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走向市场与走向开放: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要素市场的初步形成表明当前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步伐走向市场 ;多层次多渠道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社会沟通、社会流动等内部开放条件及机制的改进或完善 ,表明当前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步伐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2.
淡泊名利,是长期以来影响中国人行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官宦之人,淡泊名利更应成为其处世之哲学,人生之座右铭。然而,我以为,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我们应以创新的精神,赋予“名”、“利”以时代意义。共产党人既要淡泊名利,也要重名重利。 何谓重名?就是要重自己的身后之名、传世之名,就是要重共产党人的“节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担当社会责任的独特方式是什么?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传统是否存在某些误区? 西方知识分子以为学、求知为使命,知识则以达到普遍性和确定性为目标.为了达到普遍性与确定性,西方思想家习惯以纯概念象进行逻辑推演,并对知识大厦的基础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智慧的光芒     
获取知识是人们普遍的追求,获取智慧更是。不少人以为,获取了知识,就是获取了智慧,但事情并非这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19世纪那个或敌或友皆慕其才华的德国艺术家克林格尔也说:你可以碰到上千个学者,但不一定碰上一个智者。他们在揭示的是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19):76-76
很多人以为,清代的盐官个个都是贪婪之徒,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管理盐业的特权,大肆侵吞钱财,中饱私囊。而精明的盐商,懂得“吃小亏占大便宜”。贿赂盐官,以换取更大的利益。然而,也有个别盐官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受人尊敬。譬如,嘉庆朝官居两淮盐政的额勒布,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深受日军侵华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连续多日欢喜若狂。许多人以为,中国从此就可和平地走向繁荣富强。可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却更加复杂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他各党各派,亦跃跃欲试。美苏等国,则力图将中国拉入他们各自的势  相似文献   

7.
“隋珠弹雀”这条典故是比喻有的人做事不知衡量轻重,因而得不偿失。隋珠即隋侯之珠,是当时可求而不可得的宝物。帝王拥有隋珠,就是江山社稷,官吏持有隋珠,就是仕途前程,个人怀有隋珠,就是身家性命。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子在他的《让王》篇里写到:“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他们“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 ?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是说,现在赶潮流的人,大多数是危害身体、抛弃生命去追逐外物。他们用隋珠来弹打飞在千把丈高的麻雀,世人必定要嗤笑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所耗用的太名贵…  相似文献   

8.
贪官的胆子     
陆士华 《前线》2010,(1):56-56
<正>毫无疑问,只要是贪官,就是有胆子违法乱纪、无法无天的家伙。别以为他们真不懂法,全然不知贪赃属妄法行为。那不过是他们面对法律审判时的装糊涂之举。既然他们什么都明白,还敢铤而走险,岂非胆大乎?  相似文献   

9.
所谓"另类和谐集体"是指在一个单位,"一把手"等实权人物权力至高无上,事事说了算,下面的人全看他(他们)的脸色行事,集体讨论流于形式,凡事"一致通过",保持高度的"和谐"。"另类和谐集体"无疑是一个单位民主集中制制度得不到正常实行的体现。人的本性不喜欢有人提不同意见,喜欢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讨厌不合作是人之常情。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强调团队意识、整体观念,常常拒绝反对之音。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清理那些与自己"唱对台戏"、妨碍自己发号施令的人。他们以团队精神之名义,排挤领导班子内部不与自己合作的成员。只有手下"噤若寒蝉""、鸦雀无声"或"一致通过"时,他们才会感到舒畅,并以为有了一个"和谐集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根植于中国特殊的发展问题.所谓发掘"具有普世价值的本土知识".是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专业市场和地方型市场发育成长而言,为什么中国市场化和工业化初期与西方不同而出现了普遍的、大规模的专业市场现象?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什么专业市场首先是在中国农村大量涌现?专业市场又是怎样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说专业市场促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为什么说专业市场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在新世纪,专业市场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命运如何?大型专业市场如何走国际化的路子?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需要予以解答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最近十多年以来,不少学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性不喜欢自己的对立面,喜欢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讨厌阻力是人之常情。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强调令行禁止,为此他们要拒斥反对意见。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清理那些与自己“对着干”.妨碍他命令的人。他们以团结的名义排挤领导班子内部不与自己合作的成员。只有当听不到不同观点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满意.并以为有了一个“团结的集体”。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14,(21):1
人们常用"前所未有"来描述深水区的中国改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涉激流,行险滩,靠什么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国改革破浪前行,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正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大业的法治路径。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电影《生死抉择》上映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观众交口称赞。放映场上经常看到如此动人的情景:观众或被其中人物的拳拳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或对他们的大义凛然之举报以热烈的掌声。可以说,这样一种文艺欣赏现象,在今天是少见的。《生死抉择》为什么会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 ?从文艺创作的角度看,可以说,是因为作者扣紧了新时代,奏响了主旋律。 一   那么,这个新时代是什么 ?主旋律又是什么 ?这个新时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个主旋律就是讴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  相似文献   

14.
政府怎样为农民服务?松桃县政府把着力点放在帮助农民强化市场观念、掌握进入市场的本领、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条件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县政府认为,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要走向富裕,首先必须走向市场.围绕这一认识,县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引导农民树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遇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帮助他们由生产上有问题习惯找政府向找市场转变,由种田糊口向种田奔小康转变,由“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向“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转变.在促进这些转  相似文献   

15.
吴钩 《廉政瞭望》2014,(21):51-51
德国社会学者韦伯,有一个论断:“传统中国的官吏是非专业性的,是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过古典人文教育的文人;他们接受俸禄,但没有任何行政与法律的知识,只能舞文弄墨.诠释经典;他们不亲自治事,行政工作掌握在幕僚之手。”我将韦伯的这句话发到微博上,询问网友是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多数网友都认为韦伯说得很精辟。一直以来,我们确实受到韦侗式历史叙述的误导,以为中国卉代社会并没有专业化的法官,或者说,以为古代法官都缺乏法律专业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敬而远之"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法律形成的一种普遍态度.在大部分国人眼中,守法就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过日子,就是不蹲监狱不进派出所,就是万事大吉一切平安.在中国,如果说绝大部分守法者都是"法盲"(包括一些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对绝大部分守法者来说,他们的法律知识大多来自父母对他们从小的道德说教,或者自己在生活成长环境中的偶尔见闻,从来就很少去专门地学习.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说,他们懂得的与其说是法律知识,不如说是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沈连婕  周启柏 《唯实》2000,(10):70-71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人常以培根这句名言自勉。果真如此 ?书读得愈多 ,脑中问号愈大。诚然 ,我们可以举出成千上万个事例来说明它的正确 ,然而反面的例证也同样不胜枚举 ,特别在权威以及权力面前 ,知识也许会成为他们划动时代之舟的双桨 ,但也可能沦为可怜的奴婢或是被摧残的异端 ,追求知识和真理往往要与磨难甚至牺牲为伴。外国如此 ,中国尤甚 ,远的如秦代“焚书坑儒”,近的有清朝株连九族的“文字狱”,更近的还有“文革”中被投入牛棚、百无一用的“老九”,因而读书做学问的人除了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求学精神 ,更要有直面甚至俯视…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希望延年益寿,但他们以为健身就是养生,这是错的。“健身”强调的是身体各个部位的锻炼,能够强筋壮骨、拉长筋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中国一次历史性的跨越;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又是这跨越中最深刻的主题。那么,市场到底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什么?市场使工人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针对一些令人疑惑的问题,江苏省连云港市广泛开展了“走向市场大家谈”活动,通过自我教育,解疑明理,激发了职工敢于竞争、勇于开拓的热情。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连云港市委副书记龚来宝。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把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震醒,他们开始思考堂堂的华夏之邦何以沦为弱小民族,任人宰割,受人欺侮?中国应该向何处去,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危机?魏源就是这些爱国忧民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站在时代的前列.冷静地思考现实问题,大胆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