个新的更趋剧烈的阶段。英国同西德、法国之間爭夺西欧政治优势地  相似文献   

8.
泰国华侨社会,史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中国人移入暹罗的背景中国人移居于暹罗,导源于中国人同南洋所进行的帆船貿易。因此,移居于暹罗的中国人几乎全部来自福建、廣东两省的原因、可以从囘答下面这个問題中得到解决:为什么特別是福建人和廣东人发展了航海技术並且同南洋展开了貿易关系? 自然,可以从許多方面囘答这个問題。这些沿海省份的近代“中国人”人口,是那些來自長江流域和更北地方的移民的后裔。汉代吋,移民和汉化(Sinification)的过程,在中国南部进  相似文献   

9.
序言在华侨史中,华人的海外移民一般被划分为走私贸易移民、苦力贸易移民、契约移民、特殊自由移民和自由移民等几种类型。根据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华人开始可以自由渡海出国,因此,在此之前的华人移民便均属于走私贸易移民,在此之后的华人移民便应属于自由移民之列了。但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和渡洋出国的华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越南新西貢日報1956年10月8日西貢消息:1956年10月4日,吳庭豔接見了一个由文化、經济、敎育等界人士和各帮帮長十人組成的華侨代表团。在这次接見談話中,吳庭豔談到越南共和國政府已制定並頒布了对華侨的政策,内容大槪包括如下三點: 一、國籍問題,華侨在越南領土上居住已享有一切权利,因此也必須尽他們的义务,这种义务不僅是納税那么簡單而且还要在精神方面担負义务。  相似文献   

11.
俄侨是俄罗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20世纪初至今历经百年,俄侨由于各种原因移民世界各地并定居下来。在非母语环境中,俄侨语言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变化。近20年来,俄侨语言研究越来越受到俄罗斯本土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发表了大量具有交叉性特点的研究成果。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尚未对此展开研究。因此,有必要介绍俄侨语言研究的学科界定、对象、方法和角度,了解俄罗斯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西欧“共同市場”至1960年1月1日已經成立一周年。就在它成立一周年的前夕,西欧七国——英国、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于1959年11月20日在斯德哥尔摩正式签訂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通称西欧“小自由貿易区”)条約。至此,西欧已經正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經济集团。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15日,俄开始实施《关于修改“外国人在俄罗斯联邦法律地位法”的法律》和《关于2007年俄罗斯联邦境内零售贸易经营主体使用外籍劳工许可比例的规定》两部联邦法律。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关于自愿归国俄侨安置国家计划(2007—2012年)》也于今年1月1日起实行。这些法律和计划的颁布实施,对解决俄人口不断减少、俄侨回国定居、整顿移民和劳务秩序及规范零售商业等问题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其严厉整顿移民秩序和清理外国人在俄零售商业市场的措施在俄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Ⅰ在印度尼西亞大約有1000个華校,其中有十几万名华裔印度尼西亞籍学生,这些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基本上是与印度尼西亞共和国的教育政策相違背的,如果讓这些情况这样繼續下去,人們很担心,將來印度尼西亞將有那么多的公民在思想上与政治上的意义來说与印度  相似文献   

15.
第三章巽乡謀生: 一直到拉瑪五世統治时期中国人在泰国經济中所占的地位甲、劳工种族分类的經历在19世紀至20世紀这段时期中,泰國經济發展的各种極重要因素之一是职業專門化沿着种族系統進行的固定趋势。泰人在职業选擇上一貫多喜欢農業、政府职务和独立經营的职業,而不喜欢其他职業;華侨与華裔則同样非常喜欢从事各种商業活动,以及工業、金融業、礦業、一般工資劳动等。19世紀的大多数作者都把所見到的这种劳动的种族分类,說为是他們在暹罗經常留意  相似文献   

16.
泰国对华侨的同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華人移居到暹罗至少已經六世紀。我們在这里討論的,是關于華侨后裔怎样变成完全泰族会社成員的过程。同化,自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对于某一特定的侨民后裔來說,同化的進行只决定于增加和泰族社会份子的社交,首先是公開的而以后是私人的和親密的;並且在更大部分上自認其社会地位是作为泰人而不是華人。因为社会的相互活動是以共同語言为基礎,同化必須掌握泰國語言。接受移居者所接觸的社会的語言,只是文化上同化的一部分,就是和另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漸結合。但是廣义的文化上同化,沒有完全同化也可以發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200余年的华人移民史中,文坛上的华人作家寥若晨星,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第二、三代华人移民后裔英文水准和艺术水准的提高,美国文坛上崛起了一批优秀的华裔作家。他们用自己的笔,塑造了一系列熠熠生辉的华人移民形象,表达了他们复杂的心态,在美国文坛上开拓出一片灿烂的园地。  相似文献   

18.
1月3日中国同伊拉克共和国在巴格达签訂第一个貿易支付协定,并發表联合公报。2月6日双方在巴格达交換两国政府关于批准这項协定的文件。  相似文献   

19.
1960年4月27日,原法屬多哥宣布独立,建成共和国。从此,長期遭受帝国主义殘酷压迫和剝削的非洲大陆上又增添了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这是多哥人民和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新胜利。多哥位于非洲西部,西面与加納为邻,东面与达荷美接壤。从十五世纪中叶起,葡萄牙、英、法、德等国殖民主义者即相繼蹂躪了这塊非洲人的家园,进行殘酷的掠夺和大規模的、惨无人道的奴隶貿易。1884年,多哥被德国占領,并被迫签訂了“保护条約”,从此就一直被德国統治了三  相似文献   

20.
战后初期闽籍华侨复员东南亚问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政府侨务部门面临一个繁重而严峻的任务——使在战争中被迫流离居留地的华侨返回原居留地恢复生活、生产及规划移民。由于战后东南亚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经济上百废待兴等主客观原因,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侨的复员和移民采取了限制态度,使复员和移民的事业充满了艰难险阻。本文拟根据馆藏档案资料,对战后东南亚闽侨复员与移民交涉及遣送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